分享

1981年的电视机,究竟有多奢侈

 陳昱文 2021-04-01

最近大热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描绘了1981年李焕英购买电视的桥段。

电影里的主人公在商场里云淡风轻、谈笑风生,嘻嘻哈哈间就把电视机给买了。那个年代的过来人不禁要问:买电视这么容易吗?

在1981年,彩电可是个稀罕的物件,没有上千元是搞不定的,所以一般人想都不敢想。

一般人家能力所及的,就是17-24英寸黑白电视机,即使这种机器,价格也依然不菲,最便宜也在400元以上。

根据上图山西省发布的一条“电视机调价文件”来看,当时进口东欧的黑白电视机,打折后的价格都是五六百元。

这是当时商店橱窗里售卖的一台黑白电视机,价格是666元。

再来看一看1981年全国各地平均工资是多少。

1981年时,实行“八级制”的城镇企业职工,二十年以上工龄的老工人,每月平均工资在四十到五十元之间。当时北京的国营企业工人的平均月薪也不过40多元人民币。

同时期姑娘择偶的顺口溜里,就有一句“七十元钱”——小伙月薪七十元?抢手!国有企业单位的职工,在当时就是“金领”,是众人追捧的“香饽饽”,收入在社会上已经算很高了。但是,他们的年薪也仅有700到900元。

同样可以类比的是教师工资,1981年有20年教龄的教师,平均工资是每月41元。入职两年的年轻教师,平均工资是31元。“工资制度改革”的呼声,在1981年,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并在强烈的呼喊中步步推进。

此外,广大的农村人民收入更低,到了1983年时,中国的农村年人均收入也只有309元。

所以,在当时的中国,绝大多数人辛辛苦苦工作一年,都买不起一台最普通的黑白电视机。

当时的电视机是“小康”、“中产”的代名词,夫妻两人辛辛苦苦攒了很久的钱,终于一狠心,痛下决心买了一台电视机。这一买不得了,是轰动街头巷尾的大事,邻居们都会跑来你家看个热闹,一些小朋友从此就赖着不走了。

刚刚结婚的新人,都梦想着拥有一台电视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是结婚必备“三件套”,是通往幸福和甜蜜的桥梁。

有人也许会说,也就是一年的工资啊,没啥大不了的,我也买过十几万的名牌包包呢。

但是考虑到恩格尔系数(食品开支占比)考虑进去,你就不会这么想了。1981年,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是56.7%,农村居民是59.9%。也就是说,每户人家的收入,一半以上都用于最基本的食品的支出,“闲钱”、“余钱”更是少得可怜。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饭都吃不饱,还有心思去看电视?

再看一下当时的物价,更是让你惊掉下巴。

放在1981年,一张10元钱的钞票(当时叫“大团结”),已经是最大面额的钞票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艺作品里,最为“炫富”的标准动作就是,“口袋一翻、摸出几张大团结来”。

当时的物价怎么样呢?

1980年冬,北京第一家个体饭馆“悦宾饭馆”火爆开业,一户普通三口人要了烧锅鸭、鱼香肉丝、扒白菜加一份鸭架豆腐汤,还喝了一瓶啤酒。这“三菜一汤”大餐,总共花了多少钱呢?——不到四块钱!而这,已经足够普通人家吃四顿饭了。

而1981年时一个大学生吃穿生活费“大约每个月六元”。

也是在1981年,未来红遍全国的《西游记》开机,由于经费困难,演员各客串,而一次客串补贴的经费是多少?——0.35元。

即使是五块钱,放在1981年,也是一笔“大钱”。当时的物价大概是这样:

1981年的农副产品国家牌价:大米是0.142元一斤,食用油0.80元一斤,猪肉1.01元一斤,鲤鱼1.08元一斤,活母鸡1.16元一斤。

再看看北京的菜价:1981年上半年,菠菜每斤7分钱,芸豆每斤2角钱,茄子每斤3角钱,菜花每斤2角6分。揣着五块钱逛一趟农贸市场,如果想全花光,肯定满载而归。

更能说明这工资水平的,还有1981年全国六十个城市试点的“公有住房全价出售”改革。一套住房的售价在每平120—150元之间。也就是说,一电视的价格,就值5个平方的住房!

如果以今天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房价计算,这台电视机真是“天价”了!

所以,看着李焕英那么轻松地买电视,想想自己羞涩的钱包,也只能暗暗投去羡慕的目光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