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如信丨我在濛江的教师生涯

 广西海歌 2021-04-01


作者简介

莫如信,1956年6月出生,岭景人,197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0月任岭景公社岭景大队支书,1978年读师范,之后在濛江任过小学、初中教师,1993年至2003年任濛江镇二中校长,2004年至2016年在藤县教育局工作。退休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组织部聘任为城东社区第一书记。


我在濛江的教书生涯

莫如信

1980年7月,我在中等师范学校英语班毕业。8月下旬,秋学期即将开学之际,我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藤县中部蒙江河与浔江交汇处的“三江水口”重镇——濛江镇,从街上步行十分中左右,到达濛江中心校。

毕竟是全县重要的三镇之一,这个中心校虽然简陋,但还是有一个很完整的校园,据说这个学校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起码是清末民初时期就已办下的学校。学校在一个离濛江街不远的名叫独松村的一个小小的山头上,有一个较大的校门, 四面是比较完好的砖瓦平房,作为教室;校园内有一个较宽阔的石灰砂浆球场,球场边有一颗高大茂盛的橄榄树,非常引人瞩目;教师的宿舍比较简陋,我被安排在南面教室旁边加建的低矮瓦房里住,学校所能提供的只有一副松木床板和两条托床板的长凳,还有一张学生课桌。虽然十分简陋,但,在那个年代,有一个属于自己住的房间,就不错了,隔壁一个带着孩子的中年女教师也是住在这样的房子呢!

 我的教书生涯就从这里开始了。我的工作是,教五年级(小学毕业班)两个班的英语(那时藤城、太平、濛江三个镇的中心校毕业班要上英语课),之外,还要兼小学一年级一个班的数学和体育课。上课的节数虽然有点多,但自己年轻力壮,辛苦一点没什么,让人感到不快的是,自己学的是初中英语如何教,而现在要教授的却是小学的数学和英语,让人一时难以适应,但那时的情形就是这样,没有选择,必须义无反顾地干,也只有边学边教了,在懵懵懂懂中也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启蒙的小学一年级数学那个班,后来还有一个名叫黄远智的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哩!


在濛江中心校的时间只有一年,但由于自己的努力,这一年 就有了些许收获。一是自己积累一点教学常识(不敢说经验), 工作得到了师生的认可,试用合格,及时得到转正,成为正式的公办教师;二是自己从中学就有的所谓“文学梦”结了一小果子,工作安定下来后,自己的业余时间大多用于看书和练习写一点东西。当时流行写作“伤痕文学”,各种文学刊物多发表有关“文革”素材的作品,我也赶时髦,花不少心思写了一篇自传体的“短篇小说”,定稿后,我冒昧地寄到了藤县文化局的文学期刊《紫藤》, 没想到竟被编辑看上了,定名为《姑娘走了》,发表在1980年末的《紫藤》上,我还得了28元稿费(和当时我的月工钱基本相同)。之后,我还被邀去参加藤 县文化局举办的“文学创作学习班”(说起参加这个学习班还有 一个插曲,当时学校的胡姓校长也常向《紫藤》投稿,好像少有作品被印成铅字的,也没有被邀参加学习班。不知出于什么原因, 他竟把县文化局给我的通知扣住不通知我,我是通过其他途径得知这个通知的,当时自己年少气盛,不知深浅,竟当面和他吵了一架)。我的“文学梦”的这点进步,给我一些鼓舞,可惜由于自己肚里没有多少墨水,文学功底不够,又不够用功,在后来的生涯中忙于教书等“稻粱谋”,荒废了这方面,终于没有什么成果。

1981年秋学期,由于当时的白沙公社(今藤州镇的津北)初中缺乏英语教师,我被调到那里教了一年的初中英语课。因为我成了濛江街的女婿之一,1982年秋又回到了濛江,在濛江二中(当时称濛江联中)任教。



我到濛江二中工作的头一年,由于学校缺乏语文教师,我这个中等师范英语班出身的年轻人,竟被学校安排担任初中二年级的语文课和班主任,用我们当地的土话说,是“拉只黄牛作马骑”。这对我来说,又是全新的工作;因为初中语文课我没有教过,班主任我也没有干过。但凭着年轻以及我的语文功底,我边学边教,竟把这一年的语文教学任务完成得比较好;凭 着以往的工作经验,我的班主任工作也做得较顺利,虽然不是十分出色,却也感到满意(直到现在,我当时的学生大多也年过半百了,有一些人还常会提起当时我们师生的一些难忘的事情,聚会时他们也常会邀上我,大家说“我们是同学”)。我 这个“黄牛”,还真的能作“马”骑一下的。


转眼就过去了一年,1983年秋学期,我的工作又有了变动。当时,学校的初中毕业班英语课是由一个据说是“南京林学院”毕业的老民办教师教的,他可是当时学校里学历最高的老师, 但也许是因为他年纪比较大,教学方法呆板,还有个人性格方面 的原因,学生们对这个老师的课很不欢迎,课堂纪律不好,学生的英语成绩相当差,就是其他各科成绩很好的学生,英语成绩也成了中考的短板,眼看只有一年时间就要毕业中考了,如果英语成绩再上不去,来年的中考将很可能没有学生考得上重点高中 ——藤县中学,那样,学校的声誉将受到严重影响。学校领导很是着急,已经“火烧眉毛”了,他们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好再来一次“拉只黄牛作马骑”,再次调整我的工作;他们看到我是 当时学校里最年轻的教师;他们也知道我在师范是学英语教学的, 但不知道我是否行,估计他们从我一年来的工作中感到可以让我来试一试,于是,就把这一届三个毕业班最后一年的英语教学任务交给了我,希望我能有所作为。当时,我没有推辞,也不可能推辞,就接受了学校的安排, 把这个明知是艰难的任务接了下来。
虽然在师范自己是学习英语教学的,但当时完全是“英语教师速成班”,只是学了广西初中英语课本(试用)的一至四册以及一些英语音标和语法等,现在马上要教初中英语第五册,实在是有非常大的困难的,但我没有退 路,只有克服一切困难,边学边教,一定要在一年的时间(两个 学期)把英语成绩突上去,否则,学生升学无望,学校领导也会对自己失望,自己也将没有面子,没有成就感。

也许因为我比较年轻,与当时的初中生有些共同的语言,或者 因为我的性格与我的教学风格与前任老师截然不同,学生们有一种新鲜感,我的课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尤其是那些其他学科成绩较好 而英语上不去,又很想升学读书的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劲头特别大,这让我很受鼓舞,也给我的教学工作注入了兴奋剂。我惟有日夜操劳,每天早读到班上领读英语单词、句子和课文,然后上 好各班的英语课,搜集有关英语中考的资料,自己用铁笔刻好, 然后油印成试卷(那时可没有什么电脑和打印机),发给学生进 行反复的练习(那时基本上是哑巴英语,笔试成绩好就行);晚 上抓紧自修的一切可能的时间,给学生辅导英语知识。那一年时间,可真是忙得不得了,想尽千方百计辅导自己的学生学好英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我的学生的英语成绩在不断提高。1984年的中考,我们学校毕业班的成绩不错,在藤县中学提前招生时,就有两个学生以优秀成绩被录取。作为一间三流初中(当时各大镇都有重点初中了),有两人在藤中提前招生时入选,在整个县都是非常难得的,尤其直得一提 的是,那时的藤中提前招生人数不多,对学生英语和数学科的成绩是有特别要求的,如果这两科的成绩达不到一定要求(及格以 上),就是总分达到分数线,也是不会录取的。我们学校的这两个学生在考试时的英语成绩都在 80分以上(当时是 100 分制), 这在当时的同类初中里是很少有的。这当然与学生的聪明与勤奋有关(这两名学生一是茹恩南,二是杨静锦,后来他们都考上了很好的大学,都很有出息),也让我这个教英语的老师感到十分 欣慰。这也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对我刮目相看,因此也确定了我 在学校成为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并且不久就成为英语科的骨干 教师。从此以后,我就一直担负着繁重的英语教学任务,每天都要上三个教学班的英语课,还任英语教研组长,一届又一届,从早读忙到晚自 修;因为每天早上英语教师都要到班上去领读,然后是每班一节 正课,上午的时间就没了,下午是批改三大摞的作业本和备课, 还要自己搜集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强化练习,晚上自修时还要到班上去辅导学生,真的是起早贪黑,是辛苦的,但我们也是感到充实的,那个年代社会没有那么浮躁,没有那么多诱惑,我们都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逐步形成,在教 师队伍中开始热衷进修充电,追求更高的文凭。我们师范英语班的同学大多数在中学任教,虽然基本上是学校的英语主力教师,但文凭只是“中师”,那时是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作 为初中教师,文凭是不合格的,这将影响我们的职称晋级和工资 水平。因此,我们的同学开始考去“八步师专”(现在的贺州学院)进修,以获取大专文凭。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也动了要去进修的念头。但是,看着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又考虑到妻子幼儿园繁忙的工作,还有经济上的困难,我很犹豫。正在这时,我发现了 取得大专文凭的另一个途径: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样,我可以一边工作,照顾家庭,一边自学并定期参加全国统一命题 的考试,全部课程合格就可以取得大专文凭。但当时全国包括我 们县很少人参加这种方式的学习考试,因为没有老师辅导,惟有 自己买书找资料自学,而且我们藤县的学员要到梧州市里面去考试,一般是很难通过的,要取得大专文凭将是相当艰难的。但为了家庭,为了文凭,为了前途,我下定决心走一走这样一条艰难 的路,报名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那时,各高等学校也兴起 各种函授、刊授,我发现广西大学正办有一个“哲学专业”的刊授班,正合我的兴趣,就参加了这个刊授班的学习。这样,我一边工作和照顾家庭,一边挑灯夜读,在忙完一天的教学工作之后, 当妻女都上床入睡的时候,我就进入我的“大学学习生活之中”,一般都到深夜一、二点钟,我那间简陋的、下雨天常会漏水的瓦房的灯光才会很不情愿地熄去,因为第二天早读还要到班上领读 英语,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


 有辛勤的耕耘就会有收获。我第一次报考两科,顺利考过关了,并且 成绩不低!这可是货真价实的成绩,没有老师教的,全靠自学, 第一次,去梧州市里考的!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 之后,我更加 努力,每半年报考两三个科目,从1985年开始到1987年10月,近三年的时间,我自学完成了哲学专业大专的全部课程, 并且每一科都是一次考过关,没有一科补考过。1987年10月,我顺利取得了大专文凭!当年,国家对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 人是相当鼓励的,我取得这个文凭时,藤县教育局按有关规定给 了我 100元的奖金。要知道,当时我的月工资还只有几十元呢! 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学大专课程,确确实实增长了不少知识, 这种在工作中的系统学习,对自己的工作能力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虽然我所学的哲学专业好像与自己教的英语没有什么联 系,但我感觉,通过这些年的学习,自己组织教学的能力,做学生思想工作的能力,比之前有了提高;与人交往和谈吐也比较有 自信了,感觉自己在学校领导及师生中有了一点儿威信。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国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在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行。但我感觉,我们这个地方,我们的单位,步伐是缓慢的。将近十年了,我们的学校还是老样子,我们的教 室和办公室还在旧瓦房里,我们老师的住房同样在旧瓦房里。每年秋季,我们老师都会在秋高气爽的时候,上房顶去修瓦面,以 防来年雨季时漏雨;我们还是在学校的一口老井里打水洗衣洗菜。 而有意思并让人怀念的是,那时我们已有了家庭的老师的厨房往 往是几户人集中在一间瓦房里,每户一个炉子,各煮各的,但会 互相照顾看一看炉火,有什么好吃的,都会大家分享,特别融洽; 孩子们也比较容易相处。那个年代,就是这样,社会风气比较纯 朴,工作是忙碌的,但工资是低廉的,生活是艰辛的但也是快乐 而充实的。


我也在忙碌的工作和艰辛的生活中逐步成长成熟起来。 在不断的忙碌中,来到了1990年,我的命运有了一些变化。也许是自己工作比较勤奋以及平时在学校里肯说话(常会评论一些社会上和学校的一些事情)吧,在1990年秋学期 即将开学的时候,我居然被上级任命为学校的教导主任,很快又 兼任学校的党支书。我很感意外,有点“受宠若惊 ”。因为,那个年代我们那个地方,中小学的领导们都是“老人”,起码要四 五十岁以上,而我,当时虽然已35岁了,已不年轻,可还没有成为“老人”的资格吧。但是,既然上级相信我,那就干吧, 反正是当配角,不会有什么压力,也不用负很大的责任。可是让我感到不安的是,当时的学校已开始走下坡路,这与当地的大气候有关系,但与学校的领导特别是校长有关。我们当时的校长人还不错,他是文革前的初中毕业生,已年过五十,当校长已多年,从小学校长干起,还当过镇一中的校长,虽然老实勤恳,但少点进取心。当然,可能是当时教育界的环境所限吧,我觉得他当这校长也很无奈。现在让我在这样的学校 和这样的校长手下当教导主任, 能有什么办法,我只能免为其 难,尽量做好本职工作,想要改变学校的处境,那是不可能的。而且上级只有一纸任命书,并没有任何培训,如何做教导主任, 只有自己摸索。我还是坚持任三个班的英语课,我想,首先上好 自己的课,可能是最好的“教导”,此外,吸取以往教导主任的教 训(开学已一周了,往往还是临时课程表),尽量将学校的课程 表编排得早些合理一些,让老师们的工作好做一些 ,并试着编 制符合学校实际的“校历表”(实际是学校粗略的计划安排表), 以前根本就没有这个。当时也没有副校长,没有政教主任等,我 就和后来任命的杨姓副主任一起,摸索着做一些教研活动,还花 不少的精力,抓好学生的纪律,以使学风校风有所好转。我们就只能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中生存下去。


自己被任命为学校领导之一的党支书和教 导主任,使我更加感到责任重大,惟有努力工作,才能使学校和 家庭有所进步。我和杨姓的副主任试着想改变一些学校的僵局, 比如,要求老师之间互相听课,并进行讨论;对老师们的教学成 绩提出一些具体指标;又比如,建议校长尽财力搞一些小建设, 很快就为住校的每户教师建了一间厨房,让教师生活方便一点点。 我每天都在忙碌而充实的学校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度过。


 一转眼,就过了两年,时间到了一九九二年的秋季,杨姓的副主任认为作为重点初中的濛江一中的前途会好些,想办法调到了濛江一中,上级安排了一个江姓的副主任到来。开学不久,梁校长被安排去八步师专参加为期三个月的校长培训班学习,我被要求暂时主持学校全面工作。校长去了学习后,就只有我和江打理学校的工作了。江比我年轻,很喜欢打篮球。当时学校只有一个下 雨不能用、晴天就尘土飞扬的黄泥篮球场,球架也比较破烂了。 江极力建议我拍板建一个标准的水泥混凝土篮球场。作为学校的 一员,看着这个烂球场,我也感到很难堪,对这间学校这么多年 来没有一个像样的篮球场感到困惑,也认为作为一间初中,建一 个像样的篮球场是十分必要的。经与懂行的人了解,再向学校的 财务人员问了财务情况,感觉要建一个球场还是有财力的。经过 考虑,我决定建这个球场。我本想向在外学习的校长请示一下, 但当时学校还没有电话,个人更没有手机,根本没法联系得到校 长,只有“先斩后奏”了。于是我和江就为此忙了起来,江非常 热心努力,很快就将球场建起来了,并去当时的濛江氮肥厂募来了铁管焊成一副球架安上去,一个很标准的混凝土篮球场就成了, 花钱也不多。这可是这间初中成立以来的第一个混凝土篮球场!全校师生也为有这样的球场感到高兴。这是我到这间学校将近十 年来能拍板作的第一件好事,我和江都很有成就感,毕竟,那个年代,还很少有学校有这种像样的篮球场,一段时间,引得镇上的篮球爱好者常来此打球。


有了这个篮球场,好像学校有了些新气象,但学校的困境不可能因此而改变。那些年,由于教育界的困境较多,像我们这种片初中,校舍差,生源差,风气差,教师待遇差,老师们感受到的困境就更强烈一些;教师队伍里的一些人想通过转行来改变命运的风气开始出现,且许多行业特别是党政机关,甚至公安战线,对有知识有文化、能说会道,能写能干的青壮年教师很是欢迎,我的一些同学和同事,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通过各种关系转行出去的,多数都有了很好的发展,让还在三尺讲台上耕耘的教师很是羡慕。同样,我也受到了这风气的影响,曾怀揣我的哲学专业的大专文凭,出去活动过,但终因“关系不够硬,或者我自己“努力不够”,无法转行出去,只能继续在三尺讲台上耕耘。


也许,上天早就对我的命运作了安排。 很快就到了1993年的秋学期。9月10日,是第九个教师节了,但没有什么活动,我们学校照常上课。上午第二节我正好没有课,正在办公室改作业,快要下课时,校长从镇教育组(那 时镇教育组管着初中的)回来,手里拿着一张纸,对我说,莫主任,教育局已有文件来,你当校长了,这是教育组转抄的文件。 说着,就给那张纸我看。我很震惊,根本就没有认真看这文件, 说,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其实当时心情非常复杂,事前我没有得到任何信息,更没有任何上级部门的人与我谈过话(这在今天看来几乎是荒唐的,但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

下课铃一 响,校长就集中全校200多名学生,宣布了我当校长的决定, 学生们没有什么反应,我也没有说半句话。放午学后,全校教职 工集中在那间下雨天常会漏雨、窗户没有玻璃的破烂办公室里开 会,老校长看上去没有一点不快的情绪,反而好像有一点轻松的感觉,他宣读了从教育组转抄的关于我任校长的文件,然后说, 我的任务完成了,请莫校长讲话。我当时对此很是抵触,有点没好气地说,我没有什么好说的,我不想当校长。在尴尬的气氛中, 简短的会议就结束了。


 不知什么原因,我对当校长很是抵触,也许是看到学校的境况,感到可能无力改变什么;也许是看到老校长干了那么多年还不是那么回事。而且,此前,自己想也没有想过会让我当校长。 我不知道上级看中了我什么优点,要我担此重任,自己能行吗? 当天中午,躺在午睡的床上,我完全没有睡意,想了很多很多。 当时濛江镇已有了五间初中:濛江一中,是全镇的重点初中,全镇小考成绩最好的学生就集中在那里;濛江高中,后来叫藤县第三中学,也开始在濛江镇招收初中生了,其本来就有较好的办学 资源,所以也招到很好的生源;此外,还有三间片初中:濛江二中、濛江三中、濛江四中,这三间片初中得到的生源是濛江一中和濛江高中招够之后的三流生源,社会上称之为“差生”,所以生存状况都比较艰难。我所在的濛江二中,招到的是濛江街上和与街上很近的健良、新城片以及沿江的新安片的所谓“差生”,由于接近街边,所谓“不乡不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较大,加上校舍缺乏(原是濛江中心校的附中),绝大部分是外宿生,学生们的学习时间没有很好的保障,所以,生存状况就更 加艰难。现在,濛江二中只有二百多学生,校风较差,近几年的 升学率很低,可以说,学校是处在最低谷的时期。此时让我当校 长,受命于危难之时,自己能行吗?自己能改变这间学校的面貌 吗?是当这个校长还是不当?我不断的问自己。考虑再三,觉得 自己还没有面对很多困难的勇气,就想,还是不干为好。


当天下午,我带着情绪,去到镇教育组的办公室。当时,胡姓教育组长和其他教育组的干部都在,一入门口,我就说,组长,我不当这个校长,我没有当校长的能力,当不好。组长年纪接近退休了,资格也很老,在濛江教育界是个人物,见我如此,很是惊愕,看上去有点温怒了,便不 客气的对我进行了批评说,你不能这样,要服从安排,不要怕困难;上级相信你,你就要好好干,把学校工作做好,等等。我当时不知天高地厚,还带着情绪,听不进领导的话,还是抵触,就没好气地回道,我就是不想当校长, 我没能力。组长见说了那么多,我还是说不干,急了,便大声说, 文件已下了,你不干也得干,不干就卷铺盖走人!我也愣住了, 想不到领导会如此说。见此情景,其中一位叫胡达生的教育组干部走过来拍了一下我得肩膀说,老莫,文件是说叫你当校长,并没有说要你干得怎么样,还是先干着吧;还没有干,你怎么知道 自己没能力、干不好?他的这番话,好像对我有所触动,我无语了。当时办公室的气氛也很尴尬,再没有人说话,我坐在那里呆了几分钟,怀着复杂的心情非常无助的走出教育组办公室回到学校。


就这样,我被“逼上梁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当校长, 现在却被任命为濛江镇二中的校长,要管理这间所谓的初中了。怎么办?上级没有教你怎么样当校长,也没有让自己去培训学习如何当校长,只有一纸任命书,甚至连铅字的任命书自己都没有见过,只看到了用复写纸转抄的文件。但你必须当校长了。当时任校长的,都是些老同志(第一次去参加全镇中小学校长会议时发现的),象我这样三十多不到四十岁的,在全镇是唯一,人们 会认为这么年轻(其实自己已经不年轻)就当校长应该高兴,但, 我却高兴不起来。我总感觉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在这里十年了, 我发现什么事都要找校长,校长也无力改变什么,学校也没有什么进步。我现在被当校长了,能让学校有所进步吗?会像前任一样碌碌无为吗?


这间学校始于上世纪六十年末,是濛江中心校的附设初中(当时为了普及初中教育,小学也能附设初中,居然也行!),就办在中心校的傍边,实际上就是山坡边的一排现在已经漏雨的瓦房里的初中,真的就是仅有一排瓦房(人民公社的社员投工投料建起来)的初中。刚开始时招的是濛江街上的学生即中心校毕业的小学生,是不用住宿的, 听说也辉煌过,在此毕业的初中生不少,升学也是很不错的,从这排瓦房里也走出了不少成功人士,因为那时还没有镇里的重点初中;后来有所扩大,也招了些不是街上的需要住宿的学生(那时叫濛江联中了);再后来濛江镇有了几间初中时,这里就叫濛江镇二中 了。此时,学校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县三中和镇一中招了最好的学生,濛江二中由于缺少住宿条件以及多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原 因,生源质量和人数在不断下降,我接手时,只有 200 多学生, 二十几位教职工;校舍就是十多间漏雨的瓦房和一间有六个教室 的二层的瓦盖的所谓的教学楼(顶层是盖瓦的,我九月十日被当校长,国庆节放假时不得不组织几位大胆的老师和我一起爬上修 瓦面,现在想起还有点脚软),还有一个九二年秋建起来的篮球场;教学楼和球场紧靠濛江至和平的公路边,没有围墙,什么人都可以自由出入,更有甚者,就是在上课时间,当地有老人故去, 抬棺材的也要从球场穿过,还一边烧着炮竹,对学校的教育教学 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但学校也无可奈何,加上近年来学校升学率不好,所以当时是人心不稳,师生都感到学校的前途有点渺茫, 学校走到了最低谷。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没有好心情,只感到肩膀上的担子很沉重,有点喘不过气来。

 

但被“逼上梁山”,我只有竭尽全力了,别无他路!经过一个 不眠之夜之后,我开始泠静下来,全身心投入学校的工作当 中。可能老校长早就知道自己要“下课”的,这个学期开学过去十多天了,作为校长应做的开学初的工作基本都没有做。我现在必须从头开始。经过观察和思考,我拟好了几件近期必须做好的工作,记在本子上,逐项落实,开始了治理濛江二中的艰难工作:1、召开班主任会议(把会议要讲的事情和工作部署写好);2、召开校会(要讲的东西全写好在本子上);3、制定本学年学校工作计划(尽快发给各教师,以前这个工作很少做);4、着力抓好学生纪律,让校风学风好起来,还要请派出所的干警来上法制课;5、要求各科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明确哪些学生要重点培育,力争来年有一个以上的县中生(已经两、三年没有了),这在当时是提升学校希望的极重要的一环;6、一定要把学校围墙尽快建起来, 让学校有个安静的校园,并要考虑建一个校门(这学校至今没有校门!);7、认真抓好学校的勤工俭学工作。就这样,我将学校的工作抓起来了。



 当了这校长,我不想减少我的授课任务,这个学期,我除了上好自己的英语课之外,想的是如何管好这间学校,干的就是前面列好的几项工作,真是殚精竭虑,不遗余力。 因为我们的学校是建在村边的,要把学校的围墙建起来,村民们出去劳作就要绕道,改变了他们的习惯,我原以为会很麻烦, 但当我与村中的关键人物说明情况时,他们表示理解,这让我感 到轻松了许多。这样,围墙很快就建起来了。经过大半个学期的 努力,学校的宿舍区和教学区也分别围了起来,有点像个校园了, 整个校园被外界干扰就很少了,师生们能安静的在校园里教学了, 学校真的有了一些新气象了。将这个不像样的学校围成了有一个校园的学校,让我感觉到,有些事情,你干起来了,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由于我的作风与前任大不相同,比较勤奋,比较接近师生,与 他们谈得来,一段时间之后,师生们对我比较认可了,尤其是老师们对我很认可,或许是加上“勤工俭学”有了较多的收入,老师们的福利比以前有了 较大的改善,所以他们对于我实行的管理模式大都比较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开始有了起色。


 由于历史的原因与经济条件的限制,过去的学校基础设施是 比较差的,就算考虑了学校建设,也多是建教室,以为学校有了教室就行了,极少考虑教师的住宿问题。所以我到这间学校十多年来,教师的住房问题没有丝毫的改善,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宿舍,教师们都是住在教室之间的还常会漏雨的隔音间里, 十分的寒酸和不便。在我能顺利地将校园围起来后,我就有了要 改变这种寒酸和不便的强烈愿望。经过认真的思考,并和一些老师交换意见后,我决定要建一些套间式的教师宿舍,并要为学校建一个校门,要为学校、为老师们争取一点福利。 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资金的来源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当了这 个校长后我才知道,那时的学校,真是“人民教育人民办”,学校的日常开支,绝大部分是依赖低微的学费和杂费(1994年春学期的收费包括书本、作业本费等每生仅 188元!),上级除了发教职工的工资之外,是极少有办公经费拨来的。学校当时学生不多,能收到的经费有限, 单靠学校的这点经费是办不了大事的,必须要有老师的支持,想改变老师的住宿条件,老师应该集资或者说借一点。但这在当时可是新鲜事物,在这间学校乃至全镇,是“史无前例”的, 那时恐怕在全县的单位中也是极少的。在我坚定的信心面前和耐 心的解释下,有一些老师同意借资建教师宿舍了。就这样,学校 出一点,老师借一点(要房的每人借6000元,这在当时的教师 中已不是小数目),搞建筑的老板带资一点,就这“三个一点”, 建教师套间的事情,就在一九九四年春学期干起来了。


 前所未有的劳心劳力的过了一个学期,当校长一个学期,还是感觉很充实,有点成就感。——自认为学校工作上了轨道;学校的一些基础建设也开工了;勤工俭学收获令人满意,本学期近30 位教职工在此项收入中每人得了近千元的补贴,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对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个很好的鼓舞。1994年春学期,由于在寒假时我就有了工作计划,所以开学工 作就很顺利;又由于有了上学期的基础,整个学期的工作都在我 的设想中进行着。经过大家一年时间的一起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 先,教学质量有了提高,有一名学生中考成绩上了重点线(中师 线),这个学生叫何维源。这已经不错,因为93年中考上重点线的学生为零;第二,五层高的小 宿舍楼及校门基本建成,且还经历了1994年7月大洪水的考验。

 1994年秋学期,是又一新学年度的开始。有了一年的摸索,作为校长,我有了一点从容,对全校工作做了较为周密的安 排,开学工作各方面都很顺利,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学校还没有很特别的起色,特别是学生人数还没有突破250人,但师生们对自己的管理模式已充分认同,而且上级也给我配了一名副校长和 一名教务主任,他们都比较年轻肯干,所以我感觉各方面都比较得心应手。


当年秋学期,还有一件濛江镇二中乃至濛江镇教育界首开先河的事情,就是学校第一栋教师办公住宿小楼以及比较正规的校门建成使用了!老师们搬进了新的办公室,结束了在漏雨的瓦房里备课办公的历史,也结束了二中没有校门的历史!我和几户教师在金秋十月,搬进了套间,结束了住瓦房的历史,在当时,全镇还没有哪间学校建有教师套间的,我们住进套间时的那 种舒服,那种愉快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说的!


 新的学年开始,必须有新的措施。经过一年的管理实践,我感觉, 学校虽然不大,但各方面的工作都要像大的学校一样,规范去做,才能做好;如果像前任一样,没有什么制度,没有规矩,学校是不会进步的。因此,我开始考虑制定一些制度,以此管理全校。我任校长的第二学期(即九四年春),已初步对教师的工作进行 了量化评分管理,现在,要进一步完善,同时,对学校里关键岗 位的教师工作要进一步细化,并加强激励机制。我认为,学校里 学生的情况如何,校风班风如何,与班主任有极大的关系,所以 学校校长的一个十分重要工作是选好班主任并认真抓好班主任工作,我制定了一个班主任工作量化评分制度,对班主任进行特殊的激励(那时上级还没有班主任津贴下拨,但我已在学校财力许可的范围内给予班主任一些补贴),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以此推动学校其他工作的开展。这个学期下来,这项工作取得了较为满 意得效果。


 时间在紧张的工作中悄然过去,弹指间到了1995年。春节刚过,正月初八(2月7日),新学期的工作就开始了,当天参加了镇教育组召开的全镇中小学校长会议;新的一年到来,镇教育组胡姓教育组长退休了,由较为年轻的原教育组梁姓的干事接任组长,他传达了过年前县里教育会议的精神,县上领导认为,1994年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好成绩,中考、高考的成绩都前所未有, 但全县的办学条件改善不快,因为“教育集资”力度不够,所以,今年以及今后多年的任务就是要大力征收教育附加费, 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校长会议,新的组长还布置了新一年有关的工作。参加镇上的校长会议回来,虽然还是寒假期间,但我就必须开始计划学校工作了,紧接着,我就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会议, 当时,学校已有了副校长和教务主任,还有老校长(虽然上级没有文件明确,但尊重他当了这么久的校长,我一直将他当成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共四位,大家在一起,研究工作就会周到一点;在学生入学之前的一天,我就开好了全体教职工会议,对开 学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布置;顺利开学后,我很快就召开了校会, 在全体师生面前总结了上学期的工作,对新学期的教育教学提出 了目标和工作要求。开学刚过一周,我再次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 对开学工作进行了小结,从情况看,这是近年来开学工作最顺利的一次,特别是学生流失人数是近年来最少的,这让我感到很欣 慰。接下来,我马不停蹄地召开了班主任工作会议、毕业班教师 会议和教研组长会议,分别布置了相关的工作。3月10日,到县教育局参加了三天的中考总结备考会议,一回来,马上传达了 会议精神,对本校的中考备考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布置,到此时, 才感到可以松一口气了。


 有一句老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也许是近年来工作压力比较大,身体发生了一些不好的变化,总感到胃不舒服。3月19日,星期天,早上大便后一站起来就感到头晕眼花,浑身冒虚汗,妻子还说我当时脸色煞白,坐在椅子上咬着牙闭着眼 好一会才缓过气来。我感觉可能是胃出血?因为感到胃隐隐作痛。我和妻子慢慢地走到了医院,医生一查,我果然是胃出血,且出血量较多!医生说,必须住院。这真是我人生中十分严重的时刻!当时,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自己学校的工作可以说是刚刚走 上正轨,还有大量的事情等着去处理;妻子带着儿子在幼儿园工作,忙得脱不开身;女儿在读小学。在这样的时候,自己却病倒了。记得当时在同一个病房住院的一位老妇人说,你这样年轻就要住院?是呀,我还这么年轻,绝不能倒下!我怀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平静心态,配合医 生治疗。好在老天有眼,加上自己的身体素质不是很差吧,病情 很快有了好转,在医院躺了一个星期后,便回到家里休息。但是, 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在学校里是很难安心休息的,不断有事 情需要自己去过问处理,真是没有办法。4 月 2 日,在病中我就和梁副校长再开了一次毕业班教师会议,强调认真做好毕业生的 复习迎考工作,还在会上确定了冯明莉等四个学生作为考入县中的重点培养对象,要求各任课教师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在当时,教学质量(是否有学生考入县中)可是我们这类学校发展的生命 线啊!这样,我不敢有半点懈怠,只好拖着病体又投入到紧张的学校工作中。


1995年6月上旬,上级安排我和梁副校长到贺县(今贺州市)八步梧州师专参加校长培训班学习。这是我成为公办教师十多年来,当校长近两年来的第一次脱产外出学习,自然是十分期待和十分有益的。自己任校长以来,从理论到实践都是缺乏的,之前只能在摸索中履行校长职务,现在有机会去专门学习,自己 是非常认真的,对专家的讲课和一些老校长的经验介绍,我都非 常专注地听,尽可能多的做好笔记,可以说是如饥似渴。培训班的最后阶段(在下半年的十二月)是外出考察学习,我们去了祖国 的首都北京。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相信我们这 批人中的绝大多数也是;虽然二十多年前的北京远没有现在的繁华,但天安门城楼和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人民大会堂的庄严雄伟、朴素典雅,毛主席纪念堂的庄严肃穆,八达岭长城的雄奇险峻,等等,都令我们十分激动,十分兴奋,也使我 们感到十分的幸运,能够来到祖国的心脏参观;同时,参观了几间北京的学校之后,也让我们打开了眼界,长了不少见识,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们广西农村学校与北京学校的巨大差距。这次北京考察,还有一点令我印象较深,那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的校长都 是很刻苦和节约的,心中考虑较多的是集体的利益。那一次,我们居然是集体坐硬座去的,那时的火车还较慢,我们从南宁到北 京,坐了将近四十个小时,累到挺不住时,就躺倒在座位底下睡, 硬是这样捱到了北京!要知道,费用是可以回学校报销的,不说 软卧和飞机,起码我们是可以乘硬卧的,但为了节约费用,减轻 学校的负担,校长们就是咬牙坚持下来了。这对我来说,那是更 难受,因为刚刚病过不久,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但我也挺过来 了。总的来说,这次的学习培训考察,对我们这些农村初中的校 长后来的工作有较大的帮助,乃至对我们的人生都是大有补益的。


 很快,95年春学期就结束了,这是毕业中考学期,由于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各方面都比较顺利,尤其是中考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有一个学生考上了中等师范(这个学生名叫冯明莉,现在藤县潭津中心校任教),还有两人考上了县重点高中。 这是近年来学校的最好成绩年,让师生们看到了希望,我自己也 感到非常欣慰。但令我郁闷的是,由于复杂的原因,我的两位得力的助手,在1995年暑假的时候,离开了二中,梁副校长到了教育组工作,何主任调到了县城附近的学校,与其妻子解决了两地分居问题。这从个人角度讲,可以理解,人往高处走嘛,他们有了更好的发展平台,但对我以及学校来说,却是不利的。一下子走了两位骨干,让我感到很不是滋味。但是,学校的一切必须继续前进。上级要求我在学校中提拔一个教师当领导,我毫不犹豫地就推荐了平时工作非常认真负责的李海华老师当了主任。这样,我就和李一起打理这间刚有些许起色的学校。


 进入1995年秋学期,也许是学校的进步让家长有所认可, 学生人数有了较大增加,接近300了;教职工也增加了,接近30人了,学校来了一些新生力量。这为二中以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些基础,其中有两位老师后来成了学校领导,是我的得力助手。 从这学期起,通过观察思考,我认为,虽然今年中考成绩不 错,但学校里学生的整体成绩还是没有上去的,这与全校的学习风气还不够浓厚有很大关系,尤其是我们这类学校的学生,基础本来就比较差,加上大多数是不住校的,回到家里不是做家务就是闲逛,如果来到学校再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看书学习, 成绩是不可能上得去的。因此,我提出,学生一来到学校就要进 入教室学习;看书学习是学生在校的第一要务;教室是学习场所,不准在教室闲谈大闹。我让各班比一比,平时哪一班自习风气更 浓。我强烈要求各班主任抓好这些工作,我也抽出较多时间去检查巡视。经过努力,这种良好的风气开始形成。


 为了进一步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学校工作做得更好,使学校不断进步,从这学期起,我制定了一些新的制度,改变了在学校福利分配上基本是平均主义的不好习惯,对班主任津贴进行提高,对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师进行奖励,对全学期没有请假的教师给予满勤奖,等等。这些,对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大有好处,效果非常明显。由于当时财务开支方面做到勤俭节约,教学方面也颇有成绩,期末时,每个教职员工都有超千元的收入, 大家都感到工作有劲头。在那个低工资的年代,能有这些额外的 收入,是非常不容易的。


1995年秋学期,我们几间初中配合镇教育组一起成功地组织 了一次外出活动,利用当时在西江行走的“奋强”客船,带教师们用一周时间到珠海、深圳和广州去旅游听课,这次活动很成功, 让大家开了眼界,长了不少见识。在那个年代,能有这样的活动, 是不容易的。作为乡村教师,如果每年都能有这样的活动,那是十分有益的,可以愉快教师身心,可以让教师多长见识,生动讲课内容,避免形成井底之蛙,还可以凝聚人心,有利工作。


光阴似箭,转眼到了1996年,春学期开学不久,梁老校长即到点退休,这样,学校领导层就只有我和李主任了。虽然如 此,由于有了这两三年的治理,学校各项工作完全走上了正轨。在正常做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认为,必须考虑学校的长远发展的问题,那么学校就应该解决好基础设施的问题,否则,难以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的教学用房实在是太缺乏了,那座半混半瓦的所谓的教学楼,只有六个教室,那些瓦房,除了勉强可以用作学生宿舍之外,别无他用。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学用房日益紧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段时间我只好常跑镇教育组和政府,寻求支持。经过努力,在当时分管教育的镇党委黄副 书记的帮助下,通过贷款的形式,筹到了几万元,在学校有限的 办公经费里又挤一点出来,在1996年的秋学期,将半混半瓦的教学楼改建成完全的砖混楼,并增加了两个教室,让学校的教 学用房得到些许缓解,但也远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


 日历翻到了1997年,春学期开学工作安顿下来后,我还是在为建校问题奔波,希望上级能安排建一座教学楼,以初步解决学校的长远发展问题。经过多次与镇教育组与镇政府争取,到 5月时,终于有些眉目了,5 月20日,镇分管教育的副镇长和镇教育组长带着一个建筑老板来到了学校,看了一下学校的地形, 议论了一下,决定在学校球场的南面建一座新教学楼。这对我们学校是一大福音,让我感到工作更有劲头。很快,六月份,就有 施工队进场施工了。但由于建筑老板的问题,挖了几个坑之后就 停工了,这让我有点失望;接着洪水来袭,更无法施工了。洪水退后,经过一波三折,又换了一个建筑老板,于秋学期才正式动工兴建起来。可是,动工后再次出现波折,真正地让我十分为难, 镇领导以目前资金不足为由,认为这教学楼建二层就可以,学校的教室够用了;但我们学校认为,从长远看,仅建二层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校除了教室之外,还要不少的其他功能室,所以, 应该建四层,而且,建四层也比较美观好看,像个教学楼。如果这样建成,东面是两层教学楼,南面是四层教学楼,西面已有房子,北面是校门和围墙,这样的校园就比较完整好看了。但上级领导不考虑这些,只考虑资金问题。经过我的力争,甚至是讨价还价,镇政府的领导才同意建四层。这个力争,为濛江二中的今后发展定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紧张的工作中,来到了1998年,这不平常的一年,是我县教育的“普九”验收的关键年,各学校在这方面投入了不少的人力财力,我们这样的片初中,也不例外,这年的寒假和暑假, 我们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基本没有休息,在学校里整理有关的档案材料。1998年的大洪水,也影响了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由于洪水来得非常快,当时濛江的防洪堤还不完善,6月24日,洪水就浸到了校门口,部分住宿生已来不及回家,只能留下,被困在了地势较高的中心校。这让我和班主任辛苦了几天,被洪水困在学校的100多名学生的吃住 和安全,让我们提心吊胆,直到7月1日,洪水完全退去,我们才得以放心。这一场号称百年一遇的洪水,让我们的期末考试没法进行,是学校从来没有过的不考试就放假的学期。


  1998年,由于教育形势的发展以及本校的进步,镇政府对我们学校的支持力度在加强,6月初,决定在学校边上已被独松村民种上了很多竹子的鱼塘地上建一橦五层高有二十多套的教师宿舍楼,虽然也要教师们集一点资,但对缺少住宿条件的教 师来说,无疑是个大福音。不过,在这样有争议的地点搞建设,我和李主任就麻烦了,因为做村民工作的事情,就落到了我们的头上。幸运的是,在镇领导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和李主任利用晚上的时间到村中各户走访动员,希望他们自己处理地上的竹子,村民们不久就让步了,建宿舍楼的工程,从7月31日起就启动了。


1998年,也是濛江二中的一个转折点。经过几年的努力, 我所定制的师生工作、学习的规矩逐步深入人心,学校的风气有了根本性的好转,各项工作更加顺利了;校园建设也取得了重大 的突破,一座十分漂亮实用的教学楼矗立在校园南面,看着就让 师生们感到高兴,这是学校从来没有过教学楼!98年秋学期, 师生们怀着十分愉快的心情,搬进了新的教学楼工作和学习。同 时,上级从镇三中安排来了一个周姓的副校长,协助我的工作, 较大地减轻了我的工作负担,也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进一步鼓舞士气,推动学校的发展,我于1998年12月21日,组织开展了一次特别校会活动。我们请来了从濛江二中毕业出去的成功校友茹恩南(当时已是县团委的负责人和县书法协会的负责人)和陈东平等,以及当时藤县中学的优秀班主任李小剑等人士参加活动。在师生大会上,我们请茹恩南和陈东平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给学生们以希望;请李小剑介绍了藤县中学的有关情况并和师生们分享了自己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经验。特别校会后,茹恩南现场进行了书法表演,首先为学校书写了几副很有意义的条幅(第二天我们就将书法条幅装裱挂在教学楼的楼道里以鼓舞学生),然后还热情地为老师们书写了不少作品。这次活动,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赞扬,得到当地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大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的士气。


 光阴荏苒,我们很快来到了1999年。这又是一个不一般的年 份,就全县教育来说,是全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验收年,为了 做好这项工作,元月 21 日,上级就召开了全县教育工作大会, 对今年的这项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我们中小学校长参加了会议,会上,我就感觉到,今年学校的工作将是更加繁重,一是学校要做大量的文字数字档案材料,二是要花大力气动员未入学的适龄儿童入学,确保人数,以迎接上级检查,更麻烦的是 学校还要协助当地政府征收教育附加费。这一年,各学校除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之外就是不遗余力做所谓的“迎检”工作,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 就是寒暑假也难以休息。当然,县教育局机关的人员同样疲于奔 命,不断地到各乡镇学校检查督促,在10月份的一次下乡途中, 突发车祸,造成两人殉职,多人受伤的重大事故,成了藤县教育 有史以来的大事件,教育局的办公地点竟也因此从新楼搬回了旧址。 


1999年,濛江二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学校的进步和小学毕业生的增加,这年的秋学期,学生人数增加了不少, 已有500多人;从我接手时的200多人,到现在的500多人,这对 学校的管理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大量住宿生的增加,让学校的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显得十分突出。这间过去主要是招收濛江街上的 学生、极少有人住宿的学校,变成了大部分学生要住宿的学校, 这对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有好处的,因为住宿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和得到老师辅导的时间都有较好的保障,但同时,我们学校领导和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则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好住 宿生和后勤管理工作。我们花了不少人力财力改造和扩建了学生食堂,增加了后勤工作人员;改造了不少学生宿舍,并将学生宿舍 进行全封闭的管理,每天的值日老师中午都不休息,晚上学生 休息以后才下班回家,十分辛苦;周末时为了照顾路远无法回家 的学生,哪怕只有几个学生,食堂也一样开饭,可以说是对住宿 生有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很是信赖,学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十世纪的脚步已远去,新的世纪向我们走来。2000年春学期,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学期,为了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勤奋成才,在3月1日的开学校会上,我以“有理想,才会成功” 为题,对全校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从一句名言“想成功的人, 他已成功了一半”谈起,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然后以本校一些成功的学生为例,鼓励大家根据自己的既定目标,勤奋学习,考取理想的学校,走出山村,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我 感觉,这样的校会讲话,学生较易接受,效果较好。


进入秋学期, 由于多种好因素的影响,学生人数又有大幅度的增加,到了620人,这在二中是前所未有的,虽然这样对学校工作增加了不少难 度,但也进一步挖掘了学校的潜能,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是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信息时代已然到来,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2000 年10月,我下决心筹集经费,让学校购买了20多台电脑,在学校开设微机课,这对师生的教学又是一个促进,也使学校上了一个档次,——在当时,片初中能买得起电脑上电脑课的,尚是极少数。


学校的规模有所扩大,教育教学工作也要全面发展,不能仅 仅为了升学,校园的气氛要活跃起来,学校才会有吸引力。2000 年秋学期,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胡琦英老师和一帮热心文体的青年老师的辛苦操劳之下,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一台“走向新世纪”的文艺晚会,演出的节目很是精彩,得到师生及社会的好评,年轻的莫晓东老师等人自编自演的小品“新半夜鸡叫”,更是引起了阵阵笑声、掌声和喝彩,这个节目,在此 后的濛江镇的多次文艺晚会上被邀演出。说起这台晚会,我还有一个独到之处——当时,学校因场地小,没有地方建舞台,但搞晚会,没有舞台可不行,经过观察和思考,我想出了这样的办法:根据演出的需要,将学生的课桌拼起来,用铁线固定它们,在上面铺上地毯,在两旁边各搭上一个上落的梯级,将布幕拉起,由美 术老师在上面画一些图案,用美术大字将晚会名称写在上面,漂亮的舞台就成了,再加上从镇文化站借来的高级音响,舞台效果相当好,师生们看了都直呼精彩!上级的有关领导观看了晚会, 镇文化站还来录了像。这台晚会的成功,结束了濛江二中因人数较少而无法办晚会的历史,此后每年学校都会在新年前夕搞晚会, 很好地活跃了校园气氛,进一步促进了校风向好,学校在社会上的好形象进一步提升。 


 新世纪的第一个年头很快就过去了,2001年春学期的各项 工作如期开展,在这个学期的开学校会上,我的话题是:“勤奋是成功的法宝”,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就我们这样的学校,我认为,这是应该经常说的话题,让学生明白,勤能补拙是良训。4月24日,濛江镇二中团委成立,团委邀请我在共青团濛江镇二中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讲话,借这样的机会,我回顾了学校的情况 和近年来学校的进步,指出,我们这间学校的前身是濛江中心校附中,后来成为片初中,在生源质量和学校软硬件方面都是很薄 弱的,但我校师生没有悲观退缩,而是奋起努力,不断进取,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一是教学质量方面,我们学校也不差,不断有学生考上上一级学校;我将1984年以来从我们二中考入中专中师和县中的学生名单一个个列出来,并将他们后来的发展成就讲给大家听,以鼓舞士气;二是学校的 建设方面,过去的二中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但我们也不因此而消 极,而是积极争取上级的关心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一九九四 年以来,建了校门、围墙、球场,搞了旧楼改造,又建了新教学楼,教师宿舍楼也在建设中,还搞好了校园的硬化、绿化等,学 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去年,又筹措资金,建起了电脑室,购置了电脑、复印机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 又前进了一步;三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改善也较大, 我们坚持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学校领导和教师落实责任,对学 生进行“全天候”的教育管理,每周一都召开一个短校会,由值 周领导、教师总结一周来的教育教学情况,表扬好的,批评差的,对 新一周提出要求,使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制度化。由于这样,全 校学生思想健康,情绪稳定,勤学守纪,学校虽然近街道圩市,外部环境比较复杂,但几年来校风良好,没有发生什么不良事件,得到上级和社会各界好评。因为上述几方面的成就,学校有了影 响力和吸引力,学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从过去的二、三百学生 扩大到现在的六、七百,学校的各项设备和制度也在日臻完善, 现在,学生好学,教师乐教,学校在不断前进!我在这次会上的 这个发言,是让学生对学校充满信心,也是对自己几年来工作的 小结,以便更好地前进,更是对全校师生的一个鼓舞,也算是自我鼓舞吧,我对学校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2001年春学期,大约在5月,听到了一些议论说,镇政府要调自己到镇一中任校长。这在年初时已听到过,我没当一回事,现在再次听到,就感觉不同了,既感到一丝高兴,也感到一些不安;这说明上级对自己工作的肯定,但我觉得自己去一中不 一定合适,同时又对二中有许多不舍,毕竟在此当了七、八年校长了,感情较深,眼看这里有了少少起色,却要离开去另一间学校, 也就是说又要从头再来。虽说有了些所谓的经验,但环境不同, 有些经验不一定适用,而且,当时一中情况比较复杂,我也担心 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将一中治理好,就算真能治理好,自己也将付出相当的心血!  在这样的心境之下,很是不爽,纠结多日,我自己决定,如领导信任,就继续在二中干,将其搞得更好;我还有个想法是,如果一中确无合适人选,要在二中选,我的副手周是可以的,其年轻有干劲,工作热情较高,肯定也乐意去一中。为了探个究竟,也是为了自己心里踏实,以便做好工作,也有利于镇政府早安排(当时乡镇学校的人事问题主要还是镇管的),我于2001年6月13日到教育组, 找到了梁组长,陈述了我以上的想法。组长表示,对我的议论是有根据的,不是空穴来风;组长还表示,上级会考虑我的意见。这让我的心安定下来。上级较尊重我的意见,放暑假前夕,镇党 委组织委员等来校对周进行了考核。7月11日晚上,梁组长叫我到教育组,落实了这一重大人事问题。7月21日,还在暑假 期间,镇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到校宣布了学校领导的任命,我的副手周去一中,唐主任当我的副手,另有骨干老师江、吴为教务正副主任。几个年轻人加入领导班子,其活力就大增了,学校的 工作,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学校新班子一确定,马上就开始了秋学期的招生工作。


 2001年的秋学期,一开学,就十分的忙,但各项工作进展十分顺利,开学第一天举行了开学式,第五天召开了校会,总结了上学期的工作,对学生进行颁奖,并让新生在会上发言,以鼓舞士气;我对全校师生布置了新学年的工作。

 

 也许是经多年的努力,学校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在社会上有了较好的声誉,2001 年秋学期,班级增加到了十三个教学 班,学生一下子就增到了 838 人,学校里所有的教室、宿舍都是是满满的,甚至在开学初时,因为学生架床未到,部分学生晚上只好暂睡在教室里,但学校秩序也良好。学校这样的情况,是一种很大的压力,同样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促进,全校教职工挖掘潜力,共同苦干,各项工作都相当有序,让我感到欣慰;在镇教育组的协调下,我校在镇中心校借了几间教室和宿舍,缓解了我们校舍不足的问题。

2001 年秋学期,开学未满一月,一个意外的惊喜来到学校。我不知道是上级推荐还是其他什么原因,9月25日,藤县电视 台的采编人员来到我校,说是镇政府的有关领导推荐来的,要采访我校和我本人。我很感意外,但考虑这是上级和社会各界对学 校的肯定,这对学校是一次较好的宣传,也会是学校进步的一个 动力,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便接受了采访。很快,电视台 就播出了采访的情况,效果不错。这是学校和我第一次在县里的电视台亮相,很是令人高兴。我在县城的一个同学看了这个节目 后对我说,我在接受采访时讲的话,很是精彩,这对我含有奉承的成分,但我感觉自己的表现还是对得住观众的。


  弹指间到了2002年。由于师生共同努力,教师认真教,学 生勤奋学,全校守纪勤学蔚然成风。根据县教育局公布的数据,我校2002年春学期的期考成绩取得了突破性的提高,可以说是二中成为片初中以来最好的,特别是初二年级的,数学科的平均成绩和及格率都高过作为重点初中的镇一中,更无须说同为片初中的镇三中了,英语科初一初二的成绩都高于镇一中和镇三中,平均分比镇一中高了6分,比镇三中高了12分;初一初二年级的政治科也是全镇第一,高于镇一中、三中,初二的语文科也是全镇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给全校师生极大的鼓舞,所谓的“差生”,在二中的氛围下,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我们的数学老师李海华(兼班主任)、语文老师江以光(后来接唐任校长)、莫晓东(后来到了县政府工作)、政治老师唐海明(后来接我任校长)、杨小惠、英语老师吴桂媚(后来考到了县一中当高中老师)、李健兰等老师,他们的工作是非常努力的, 学校取得这样好的教学成绩,他们的功劳是最大的。

学校是否受学生欢迎,上级和社会是清楚的,不用谁刻意去宣 传。还在暑假期间,就陆续有本镇和天平镇沿江地区的家长来报名要求在二中读书,到2002年秋学期开学上课的时候,全校学生人数突破了1000人,又是空前的,真是“人满为患”。由于校 舍不足,教师和教室不够,只能大班额,初一初二各班都达80人,最多的班有85人。这么多学生,对学校是压力,同时也是 动力,虽然学校的各方面设施应是在800学生左右为宜,现在达 到了1038人,完全是超负荷运行,但是各方面的秩序比我预想 的好,这让我感到十分的欣慰。

也许是2002年春学期的期考成绩和秋学期的学生人数大量增加惊动了教育局教研室,当时的教研室主任朱芳富带领语文科、 政治科、化学科、英语科和数学科等五位教研员,来到我校进行指导,听了我校这五个科目的公开课,并于当天进行了点评,充 分肯定了我校教师的讲课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对不足 之处也十分严肃地指出,并指导了改进办法。这六位教研室的老师在校活动了一整天,对学校的各方面都进行了了解和指导。这一次的活动,是濛江镇二中建校以来的首次,是教育界对学校的 肯定和鼓励,对学校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也是一大促进。


 这个学期,学校于12月27日晚举办了迎新年晚会,这是在严寒中举办的晚会,也是更高质量的晚会,全体老师也统一着西装表演了合唱节目,教师的这个节目还参加了当年全镇教育系统的文艺晚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日益繁忙的工作中,来到了2003年。为了进一步搞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学校要取得学生家长的 大力支持,我经过深入思考,决定要开一次毕业生的家长会议。要开好一次家长会议,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是很不容易的,因为 当时学校的学生已不止是附近村、街的了,几乎全镇各村都有, 还有一部分是江对岸天平镇的,路途遥远,家长来一趟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要精心策划,提前准备,选好时机。经过充分的准备, 于2002年3月23日上午(星期日,农历二月二十一日濛江街 圩日,让家长听会后又能赶圩),在学校的电视室,我成功地召 开了第一批毕业生家长会,在会上,我首先做了半小时的发言, 对家长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我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和毕业班 的有关信息,希望家长们,一要支持学校的孩子,二要关心自己子女的学习和前途,三要对即将参加中考(可以说是人生的第一个大考)的子女给予物质上的适当支持,最后,我还讲了讲读书 对于农家子女一生命运的重要性。我讲话后,各班主任和家长进 行了交流,家长们然后还在校园里走走看看。从家长们的情绪看, 好像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听到这样的说法,他们表示,学 校的工作做得不错,子女回家都说学校的好。这让我感到欣慰。那天虽然天气不好,春寒料啸,还下着小雨,但到会的家长比原 来预计的还要多,说明这些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也说明他们对学校是信任的。会后,我们还让家长在学生食堂吃了免费的午餐,家长们都很满意。这样的活动,是本校的首次,开得如此成 功,让我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2003年,是一个比较繁忙的年份。家长会之后,我开始考虑 另一件较重要的事情,根据我的分析,今年秋学期,本校的学生人数还会增加,学生的运动场地严重不足,做操时学生们站的地方都不够,增加运动场地是比较紧逼的事情。当时,学校没有其他地方,只有学生食堂傍边的荒田是学校的地,必须把它建成运动场地,但当时学校的资金严重不足,再加上九八年就开工建设的二十多套的教师宿舍楼还在紧张施工中(虽然建建又停停,但在新来的镇长的大力支持下,从镇“集资办”即教育附加费中拨了近20万,预计今秋开学前会建成了),学校还要挤出一些资金去 帮补一下,所以,资金十分紧张。但运动场也是必须要建的,这关系到学校今后的发展。经充分考虑,再与其他领导研究,决定在师生中开始捐款。这在我们学校又是从没试过的事,我必须带头,我首先捐了一百元,老师们也都捐了一些(不论多少,有爱心就好);各班学生也捐了,最后筹得近万元,这可帮了大忙,学校再挤了一点,工程老板也带一点资,很快,一个漂亮的运动场 就建成了。这对学校来说,又是一件大好事。


 2003年春学期,谁也没有料到的紧张工作突临学校,四月下旬,“非典”来袭!预防“非典”成了当时压倒一切的工作,全校教职工特别是校领导和班主任,都忙到焦头烂额,每天一早搞 卫生,搞消毒,煮凉茶,给学生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如有发烧的 要送医院,老师要留守,要将情况上报,还要搞好防病宣传工作, 也要时刻接受上级的检查;如果哪一班发烧人数多,那这个班主任就惨了,记得当时二年级有一个班学生人数 80 多,发烧的学生也多,班主任梁是个身强力壮的男子,也叫苦不迭,累得他自己也感冒了,但也无法请假。这阶段的工作,对于我这个身体不是 很强壮的人,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所幸,学校没有发生大面积的学 生发烧现象,更没有人真的患上“非典”,这种紧张的气氛随着 中考工作的到来慢慢淡去。由于“非典”的影响,2003年的中考不再集中分片进行,而是在各初中进行,这大大有利于学生及学校的工作,但对我来说, 就要辛苦一些了,因为要主持全校的考务工作,还要接待上级派来巡视中考的领导和外校来的监考老师,几天来忙得团团转,但也是苦中有乐,看到学生在自己学校参加中考的好神情,想到学生在本地考试对提高成绩有好处,感觉辛苦一点也是有价值的。


 2003年的暑假也比以往的假期忙碌,除了如往年的暑假要 认真考虑秋季学期的工作之外,还要关注另外一件大事情,就是建了几年的教师宿舍楼很快就可竣工入住了,要时常去工地看看, 还要考虑比较麻烦的分房入住的问题。看着将近90平米,三房一厅,宽倘明亮的新套间,真是舒服。在当时,可是濛江镇最好的职工套间。想起这几年为建成这教师宿舍楼所经历的种种艰难,真是感慨万千,现在终于可以让我们的老师住上像样的房子了, 这让我感到相当的有成就感,虽然忙碌一些,但心中高兴。

 

也许是学校在社会上有了比较好的声誉,濛江镇二中的招生从来就没有像 2003 年秋学期的招生那样热门,除了本片的学生 以外,一些不是我校招生范围的学生也要求来校就读,还有就是天平镇沿江的学生,也来了相当部分。我从8 月份起,就在办公室接待要求读书的学生、家长,人数之多,让学校有点难以接受, 到开学时,全校学生人数达到了1208人,是有史以来的最高峰, 各班都80人以上,初一的每班85人,初二最多的突破了 90人, 所有的教室、宿舍都“人满为患”,就是住宿生也达到了 800多 人。我们只好在镇教育组的协调下,在镇中心校再借了一些教室 和宿舍,把学生安顿了下来。以学校的设施,容纳这么多人,是 相当相当困难的,但是,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各方面的工作还是能顺利进行,这让我也感到惊讶。大家认为,虽然很辛苦, 但学校能发展到今天的样子,确实让人充满信心,让人高兴。


  2003 年秋学期的开学工作,虽然是从来没有过的紧张忙碌, 但同样是从来没有过的感到充实和充满希望。被"逼上梁山"当这 个校长十年了,到今天,可以说各方面都得心应手了,虽然学校 现有的设施容纳这么多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挑战是如此之大。在开过领导会议,开过教师会议,布置开学各项工作后,就是主持了比较隆重的开学式,接着马上召开了十四个班的班主任会议, 对他们布置了有关的工作,然后召开了校会;在校会上, 我以“濛江二中在前进”为题作了二十分钟的讲话,其余的相关工作就由副校长和主任们去讲了。开完校会,学校的相关工作就按规 矩顺利的开展下去了,我就可以考虑其他的事情了。很快,又是9月10日,教师节又到了,这是我任校长十周年的日子,心情有点激动,想想十年前的情形,真是感慨万千,能 干到现在这样,实属不易!在这个教师节会议上,我讲了 热情洋溢的话语,还亲自给每位教师发了红包,晚上全体教职工 聚在一起搞了丰盛的晚餐,是多年来非常有节日气氛的教师节, 可惜的是我不胜酒力,不然的话,真要一醉方休!

  2003 年秋学期的工作在顺利进行中,十一月下旬,我得到通知,要参加校长提高班的学习,以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搞好学 校管理。在安排好学校有关工作之后,我于12月1日,到梧州 教育学院,和部分初中校长一起,参加校长提高班的学习。 通过这一次的学习考察,又增长了不少见识。

 在紧张的工作中,时间好像过得飞快,来不及回味,2003年秋学期就到了期末,我的不平凡的也是颇有收获的2003年也要 远去了。学校在举行了一系列文体活动后,迎来了2004年的曙光。元旦假一结束,期考工作就开始了。这是放寒假比较早的一 年,元月10日就放假了。


 这是在我学校工作的最后一个寒假了。从下学期起,我将要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放下在一线工作的千钧重担,到教育机关工作了。这个寒假, 既快又慢,让我过得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就要离开自己工作 了二十年、当了十多年校长、目前正在蒸蒸日上的濛江镇二中, 既感到有点兴奋,又感到有点轻松愉快,还有一些若有所失。 在学校一线工作了二十年,做的是繁杂而机械的工作,马上就可以到县城,在局机关工作,这可是全新的体验,又可以就近照顾正在县城读初中的儿子,当然是很期待的,所以就有些兴奋;当校长十多年了,虽然自我感觉有一点儿“成就”,但可以说是经常辛苦而紧张,时常感觉肩上沉重,如履薄冰,从不敢懈怠,所以是长期身心疲惫,现在可以放下这千钧重担,自然感觉有点轻松愉快;但是,这间学校在我和同事们的辛苦努力下,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是从无到有,学生人数 是由少到多(我接手校长时是200 多人,现在是1200多人),学校风气是由差到好,教学质量正在逐渐提高,学校已得到社会好评。现在,自己就要离开 这间工作多年也是培育自己成长的我颇有感情的学校,总感到若有所失。今后,这里的一切,就与己无关了,情何以堪?!


2004年2月起,我到藤县教育局机关工作了,一直到退休。虽然不在二中工作,但永远记挂着二中。我非常感谢二中的同事们对我的支持 。


2004年的中考,濛江二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令人刮目相看,师生十分欣慰;


2005年的中考成绩,濛江二中比2004年更进了一大步,更加令人高兴 ;

......

濛江二中在不断进步。2010年教育局黄局长上任之后的几年,每年都对学校进行考评,每年我都是考评组的成员,每年我都看到,在片初中的考评中,濛江二中每年都是名列前茅,作为二中人,我就感到十分欣慰。

......

由于教育形势发展变化,教育资源的整合将更加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2015年,濛江二中和一中合二为一。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机遇,是一件好事。







本公众号往期作品选读


安城风韵丨咏濛江镇江中石塔小辑

浔江诗社贺藤县古龙诗社挂牌成立贺诗小辑

晨睿丨诗十首

安城风韵丨忆濛江诗词三首

小城故事丨老屋(麦子);我在家乡作民兵(麦杏生)

磨小云丨家乡旧日那条港口驳艇桥

2020年广西“藤县粉葛杯”全国近体诗大赛获奖作品公示

李琼丨庚子年下半年诗词小辑

何海荣丨庚子年诗词集

燕浔风丨《书录何海荣诗词选一百首》(三)

磨小云丨昔日的蒙江河口横水渡

铭记一段岁月,追寻几许乡情。《安城风韵》,一本值得收藏的经典书刊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西江水月

微信号:xjsy200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