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飞行的书卷 一次登山一次修行: 铡刀背之刀锋行走 绝崖栖真现天机,心虚造化欲无功 行走时间: 第一次:2017年3月25日 第一次体验感最妙: 有雪有花有绝崖; 无影无形增福主。 观赏指数: 与京西第一险——狗牙山可谓兄弟双雄,两者都属于山脊刀锋行走。在初春时节有雪的时候去,我认为观赏指数要超过狗牙。真正的铡刀背实际指的是从主峰下来的中间这一段,沿途一直在山脊顶部行走(如下图),被某些驴友称为“刀锋行走”,这是铡刀背最精华的核心地段。 (铡刀背顶部精华区) 由于第一次行游在山顶遭遇雨雪,匆匆下山,未能尽兴及细致观察,于是有了第二次行游。 第二次:2017年4月15日 刀锋行走:再游铡刀背 解接往来三寸气,还将运动一周天 这次阳光异常耀眼,观赏指数大打折扣。不知是老天关闭了美景,还是因为我失去了新鲜感,反正感觉远不如第一次。如果要说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我发现了“天桥”(我暂且如此命名):
这是一段很恐怖凶险的鬼门关,虽然只有几米,但不能有任何意外,右侧是巨石手无处攀扶,左侧路径呈45度向下倾斜无托足兜底之处,底下是万丈悬崖,只要发生滑跌就几乎万劫不复。 简介: 铡刀背位于房山区张坊镇的北边,从下寺村、片上村或一渡村都可以到达。狗牙山早在多年前就在京城户外圈名声鹊起,但铡刀背这条线少有人问津,之前网上也查不到相应的轨迹,所以旅游网站或者驴友的两次排名,都没有被列入京郊十大夺命线路之一。所谓京郊十大夺命线路有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的所有路线我在一年之内都走完了,可以做一个总体评价:第一个版本最早好像是出现在绿野网,实在是太粗糙,大部分线路把天气因素甚至河北的一些路线都列进去了,明显不恰当;第二个版本依我看有些路线也很勉强。比如在我看来,铡刀背实际超过南北梯之类,完全可以列入十大;而北京第一高峰东灵山和第二高峰海坨山之类,实际都可以剔除出去。 注意事项:铡刀背不属于景区,无任何防护设施,并无游人观临,只有驴友涉足,所以一般游客不要轻易涉险。 本篇说明:之前第一次走铡刀背,本人写过一篇简略游记。近期,有个游行四方的朋友,偶然看到某人发的铡刀背照片(如下图),非常神往,遂反复询问,所以我就整理出了这篇文稿。此外,我看有些驴友的游记,把铡刀背与狗牙山混淆了,竟然以为铡刀背就是狗牙山,所有文字粘贴狗牙山,但配图却是铡刀背,所以有必要出台一篇货真价实的游记。 危险程度: 如果与著名的京郊四大险(单边、狗牙、箭扣、红螺)中相似的狗牙山(也属于山脊行走类)进行对比,貌似视觉效果要略胜狗牙山。下面我拍摄的这张图中的蜿蜒山脊即为行走路线,可看到山脊中还有皑皑白雪,视觉效果更显惊险恐怖: 拉近观察: 上述照片实际是穿行到另一端后, 回望回拍, 如果不回头就一路下山了。 以下摘录两段驴友的体验及描述: 驴友1:铡刀背又叫小狗牙山,大概可以说明铡刀背的惊险程度。除了上山下山,几乎都在山脊上行走:铡刀背,山脊果然如刀背般狭窄,绵延陡峭,更有柱石般山峰挺立当中,要从上面翻过去,看着就能唬得人心惊肉跳,却也让你神往。被驴友渲染得很惊险,很邪乎,据说还吓尿过胆小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在发活动公告的时候特意声明恐高、胆小、腿脚不利索的不能去。 驴友2:从最高点无法直接下到铡刀背,继续沿着不太明显的山道下行,看到左侧有不明显的岔道时,就义无反顾地切过去,山脊如龙脊起伏,两边悬崖绝壁,时而巨石拦路,攀爬腾挪,时而临绝壁两股战战,更有一处石缝凌空,巨石压顶,只能坐着挪下去,双脚搭过石缝,快速逃离,稍有不慎,一脚踏空,绝对粉身碎骨。时有断壁阻路,只能手抠石楞小心跳下,个子高的还好,个子小的就可能挂在石壁上。最险的是攀爬主峰那段,一个裂谷先要跳下去,手没有地方抓,脚无地方踩,而又不能不下去。跳下去的地方并不大,如果站不住,后果就是滚雪球般到谷底。怕怕。跳下去后就攀对面的崖壁,这段也比较险,虽然一路灌木杂木很难走,但这里却没有杂木灌木,裸露的岩石绝壁,有些细杂草,还必须要上去,脚蹬着用不上力,手又借不上力,感觉整个身体都在浮着,有种随时都要飘下去的恐惧。在恐惧中终于登上铡刀背主峰。 本人评论:铡刀背实际难度系数不大,因为全程并无大断崖,不需要安全绳,也不需要很高的攀爬技巧。但危险还是存在的:第一是上山路线很陡,可能有落石滚落或踩踏松动;第二是过分嘚瑟,随意摆酷,比如在山顶和山脊,如果太靠近悬崖,也很容易出现意外发生坠崖;第三是乱石较多,如果摔跤或磕碰,也很可能导致骨折或受伤等。上面两位的说法,本人认为有些过头,危险在每个人眼中可能都不太一样,比如:下山时某处积雪融化的地方比较滑,我当时没有回避也未像其他人一样抓着藤蔓小心移步,而是直接走了过去。立即引来一哥们的训斥:说这么危险怎么敢这么走,只有一滑就滚下去了!起了极坏的带头作用!若有人效仿会引发雪崩似的灾难!太不负责了。。。所以,一切还是量力而为,危险都是瞬间发生,要掌握这个度不容易。 以下是我的行游路径: 注:以下照片为两次行走结合。 铡刀背山脚仰望, 总体比较陡, 得找一处稍微平缓些的地方切上去: 我两次上山的路线实际都不同, 一般是从中间一处凹陷的乱石堆上去, 我左右两边都分开去过了, 各有美景。 如果人多切忌跟在后面, 以免乱石滚落砸伤: 由于攀顶过程是突然拔升, 坡度很陡, 所以这段路能虐倒不少人。 沿途乱石堆积, 部分地方仰头观看, 危如累卵, 如同泰山压顶: 到了下面这里, 就要攀顶铡刀背, 四周悬崖峭壁, 要从中间岩石上攀爬上去, 才能到达铡刀背顶峰: 左右两侧都是绝壁深壑, 不要试图能从左右两侧上, 初春细草上还有残雪。 一定不要到悬崖边, 否则一旦滑落下去, 肯定粉身碎骨:
拟攀顶的悬崖四处都是裂口, 一旦踩空或滑落, 生命就会被瞬间吞噬: 攀顶过程随拍, 四处都是绝崖峭壁: 顶部下视:绝崖栖真现天机,心虚造化欲无功 顶峰实际反而照不出效果, 因为没有参照物。 除非有无人机从顶部俯瞰。 绝顶位于立柱般挺立的主峰上面, 都是岩石, 是几个相连的几平方米的平坦的“阳台”, 四围是万丈悬崖, 由于是野地并无任何防护栏, 切勿嘚瑟炫耀, 以免乐极生悲。 下图是顶部下瞰: 为了特写顶部, 只能从下方回视。 下图为回望主峰顶部, 以现其真容: 顶部果然凶险恐怖。 有驴友说:从主峰下山也有艰难处,陡崖立壁,向上攀好办,往下可就不容易,没有灌木借力,岩楞也就横脚宽,腿打弯都感觉困难,当然要是爬着下山,下边有人指挥脚位还是可以的。南天门是从主峰下来后向右沿崖壁才能看到,是立崖边上的两个独立巨岩,形成一个天门,不过这个门可不能通行,南天门后是万丈悬崖,过了南天门,就是西天,应该叫西天门。 从主峰下来, 攀爬过几处绝崖, 眼前豁然开朗, 这一段是我认为的铡刀背精华区, 则可以用“狰狞”二字来形容了。 第一次穿越铡刀背时, 此段路突然刮风下雪, 又冷又湿又滑, 雨雪天非常危险:
此段路近距离写真, 下图第一张实际是我走错路了, 尽头几乎无路。 下图是我下到一块岩石上, 从侧上方观察铡刀背山脊: 以下或巨石挡道, 或峰回路转, 或深崖绝壁, 或峭壁生花, 有移步换景之感: 下面两张图, 分别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去的时候拍的。 因为这里实际是铡刀背脊线穿的终点。 再拐上山后就开始下山了: 下图是我从山腰横切过来后回拍, 可以看出行游路线, 这段羊肠小道如果是有积雪, 也很湿滑, 必须拽着藤草行走: 横切上山过程中, 可以从不同角度回望铡刀背, 可以看出铡刀背的走势, 山脊路线如同一条蟠龙俯卧在其上, 我们就是从远处的山脊上一路走过来的, 可谓“刀锋行走”: 下山过程中, 与上山那一段相比, 难度小一些, 有两处岩石蔚为壮观: 如下图, 要摆酷也得小心试探挪移, 以免万劫不复: 实际下山路上, 还有一处人文景点叫下寺石塔, 这也就是“下寺村”村名的来历。 据说始建于唐代。 通体采用汉白玉石制成, 基座用块石垒成, 建在一个悬崖边上。 四周用铁栅栏围着, 我爬进去看了, 实际没啥看头(如下图)。 从石塔左下方继续下切就是下山路, 如果往右拐(我走到尽头了), 是羊肠小径和牧民的羊圈,并非下山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