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巴蜀辞赋学院律诗初1第12讲
2021-04-01 | 阅:  转:  |  分享 
  
巴蜀辞赋学院律诗初1第12讲连贯性·独立性·物的关联(主讲:辛勤)课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一、如何写起句1.什么是起?什么是起?
起,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同本义,起,能立也。——《说文》开始;开端。语从何起。律诗中的起就为起句。2.起句
的写法要求:1)内容较严肃的时候,起句用偶句;内容不是太严肃的时候,起句不用偶句。2)兴起。兴者,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词也。3)选择
符合主题的物象4)起句要用景语。起句写景是为后面的抒情打好坚实的基础,为后面的入情,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做好铺垫。5)要直入主题
,切忌拖泥带水。6)不得负面。诗言志,诗言正。二、如何写承句1.什么是承?承,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
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承句的扩展和扩张作为承句后分句的物象,要更深入,更突出,更引人入胜,更能把作品引向一个小高潮,
这就叫承句的扩展和扩张。承句扩展和扩张的目的就是为了转句入情做准备,所以,承句还有第三个功能,就是引领转句的功能,这个功能跟承句的
第一个承接起句功能一起,合称为承上启下的功能。承句的扩张和扩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2)由动及静,由静及
动。3)各种感觉器官之间互换,如视觉,听觉,嗅觉等,比如前分句写了颜色,后分句就可以写声音。运用通感手法,而不会合掌。4)由空间
到时间,或者由时间到空间。3.承句必须是偶句。偶句有以下特征:1、符合“对”特征:前后两个句子在句式上是应答关系,句式的内容包
括字数,平仄,词类,字义等;2、符合“偶”的特征:前后两个句子句义上关联非常紧密。三、如何写转句1.什么是转句?打开韵典,输
入“转”,我们会得到如下答案:轉形声。从车,专声。转运要用车,故从车。本义:转运。2.转句一般有那两种写法1)直抒心意。2)通过
写含有“比”的物,侧面烘托内心,抒发作者的意愿。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写转句,都必须注意几点:要自然,要围绕主题,不能太突兀,不能断
裂,不能偏离主题。转句为什么要用情语呢我们知道起句和承句要用景语,景语就是用来描写景物的句子,如果在下章还停留在景语上,整个作品就
会很死板,没有灵动感,所以呢,当景物描写达到一定程度,顺势再在景语的基础上加入主观意愿的描写,这样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才能使作品层
层递进,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螺旋式的上升。最后,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转句要入情的原因。4.转句必须是偶句四、如何写合
句1.什么是合句?打开韵典,看看“合”字的意思:会意。从亼(jí),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合则成体。——《庄子·达生》
合句的的前分句小结前面六个分句合句是在一首诗的结尾部分,合句的功能就是升华主题,合句的前分句小结前面的六个分句就是为了升华主题做准
备,使最后的升华更有力。合句后分句“实比扣回”包括那三个方面的内容1)实:起句兴起,要求的就是睹物而兴起,合句如果没有“实”,就无
法扣回,就是说合句只有是实才可以跟起句的实相扣。实和虚,虚和虚是无法相扣的。2)比:比就是升华,是全诗的主题最深层次的指向,合句如
果只有实,没有比,那就跟起句的是同一个层次,没有提升,当然就无法实现作品的升华。3、扣回:合则成体,若没有扣回,整首诗就是一盘散沙
,就只能称其为几个句子,而不能称其为一首诗。在上新课之前,我们简单复习了起承转合的相关内容。七律和五律都是按起承转合这四个步骤来完
成的。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无论从字型还是字意上讲,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作用和功能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律诗中具体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
都是有明确的规定,起承转合在律诗中的关系也是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最后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正因为起承转合这四个部分的独特性,才使律
诗有了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独到的美。因此我们在创作律诗的过程中,不可以把起句写成承句;同样的道理,该写转句的时候,也不可以把转句写
成别的三个句子。如果说,起承转合四个步骤的句子,可以任意调换位置,调换后,排除平仄不说,其他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影响。这种情况,就是
完全没有起承转合。其重要性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不能只是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步骤,这样会使作品失去平衡性,显得一头重、一头轻。甚至因为某一
句的突出,而使读者忽略了作品的整体性。需要强调整体的和谐,整体的美观,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四平八稳,才有生命力。下面我们开始讲今天的
新内容: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一、连贯性连贯性,就是大家常说的衔接性,也就是在律诗作品中,起承转合之间以及各步骤前后两个
分句之间,要做到内容和文意的自然过渡,使作品一气呵成,让读者没有突兀的感觉,我们通过例诗来看:春雨唐代:李商隐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
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起承之间的连贯性怅卧新
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起)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承)起句的“新春”“白袷衣”“白门”,非常清楚,起句点明时令(春
天)和旧地,承句“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前一句色彩(红)和感觉(冷)互相比照。红的色彩本来是温暖的,但隔雨怅望反觉其冷
;后一句珠箔本来是明丽的,却出之于灯影前对雨帘的幻觉,极细微地写出主人公寥寂而又迷茫的心理状态。转句,“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
依稀。”他想象着,在远方的那人也应为春之将暮而伤感吧?如今蓬山远隔,只有在残宵的短梦中依稀可以相会了。尾联(合句)“玉珰缄札何由达
,万里云罗一雁飞”,也富于象征色彩。特别有创造性地借助于自然景,把“锦书难托”的预感形象化了,并把忧郁怅惘的情绪与广阔的云天,融
为一体。凡此,都成功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生活、处境和感情,情景、色调和气氛都令人久久难忘。这种真挚动人的感情和优美生动的形象结合在一
起,构成一种艺术魅力,在它面前,人们是免不了要支付出自己的同情的。一步紧逼一步,怅念之情恰似雨丝不绝如缕。诗的意境、感情、色调、气
氛都是十分清晰明丽,优美动人。所以,我们在这里清楚地看到了“红楼”和“意多违”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非常清晰的,连贯的,任何一位读者,
都没有必要费尽心思去思考,然后,在“红楼”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开来。所以我们说,这首诗的起句和承句的连贯性做的非常巧妙。承转之间的连
贯性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承)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转)我们接着看承句和转合。承句,最后是什么呢?是“独自
归”。我们注意一下这个“独自”,是哀婉的情调,是复杂的心绪,加上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使诗境凄美幽约;春晚日暮和云罗万里,则烘托
出离别的寥落、思念的深挚。当然会会对“远路”迷茫的。结论:这首诗转句和承句的连贯也是非常漂亮的。转合之间的连贯性远路应悲春晼晚,残
宵犹得梦依稀。(转)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合)我们现在接着看转与合之间的连贯性。这里,转句后分句的“梦依稀”,其突出的
,是“依稀”,他努力地想象着那个人,如今蓬山远隔,只有在残宵的短梦中依稀可以相会了。这里合句的前二字“玉珰(指女子)”,跟前面“梦
依稀”的连贯性依然是完美的。作者虚虚实实,忽此忽彼,或今或昔,一重情思套着另一重情思。将难言的情感表现得生动而丰富,却又让人只可
意会,难以言传。合起之间的连贯性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合)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起)合句和起句之间的连贯性
,叫做“扣回起句”,简称“扣回”。我们具体看作品,整首作品的起句是“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最后一个分句是“万里云罗一雁
飞”,这里的“一雁飞”跟起句的“新春”和“白门”是扣的很紧吧,所以我们说这首诗合句和起句之间的连贯性也就是回扣是非常简单,非常清晰
的扣回到起。除了刚才的起承转合四个步骤之间的衔接,还有四个分句内部也各有一个衔接,还是以这首诗为例。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1)起句内部的衔接起句“怅卧新
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我们来看这里的“白袷衣,白门”,这里的连贯性,所以起句分句内的衔接非常清晰,非常自然,是没有任何断裂的
痕迹。(2)承句内部的衔接承句“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根据我们前面学过的偶句,红楼=珠箔、隔雨=飘灯、相望冷=独自归
,是符合偶句的特征。前分句“相望冷”与后分句“珠箔”,这里的首尾相接仍然是非常自然的。前面已经讲过,一个“冷”字,极细微地写出主人
公寥寂而又迷茫的心理状态。(3)转句内部的衔接转句“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这里的偶句也是做的非常工整漂亮。我们知道,远
路有多远,对于离别的人来说,是恍惚迷离,迷茫的。他只能想象着,靠想象与幻觉来排解复杂的心情,当然残宵的短梦中依稀相逢,这也是作者一
个美好的愿望吧。因此,转句内部的“春晼晚”与“残宵”的衔接也非常紧密的。(4)合句内部的衔接合句“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根据前面说的首尾相接,我们看到:何由达-万里,把忧郁怅惘的情绪与广阔的云天,融为一体。这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隐喻着诗人难言的感情
,抒发着诗人哀伤的情愫,并且具有相当的美感。合句内部的衔接同前面说的几个衔接一样,合句内部的衔接很清楚,很完美。至此,整首作品,非
常连贯,一气呵成。八个衔接,它包括起承转合四个步骤之间的衔接,和起承转合四个步骤内部的衔接,没有任何断裂之处。我们知道,连贯,当然
比断裂美。不连贯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东拉西扯的让人不明就理,不知道作者究竟想说啥,作者的立意是啥。所以,连贯是必需的,诗理如此,生
活中的点点滴滴,更是如此。从例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起承转合各步骤之间还是起承转合的内部,这种衔接都是非常紧密的,这种衔接绝大多
数就是在前三后二中完成,前三后二就是指前一个分句的尾三个字和后一个分句的前两个字,当然,这里所说的前三后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有前
二后三,或者前二后四后五等,这是其一;其二,不管是前几后几,都不能离开主题,就是说整首诗的衔接都是以主题为中心,离开中心,离开要表
达的主题谈衔接,谈连贯,那是毫无意义的,这点大家不要太过死板!现在我们通过下面几首诗,大家一起找起承转合各步骤之间的连贯性和起承转
合各分句内部之间的连贯性。例1: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唐代: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
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起承之间的衔接:漠漠饷东菑承转之间的衔接:山中啭黄鹂。转合之
间的衔接:野老折露葵。合起之间的衔接:何事烟火迟例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
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大家一起读例诗,找出这首诗的八个衔接。起承之间的衔接
:却看妻子泪满裳例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例4:送友人唐代: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通过以上的例诗,咱们不论写七律或五律,是不是写好后就得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去检测一下了。讲了起承转合的衔接性
,下面就开始交流起承转合的独立性。二、独立性所谓独立性,就是指律诗的八个分句都是相对独立的整体,在一个分句里提到过的物象,不能在别
的分句中再次提到,否则就是拖泥带水。这就好比一个公司,是要划分不同的职能部门一样,管生产的不能机修,负责机修的不能去管财务部,如果
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这个公司会乱套的;从另一方面说,不仅不专业,还会浪费很多人力和物力。而且很容易造成混乱,破坏公司的正常运转。如
果运用到律诗呢?一首七律才56个字,五律只有40个字,因为字少,要表达的内容却不能少,所以,要体现出作品的深度和厚度,就要做到惜墨
如金,字字珠玑。现在我们从唐诗三百首中随便找一首为例,具体来讲讲什么是律诗的独立性。独立性,就是区别于其他几个部分的排它性,唯一性
。1)起句的独立性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频烦一作:频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起句中,我们看到的第一个物就是丞相祠堂,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国时期汉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
他建立了祠堂。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起句的第二个物是“锦官城”,“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成
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
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起句已交代清楚地点。前一句是自问,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一个寻字有着
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自答。写的是
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
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我们看到,整个起句的两个分句,所有的物象都有别于其他承转合各句中的物象,这,就是起句的独立性。2)承句
的独立性“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从这个承句中,我们看到,作者的笔墨已经完全离开了起句的物,走向了更为开阔的视野。无论
是“碧草”,或是“黄鹂”,就其义而言,已经与起句的景物,完全不是一码事,区别非常明显,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把读者带向更为远大的空间
。这个独立性很清楚,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祖国
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
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这就是承句的独立性。3)转句的独立性“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就转句而言,这颈联两句写得格
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
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
,并用了浓重的笔墨。这也正合乎律诗中间二联“宜乎一浓一淡”的写作法则。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本来,以抒情为主是诗歌的
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议论。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大
家不用疑问,一个“转”字,就已经清楚的说明了这个句子的要求。转,自然就是不可以停留在原来的地方。“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
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汉,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这里完全可以看到,转句已经入情了,跟前面起句和承句的内容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是
转句的独立性。4)合句的独立性“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
十二年(234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
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跟前
面所有内容都没有任何的重合,这就是合句的独立性。综上所述,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
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
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
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
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它的独立性跟连贯性一样,很巧妙,完美的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大
家课后找几首诗,学会这样赏析,具体到自己动手把他们的连贯性标注出来。总结,今天我们讲的是起承转合四个步骤及其分句既具有独立性,又具
有连贯性。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动静是相衬的。概括地讲,起承转合各自有各自的功能,这就是独立性,独立性是区别其他各句的排他性
和唯一性;但是,这种独立性必须建立在连贯性的基础之上,才能围绕一个中心螺旋式上升,最后升华主题就可以实现。物的关联物的关联,就是物
与物之间的关联,实际就是起承转合四个步骤中物的关联性,它们不仅要具有独立性,还要具有八个衔接都关联。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这首例诗来看
看物的关联性。锦瑟唐代: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
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起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首诗的首联以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借助对形象的联想来显现诗人内心
深处难于直抒的千般情怀以及诗人沧海一世所有不能明言的万种体验,点明“思华年”的主旨,这是对传统比兴手法创造性的发展。起句中的锦瑟与
弦,无端与一柱,弦与华年,这几个物相互的关联性是非常的紧密,它们完全可以和谐的同处于一个画面中,这个画面非常清晰,清晰到犹如就在我
们的眼前。承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承句以“庄生梦蝶”的典故入诗,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
的执著。又巧妙地设计了两个字:“晓”与“迷”,深层喜悦譬喻溢于言表。承句的物若比起句少,是由于承句的功能所决定的。古人特别重视起承
转合,因为起承转合是律诗的基本骨架,他们在律诗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写作方法和技巧上也各有特色。所以,承
句的物也是关联十分紧密的。转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转句的前分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皎月落于沧海
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后分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
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
,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
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
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
色。诗中此句,用蓝田日暖与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此联和上联共用
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
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关联也是十分紧密的。合句:此情可待成追
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的合句,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
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可见,它们之间的关联很紧密的。这就是物的关联性。实际
就是起承转合四个步骤中物的关联性,它们不仅要具有独立性,还要具有八个衔接都关联。所以,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实际创作的效
率。具体地说就是,当我们自己在写诗的时候,根据物的关联性,在写下一个句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确定好目标和方向,先把相关的物象罗列出来
,而不是满世界去乱找。从时间上讲,范围大所花费的时间自然就越多;范围小,所花费的时间就少。同时,更容易选择到正确的物。作者是这样写
,读者当然会从此物很自然地读到彼物,因为关联性的紧密,太过跳跃和断裂的情况就不会发生,物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就大大提高了,也不会出现
太阳雨。四、太阳雨什么叫“太阳雨”呢?所谓“太阳雨”就是指在同一首诗中前后出现的两个物象不仅毫无关联,而且是完全相反的关系。这样
的两个物象,是不可能和谐相处在一个画面中的物象,这种现象就如同现实生活中一边有太阳,一边却在下雨一样,这样的作品是自相矛盾的。一首
律诗,只能有一种情绪,字面意思表达出来就是只有一个表情。或喜或悲,或是或非,两者必除其一。这就好比同一地方,一边是阳光明媚的春天,一边是狂风呼啸的冬天。这样的作品就隔景了。具体在写律诗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理的物象。很显然,前人的作品都是没有太阳雨的,都是符合要求的。本讲提纲:连贯性独立性物的关联四、太阳雨巴蜀律诗初级班第12讲作业梅花具有不屈不挠,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奋勇当先的精神品质。它鼓励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勇开创,不畏艰险,创造了优秀的文明与生活,为中华名族的精神象征。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颇有寒意的早春时,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又如南朝陈诗人谢燮的《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紧扣一个“早”字,用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疑”与“畏”字写梅花,使之人格化,从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请同学们百度有关梅花的资料,注意观察身边的梅花,用今天所学的写法,以梅花为题,写一首七律,韵字不限!作业要求:(1)起句兴起,景语,直入主题,不拖泥带水,不负面。(2)承句为偶句,景语,要做到了承上启下和扩展扩张。(3)转句为偶句,情语。(4)合句前分句小结前面六个分句,合句后分句实比扣回起句。(5)注意承转两个偶句字义节奏的变化。(6)对,粘,替不得有误,不能有三平尾,三仄尾。(7)注意八个衔接性和八个独立性。(8)注意四声递用法。(9)避免窄韵、倒韵、险韵、串韵、凑韵的错误,注意遵守韵不入诗。(10)不得有太阳雨
献花(0)
+1
(本文系一张一弛P2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