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500年前的云岸古村,探寻绍兴历史文化魅力

 cxag 2021-04-01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六岸古村位于王坛镇青坛行政村,是柯桥区著名的历史文化村落,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抗战时期,六岸古村曾是《越报》抗战刊物社址,而五十年代其创办的青陶中学,则是建国后柯桥区南部山区最高学府。至今,村内仍保存着陶百川居住过的新台门、解放初期修庙地主陶初官居住过的凉厅台门、名气不小的四文头台门、山高水长台门等15个大大小小的台门,这一批古建筑群落不仅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特色,承载了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江南的元素

 JIANGNAN 

Image
Image
深灰的老屋、沧桑的石桥、参天的古树、斑驳的古墙、精致的雕花窗棂……所有这些江南的元素,在王坛镇六岸古村复活、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用它来形容六岸古村给人的惊喜丝毫不为过。
Image
Image

古韵依然

Image
六岸,淌过千百年悠悠岁月,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从这些石头巷子里走出去,今天,青石古韵依然,触手可及沧桑之美。
Image

沧桑之美

Image
走进古村六岸,时光仿佛停滞。青瓦灰房,街巷纵横,石道蜿蜒,小溪淙淙,阁楼高悬。当年陶氏迁居于此后勤耕好学,奠定了一方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自此,六岸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遵循引水植树优化环境、耕读敦睦、训育后人的美德,历代人才辈出,形成了“小桥流水遍庭户,卵巷古院藏艺文”的古文化风范。一个小小的村庄就出过六个翰林,名士贤达代代涌现。
Image

世界森林日

Image
祖籍六岸的陶寿鸿,早在民国年间,制作的“星桥牌”万年青珠茶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著名政论家、民国元老陶百川先生少壮时就发出了“书生报国无道,只把毛椎当宝刀”的感慨。其弟陶愚川是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陶承吉是现代藏书家……
Image
Image
Image
岁月的风尘遮不住昔日的繁华,就像青藤挡不住高高院墙彰显的主人身份。至今,全村尚存15座大小不一的古民居,留有宅院、祠堂、牌坊、门楼、亭台等众多的各式古建筑,村民家中古老的家什,古人的碑帖、匾额等承载着六岸深厚的文化沉淀。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新台门、凉厅台门、四文头台门和山高水长台门等,其完整的街巷格局体系,独特的古村格局和空间形态,堪为江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这些台门门面高大,石箍门框,石级台阶,青砖黛瓦,庄重中透出气宇轩昂,如画地勾勒出绍兴民居的风情景致。
Image
驻足细品,你会发现那些窗棂镂空图案是如此的动人。六岸村内密集的民宅多为清代中晚期所造,整体格调保持着中国古老的传统审美品位。这样有意味、有涵义的古朴精美元素遍布了全村的各个角落,就连世代居住此地的人们,也保持着这份古朴的生活状态和表情。巷子转角处,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正在破篾编竹篮。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追溯六岸村能如此完整地留存至今,与远离大城市、交通不便和经济欠发达有关,但最根本的有赖于六岸人朴素的追求,那便是人与自然和谐生存。古老的台门里,木梁上,处处可见燕子啄泥而垒的新窝。
Image
走在青石小路上,没有蜂拥的人群,却能遇上一位挑着柴禾的老伯;没有车轮的呼啸声,却能听得脆耳的鸟鸣声……这里,没有浮躁,没有繁华,有着都市生活稀缺的从容与淡泊,六岸更像一首古老而耐人寻味的歌谣,从那窄窄的石头弄堂里飘散出来,直抵心扉。
Image
六岸的村口,是一座两孔石梁古桥,横跨两岸,历经百年风雨,仍坚如磐石,稳如泰山,见证六岸的兴衰更迭,目送着来往的过客……
六岸村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

六岸村地址

Image

本文由绍兴文旅发布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柯桥文旅、锦绣王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