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野叫卖歌|| 金矿

 一犁_书馆 2021-04-02


作者:金矿


钟敬文老师在《民间文学概论》中,认为“叫卖歌”是民歌民谣的一个类别。国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三套集成普查工程时,也把“叫卖歌”列入民间歌谣的主要项目。

有一位民间文学门人,说的比较断定:“叫卖歌”是一种劳动歌谣,这种叫卖也是一种劳动。这话说的有一定道理。我认为这“叫卖”歌也能称之为劳动歌,那些小商贩们辛辛苦苦地叫卖,确实也是一种劳动,为了劳动所得在嘶喊呐喊。但也不全是,这叫卖只是一种间接劳动,劳动歌谣只是为了解除劳动体力压力和痛苦,其作用是为了调节解困,驱除疲劳,这些歌谣主要有劳动号子。而唱叫卖歌虽然同样很是辛苦,但只是一种乞讨的张扬,你无论卖什么,当时都不是抢手货,需要口头宣传做广告,要通过广告才能让买主知道,这也是吸引买主眼球的一种商业鼓动。

在那个岁月,乡间农民的生活很是困苦,所有的人手头都没有钱或者说只有很少的钱,还有商品并不全是使用货币交换,还有是一种商品兑换,有用农产品兑换日用品,当年的叫卖都是靠脚力,肩上担子来回都是异常沉重,一边挑着沉重担子一边叫卖,你说那种叫卖的呐喊能不雷同于劳动歌吗?

我从童年起就生活在乡野,家乡也是故乡,故乡也是家乡,长期同父老乡亲生活在一起,农村的风风雨雨铸就了我的人生,这样也就有了很丰富的乡野生活积累,收集乡土民歌也就使然便利。这叫卖歌我童年就耳熟能详,收集它我会很容易找到这些歌手,找到这些职业人。

童年乡野的叫卖,那多是走村串户。早年我们白马湖乡野,多是村庄连村庄,叫卖人都是靠两条腿跑路,常规这些人每天最少要跑五六十里路,还要考虑到回程,叫卖人自己会掌握到什么地方就要回头,两条腿丈量很有数。晚上赶不到家就会有一点麻烦,一是家人盼望,二是野路不熟容易迷路,还有旧年代乡野穷急无君子,有些光棍无赖专门找外地人欺负,晚路不可走,路上没有行人,一天辛辛苦苦叫卖的所得,那些小土匪会替你抢劫一空。还有就是穷生意不好做,一般叫卖多是今天跑南明天跑北后天再跑西,跑一个路线生意很清淡。

我把童年听到的民间“叫卖歌”分成两种类别,一种是叫卖的货物,一种是叫卖的人,叫卖的货物很容易理解,像货郎跳着货郎担子进行哼唱叫卖,这种叫卖肯定是叫卖货物,要把你所卖的货物卖出去,这些货物种类很多,这样就出现了叫卖歌的曲牌和曲名。像“卖货郎”、“卖油郎”、“梨膏糖”、“李玉莲卖大布”、“卖洋糖发糕”、“卖狗皮膏药”、“烧饼油条”等等。

这种叫卖的货物大部分都是吃食,以哄孩子为主,大人是舍不得买的,再说百货类多是以物换物,像鸡蛋换油盐,废物换日用品等。像这样的叫卖歌就要叫得清脆而响亮,有些叫卖歌还形成一种特殊的音乐旋律,让人们熟知,响亮是考虑有些小孩子在好远就追了上去,为下家考虑,一个大庄子,叫卖的担子可以停在庄子中间或路口,既歇一会,还可以同时卖出去几笔货物。

另一种叫卖是人,这话可能有语病。其实那是一种职业叫卖,像修阳伞雨伞的,扎大匾的,打鞋掌补鞋子的,补缸焗碗的、箍桶修家伙的,他们为了自己的生计,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在风雨中奔走,这是一种手艺人,他们叫卖的都是手艺专利,就像眼下的各种美化自我形象的商品广告,这种职业叫卖中稍微有一点音乐感,尽量做到不刺耳,让听众对象听了舒服。

当然还有形成旋律曲目的叫卖歌,主要是“大补缸”和“梨膏糖”,这种曲调很轻盈而又谐趣,有点像表演唱,补缸是一对老年男女的对唱,带有老年情感的调侃;而梨膏糖则是卖糖人通过糖好吃的精彩叙述,让一些好吃的孩子流口水,也很有口彩。这两种曲调后来都进入了淮剧唱腔,辅助调节配合主要唱腔,给淮剧音乐增加灵动跳跃感。而许多评书艺人在描绘复杂的场景时,总喜爱惟妙惟肖地模仿那些各种各样的叫卖歌,很形象逼真,听了让人捧腹大笑。

要说叫卖歌,又是典型的生活歌,基础都是源于日常的乡村生活,里面的许多特色是城里人模仿不了的,特别是那些音乐家要创作这些旋律很不容易,这种叫卖歌里也有职业的特点,像补鞋子打鞋掌就显得坚定,不拖泥带水。修阳伞雨伞显得自由放荡,尾音拖出好远,拿牙子的江湖郎中明显嘴甜,看去就有点骗术,好像自己是神医,随时就能药到病除。

眼下这种叫卖歌有点泛滥成灾,在小集镇的市场上就能吵红了天,叫卖人都使用电声喇叭,那种高分贝一个比一个响,演变成一种很特殊的竞争。这些叫卖歌里有好多很讲究歌词的即兴演讲,那歌词口语能说出一挂鞭,琅琅上口,要有几十句,有情趣地表述那些特殊行业的特殊经营。比较典型的就是卖老鼠药的,先谈老鼠的害处,老鼠无恶不作,有把老太太的耳朵咬掉,有咬新娘子的嘴唇,接着就是药老鼠的神奇功能,还说到老鼠的害怕心理,三步倒,跳跳死,语言俏刮而噱头。

说实话,我对这些叫卖歌不太感兴趣,总觉得这种乡野叫卖太随便自由,并不是为了唱歌而唱歌,也不是乡土老百姓自娱自乐的音乐行为。所以我在搜集南闸民歌时并没有把它作为重点,只是应付而已,留一点档案资料就行,不值得传播和传承,只是从非遗角度,把它记录下来。

随着那些古老职业断层在民间告别,那种叫卖也因此而消失。但新的市场经济模式却又让一些无聊的商品广告式的叫卖歌沉渣泛起。其实这也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现在好些广告都是经过炒作,成了一种民俗音乐形式,这就等于是一种新滋生的现代民歌,又成了新叫卖歌时代。这又成了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过,恕我直言,眼下街头喧嚣的叫卖歌,可能它只属于现代文化垃圾,严重污染了乡村市场环境,受到人们的厌烦和吐弃,民歌界并没有对它高看,我看需要不需要保护传承那就另当别论了。



作者简介

金矿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淮安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淮安区首届文化艺术名人,南闸民歌非遗项目省级主要代表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