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省重点中学2021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美丽星空 2021-04-02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至下册第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传统的“乡贤”指的是村镇中多オ多能、享有崇高威望、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致仕官员或社会贤达人士。“乡贤”一词最初出现在东汉。随着时代变迁,“乡贤”一词使用日盛,尤其是到了明清之际,一些为躲进政治、退隐乡里过着闲云野鹤日子的为官者和士大夫,成为“乡贤”阶层的主要构成部分,重构了乡村经济与社会秩序。“士大夫居乡者为绅”,“乡贤”转化为“乡绅”,获得功名而不为官的儒生和告老还乡的官员成为“乡绅”或者“乡贤”的主要成员,“乡绅”或者“乡贤”成为介于官、绅、民三种社会力量之间的阶层,“惟地方之事,官不得绅协助,则劝诫徒劳,绅不得官提倡,则愚迷弗信”。

“乡贤”既学识渊博又身居高位,其公道正直的品德,让乡民们信服。因此,“乡贤”在当地化解乡里各种矛盾,处理乡民之间各种纠纷,在为乡民百姓谋取利益的基础上,从而获得一言九鼎的话语权。到了明清之际,人才的作用日益彰显,“乡贤”特别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各州各县都设有乡贤祠,用以表彰与纪念对本地产生过影响的人物。历代“乡贤”都会协助官府处理诸如挖渠筑坝、抢险救灾、架桥修路等当地事务,还会发挥个人影响淳化风俗、定纷止争、稳定秩序等。在基层社会发展进程中“乡贤”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直到鸦片战争后,由于统治者的腐朽无能,加之外国列强侵略,“乡贤”不愿继续在台前服务乡民百姓,特而选择隐退,“多贤”群体衰落。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乡贤”始终是联结最高统治者、治国理政者与乡民百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乡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各方利益,维持农村社会稳定,因此“乡贤”能得到官府、地方宗族、乡民的多方支持。“乡贤”成为一种荣誉称号,实际上是对享有这一称号者的人生价值、道德品质乃至学同的一种正面肯定。

传统的“乡贤”发展到新时代,失去了传统作为“表彰的荣誉称号”的意义,仅保留“多オ多能”的评价,因此被人们称为“新乡贤”。“新乡贤”涵盖的范围更广更宽泛,组成群体更多元,包括各种类型的精英人才,诸如技术能手、致富能人、德高望重的老干部等,他们有的在当地生活、工作,有的虽然在外地工作但通过项目或其他形式回到家乡,为当地的乡村发展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只要是能够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人,无论是在体制内工作的离退休返乡的官员、教师、医护人员、军人,还是文人学者、企业家、海外华人华侨,甚至返乡大学生、在外打工经高的村民,都成为群众和政府认同的“新乡贤”。“新乡贤”这种多元、包容的群体结构,这种成长于乡村、在外拼搏并取得一定成绩的经历,既保障了资源的丰富性,又保障了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充分发扬创新精神、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质。

正是因为“新乡贤”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新乡贤”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将“乡贤文化”列入农村思想道德建设;2017年、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对“新乡贤文化”进行了阐析。“新乡贤”文化传承并发展了传统乡贤文化中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特点,并赋予“以乡情为纽带,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嘉言懿行为示范引领”的新时代特点,不单是传统中国文化在新时代乡村社会的表现,还有利于延续农耕文明、培育新型农民、涵育文明乡风、促进共同富裕,更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最终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

(摘编自光明网《关系型社会资本:“新乡贤”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推动》)

材料二:有研究表明,有无乡贤并非能否有效治理的原因,能否有效治理也并非有无乡贤的结果。构建一个集中有力的乡土权威才是推进当代农村治理的可靠路径。新乡贤与村两委间权责模糊,一方面,政府的主导作用无法得到有力保障,基层治理也不可能完全通过自治的方式实现;另一方面,村两委如果对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产生排斥心理,也会阻碍基层治理的进程。

在历史上,从乡贤中分化而来的地主和土豪劣绅剥夺农民利益,异化为“乡霸”和“宗族代言人”,应当防止以权谋私情况的发生,如在农村土地流转承包、村办企业承包运营、国家征地补偿、村部或宗族集体资产等治理方面投机取巧侵占集体或他人利益等等。维护群众利益,应当是新乡贤群体能否产生、发展的根本决定标准。

民间事务和矛盾纠纷中,乡民对于情感的接受程度往往比对法律的接受程度要高。新乡贤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准则处理矛盾时,要注意坚持法律底线。如若不然,新乡贤所形成的断阶层、新组织,会加重基层治理的负担,使矛盾和问题复杂化,违背断乡贤参与基层多元治理的初衷。此外,新乡贤的制度支撑应以精神支持为主,这是基于新乡贤自身有经济收入,只为发挥余热或回馈乡里的现实情况。新乡贤应有“不拿一分钱”的底气和中立态度,才能更好地为乡民服务。

(摘编自《新乡贤:价值、祛弊与发展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的乡贤最早出现在古代东汉,是村镇中有才能、有威望、有贡献的退隐乡里的为官者或社会贤达人士。

B.在古代,乡贤在当地因为能化解乡里各种矛盾,处理乡民之间各种纠纷,获得一言九鼎的话语权,所以让乡民们信服

C.“新乡贤”多元、包容的群体结构和独特的经历,可以保障资源的丰富性,也可以保障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充分发扬“新乡贤”的特质。

D.民间事务和矛盾纠纷中,乡民对于情感的接受程度往往比对法律的接受程度高,新乡贤处理矛盾时应把情感因素放在首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社会大环境往往决定乡贤作用的发挥,每逢战乱,乡贤服务乡民百姓意愿降低,转而选择隐退,“乡贤”群体便会衰落。

B.中国传统社会中,“乡贤”得到多方支持。“乡贤”作为一种荣誉称号,实际上是对享有这一称号者的一种正面肯定。

C.传统的乡贤,很受地方政府的重视,他们可以帮助地方政府推行政令,了解民意,也能发挥在淳化风俗等方面的个人影响力。

D.在当代农村治理中,政府起主导作用。如果村两委和新乡贤在参与乡村治理上不能产生合力,会阻碍基层治理。

3.下列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开国将军甘祖昌回乡务农,带领村民展开轰轰烈烈的大生产,修路、建水渠、造桥,让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研究生王翯辞去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创办了芝米网,通过电商帮助乡亲们卖农特产品。

C.明代王希儒勤俭持家,成为全县有名的富户。嘉靖时期,县文庙荒废坍塌,不能再用。王希儒捐资重建,使之焕然一新。

D.柳宗元在任柳州刺史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发展生产,兴办学堂,大大改变了柳州落后闭塞的状态,深受百姓爱戴。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新乡贤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热  炕

梁衡

神池是晋西北最高最冷的县。三月里的一天,我来这里是为了访问一个乡村女教师。她的事迹很简单:隐居深山,一豆青灯,几个硕童,一个年轻女子,盘腿坐炕,二十五年。这是何等清贫坚忍的炼丹修道式的生活啊,我一定要去看看。

车子进了山,翻上山头,早没有了路。风像刀子一样专找着领口、袖口往里钻。山上除了残雪,就是在风中抖动的、如钢丝一样的枯草茎。

步行转过一个山坳,村口的第一个院子就是学校,我们刚踏进院子,一个中年妇女在窗玻璃上一闪,急忙迎了出来。她就是炕头小学的女教师贾淑珍。炕头上分三排盘腿坐着十三个孩子。一个个瞪着天真的眼睛,看着我们这些山外来客。炕下放着一溜小棉鞋。炕对面的椅子上靠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汉语拼音。贾老师迎进我们说:“天这么冷,好辛苦,快炕上坐。”一边让孩子们往炕里挤一挤。山里的冷天,家里最暖和的地方就是炕头,是专让贵客的。我们不愿打扰小窑洞里的教学秩序,她就让我们到她的窑洞里。

我盘腿坐在炕头上。挨着炕沿是一口农村常见的二尺大锅,好像我们不是来采访,而是来走亲戚。贾淑珍揭开锅盖,急慌慌地舀水、抱柴,要做客饭。久违了,这淳朴的乡情。久违了,这盘热烘烘的土炕。她终于被劝着放下柴火,坐到炕沿上,开始叙说她这段平凡的往事。

“那是1961年,17岁,我初中毕业,来到这个村。全村不到二十户,没有学校。八九个娃娃,不是在村里爬树,就是在地里割庄稼。我跟支书说,我念书不多,总还能看住个娃娃吧,比他们在村里撒野强,当时队里没有窑洞,我刚结婚,就把学校办到了我的洞房里。”

“我把家里的杀猪案板洗了洗,刷上炕洞烟当黑板,又把山上的白土碾成面,和上山药蛋粉搓成条,就是粉笔。没有书,就回到娘家村里借。”

贾淑珍坐在炕边,像叙家常,追忆着往事。话里并没有多么崇高的理想,也没有多么宏伟的计划,更没有什么壮烈的举动。一切都顺乎自然,村里的娃娃没人管,自己就当看娃的,雨雪天两脚泥,冬天烧炕还要出去打柴、接草。同一盘炕上四个年级,有的上算术,有的上语文,有的爱打闹,有的胆小不敢说话。她都靠自己无私的心和慈母式的情,把这批野孩子带大一茬又一茬。只在那花烛洞房中的土炕上,就送走了十二挂学生。全村35岁以下的无不是她的学生。

土炕,这盘热烘烘的土炕。就是憨厚的北方农民一个生存的基本支撑点,是北方民族的摇篮。在这盘土炕上,人们睡觉、吃饭、纺线。晚间又常挤到炕头上说古拉家常。这九尺炕头便是他们的生活舞台,世代他们就这样繁衍、生存、进步,而贾淑珍又在舞台上加进新的内容——教育。人呱呱落地,来到这炕上,不该光吃睡和干活,还应该有文化有精神文明。这个普通的女教师,给炕赋予了新的含义。

25年了,在这盘土炕上,他们连同自己的,共带大了四十二个孩子。我问:“张亮现在干什么?”

“他在十五里外的一个村里教书。”

“你为什么不和他调到一起?”

“我们这个村小,他回来吧,用不着两个;我去他那村吧,一走,学校也就停了。现在虽说有了窑,可谁想来呢?直到去年才通了电。”

别人不愿来,她却舍不得走。事情总得有人干,是苦是亏总得有人吃。自觉奉献,自觉牺牲,这就是她的人生哲学,平静而自然。

我们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拉着话,隔着光线,我端详一下她的脸,已爬上不少皱纹。我计算地今年该是44岁,可她至少像50多岁。多年为人师表的严肃和山里生活的清苦,塑造了她这种谦虚、诚实、任劳任怨和略显憔悴的身影、风度。我心里只是莫名地为她惋惜和不平,但说出口的却是这么一句:“山里生活这么多年,身子骨还好吧。”

“好甚哩,六年前检查说是肝炎。进城打了个方,回来连吃了四十服,就再没去看。离不得,一进城少说也得七天,谁代课呢?山里人,身子能扛呢。”

我想到可怕的后果,没有敢说出口。她还是那句话,没人代课。她到北京省城开过会,领过奖,可怎么就没有顺便看看病呢?大凡这种人已经形成一个模式,只知工作,明知有病,不去想它。

我着看表,已近中午。我想到山后面雪地里司机该等急了,便要起身告辞。她还是坚持要我们吃了牛饭,我们赶紧逃了出来。

告别时,我还是提醒她要看病,她却一直念着,来了一趟,饭没吃一口,你们衣裳单,别着凉。村民们的话又响在我耳旁:“贾老师,好人哩。”这样的好人真不多啊,像一棵灵芝草,静静地藏在深山里。这个20户的小村托了她的福啊!几十年来,有了一个她,全村就没有一个文盲,还出了两个大学生。都说教师是蜡烛,她就是这样默默地燃着自己,在这无人知晓的山里,在那盘农家最普通的土炕上。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用简笔勾勒西北地区的一位独特的女教师,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在风中抖动的、如钢丝一样的枯草茎”一句,运用比喻手法,突出环境的艰难。

C.贾老师的热情以及热烘烘的土炕,引发作者感叹,作者从未体验过这样淳朴的乡风。

D.文中对贾老师的肖像的评议,丰富和深化了人物形象,也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善于选择意象,从独特的艺术视角来写人叙事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B.晋西北神池的条件越艰苦,越能衬托出贾老师执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C.一个“逃”字写出采访者们对环境的极度不适,反衬了贾老师的坚守。

D.最后一句“在那盘农家最普通的土炕上”既回扣了标题,又升华了主旨。

8.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9.梁衡曾在文章的题记中写道:“我自惭,我遗憾。我这个记者曾写过许许多多的人,可就是很少写她们。是因为她们实在太伟大却又太平凡……”结合文本分析如何理解“她们实在太伟大却又太平凡了”。(6分)

二、古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1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古弼,代人也。少忠谨,好读书,又善骑射。初为猎郎,使长安,称旨,转门下奏事,以敏正著称。太宗嘉之,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言其辅佐材也。令弼典西部,与刘洁等分绾机要,敷奏百揆。世祖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赐爵灵寿侯。征并州叛胡。还,进为侍中、吏部尚书,典南部奏事。恭宗总摄万几,微为东宫四辅,与宜都王穆寿等并參政事。诏以弼保傅东宫,有老成之勤,赐币千匹、绵千斤,迁尚书令,弼虽事务殷凑,而读书不辍,端谨慎密,口不言禁中之事,功名等于张黎而廉不及也。世祖大闻,将校猎于河西。弼留守,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弼属官惶怖惧课。弼告之曰:“吾以为事君使畋猎不适盘游,其罪小也。不备不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也。今北狄扎炽,南虏未灭,狡焉之志,窥伺边境,是吾忧也。故选肥马备军实,为不虞之远虑。苟使国家有利,吾何避死乎!明主可以理干,此自喜罪,非卿等之咎。”世祖闻而叹曰:“有臣如此,国之宝也!”后车驾畋于山北,大获麋鹿数千头,诏尚书发车牛五百乘以运之。世祖寻谓从者曰:“笔公必不与我,汝辈不如马运之速。”遂还。行百余里而弼表至,曰:“今秋谷悬黄,麻菽布野,猪鹿窃食,鸟雁侵费,风波所耗,朝夕参倍。乞赐矜缓,使得收载。”世祖谓左右曰:“笔公果如朕所卜,可谓社稷之臣。”世祖崩,吴王立,以弼为司徒,高宗即位,与张黎并坐议不合旨,俱免,有怨谤之言。其家人告巫蛊,俱伏法。时人冤之。

(节选自《魏书·古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

B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

C.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

D.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世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的封号。

B侯,我国古代的一种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C.东宫,太子所居之宫,也被称为“春宫”“青宫”。可用来借指太子。

D.社稷,谷神和土神的总称。社为谷神,稷为土神,旧时亦为国家代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弼爱好读书,能文能武。古弼喜爱读书,又擅长骑马、射箭。即使是政务繁忙紧迫之时,他也从未停止读书。

B古弼谨慎忠诚,受到褒奖。在恭宗总揽朝政时,古弼被任命为东宫辅佐大臣,因老成持重、勤勤恳恳得到皇帝褒奖。

C古弼正直敢言,一心为国。古弼为了边境安危和百姓民生考虑,据理力争,两次因没有执行世祖的命令而激怒世祖。

D.古弼历任要职,未得善终。他一生经历多个皇帝,被授予一系列重要官职。在高宗时因故被免职,并被家人诬陷致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备不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也。(4分)

(2)明主可以理干,此自吾罪,非卿等之咎。(4分)

14.古弼名“笔”是皇帝所赐,有何意义?请简要概括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九日登高

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谩说陶潜篱下醉[注],何曾得见此风流。

[注]《晋书·陶潜传》:“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上句从大处落笔写出长安形势,下句具体点出登高处所、时间与天气状况。

B.颔联以“雨歌”带出“仙菊润”,以“霜飞”带出“御梨秋”,描写细致入微。

C.颈联描写节日风俗和欢宴场面,烘托诗人眷恋家乡、思念亲人和渴望归隐之情。

D.本诗中“皇州”“仙菊”“天苑”“御梨”等意象,暗含对圣人之治的叹赏之意。

16.简要分析尾联的表现手法与情感内涵。(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士大夫对从师的态度;“_______________”一句则点名了士大夫不尊师重道的后果。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_______________”一句以浪花为本体,“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图画为喻体,形象生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三面环山,一水抱城,杭州山清水秀。历代文人骚客在杭州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丹青笔墨,可以说杭州的景点(    ①    )。而又有多少人到杭州,只为___________那清明前的西湖龙井,看长筒透明玻璃杯中嫩綠的茶叶随着80度左右的开水注入,在水中尽情飞舞,此时茶香萦绕,新绿可人。杨家山有一家途家茶探客栈,毗邻在水乐洞附近,是一家以品茶为主题风格的客栈。室内清新___________的装修风格与茶文化相映成趣,清晨的阳光透过山间的薄雾照进窗间,推开窗户,(    ②    ),伴着茶香的一帘幽梦,一天的生活从___________惬意开始,充满希望的春天在茶道中___________后将更加生机勃勃。

18.下列分别填入文中两处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①处处有诗文绘画,处处有历史故事

②映入眼帘的是万亩茶园,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茶香

B.①处处有历史故事,处处有诗文绘画

②映入眼帘的是万亩茶园,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茶香

C.①处处有历史故事,处处有诗文绘画

②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茶香,映入眼帘的是万亩茶园

D.①处处有诗文绘画,处处有历史故事

②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茶香,映人眼帘的是方亩茶园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品一品          淳朴          闲散          积淀

B.饮一饮          质朴          闲适          积淀

C.饮一饮          淳朴          闲散          沉淀

D.品一品          质朴          闲适          沉淀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1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齐白石创作山水画,坚持“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开辟出新奇独特的图式构成与创作技法。隔行不隔理。    ①    ,同样需要追求创新。从实践看,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钱学森曾告诫,科技创新决不能满足于“追尾巴”“照镜子”。习惯于“追尾巴”就容易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一味“照镜子”就如同照葫芦画瓢,没有自己的创新。不满足于模仿,不止步于相似,必须锐意创新。从过去的“两弹一星”到如今的北斗导航、“嫦娥”奔月、量子科技,无不是    ②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病患治疗、疫情防控、疫苗研发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    ,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文段的主要意思,不超过30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为什么会勇敢?

田芳芳,这个来自湖南的湘妹子,她出生在医护世家,有着助人济世的家风传承,父亲曾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的4争。地在战疫伊始就义无反顾英勇上阵,她的勇敢来自血缘、家风的传承,来自湖南人的泼辣善良和敢为天下先的禀性。

张静静,这个5岁孩子的母亲,在奔赴湖北抗疫的战场时,她不可能没有顾虑和担心,但是,职业的尊严、荣誉激励着她,同事们的斗志鼓舞了她,从死神手中抢回病人的成就感振奋了她。她深知,自己就是病患的希望,她将自己的力量和信念传递给患者。

班上计划举行讨论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A项原文第一段“乡贤,一词最初出现在东汉”,并不是乡贤这一群体最早出现在东汉。B项因果颠倒,参见原文“'乡贤’既学识渊博又身居高位,其公道正直的品德,让乡民们信服。因此,在当地化解乡里各种矛盾,处理乡民之间各种纠纷,'乡贤’在为乡民百姓谋取利益的基础上,从而获得一言九鼎的话语权。”D项“新乡贤处理矛盾时应把情感因素放在首位”与原文不符,原文说“民间事务和矛盾纠纷中,乡民对于情感的接受程度往往比对法律的接受程度要高。新乡贤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准则处理矛盾时,要注意坚持法律底线”。

2.A(从材料一第二段最后一句“在基层社会发展进程中'乡贤’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直到鸦片战争后,由于统治者的腐朽无能,加之外国列强侵略,'乡贤’不愿继续在台前服务乡民百姓,转而选择隐退,'乡贤’群体衰落”可知A项错误。

3.D(柳宗元在柳州时是在职官员,不是乡贤,所以他的事迹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观点)

4.新乡贤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同本地乡土有联系的,(1分)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和引领性,在某方面能力突出或成就突出,(2分)能够为乡村振兴作出重要贡献的社会贤达和精英。(1分)

5.文章首先阐释传统乡贤的构成及其地位;(2分)接着分析乡贤的作用及衰落;(1分)然后指出乡贤发挥作用的原因;(1分)再阐明新乡贤的新特点及作用;(1分)最后交代了新乡贤受社会广泛关注的情况及传承新乡贤文化的意义。(1分)

6.C(“作者从未体验过这样淳朴的乡风”错,参见原文“久违了,这淳朴的乡情。久违了,这盘热烘烘的土炕”)

7.C(文中写“我看看表,已近中午。我想到山后面雪地里司机该等急了,便要起身告辞。她还是坚持要我们吃了午饭,我们赶紧逃了出来”,作者运用“逃”字写出了贾老师的热情,并非是要“写出采访者们对环境的极度不适”,而且“反衬了贾老师的坚守”属于刻意拔高)

8.①憨厚的北方农民的一个生存的基本支撑点,是他们的生活舞台。②是贾老师的特殊的教学场所。③是乡村教育的摇篮,也是北方民族的摇篮。④25年来艰苦而温暖的教学坚守。(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9.(1)太平凡:朴素无奇,默默无闻的乡村女教师。(2分)

(2)太伟大:①艰苦之至,却从未放弃。②自觉奉献,自觉牺牲,语气平静从不张扬显示出伟大。③身患重病但怕耽误教学,不舍得去看病,极其敬业。④二十五年平淡执着执教,全村再也没有一个文盲,还出了两个大学生,以个人微薄之力,普及教育,贡献巨大。(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10.C(原文标点: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

11.D(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12.C(第二次并未激怒世祖)

13.(1)(如果)不准备,不防范,让敌寇随意自由侵入,这罪就大了。(得分点:“备”“虞”“恣逸”每点1分,大意1分)

(2)圣明的君主是可以用道理来说服的,这件事是我自己的罪过,不是你们的过错。[得分点:“干”“咎”和“非卿等之咎”(判断句)每点1分,大意1分]

14.①古弼头尖身直,取其形似;②喻其正直有作为。(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古弼,代地人,从小就忠实、谨慎,喜爱读书,又擅长骑马、射箭。起初,他当猎郎,出使长安,符合皇帝心意转任门下省奏事,以机敏正直得到称誉。太宗嘉奖他,赐给他名字为“笔”,采用正直而有用的意思;后来改名为“弼”,意思是说他有辅佐之才。皇帝派他掌管西部,与刘洁等人分管机要,向皇帝奏百事。世祖即位后,古弼因功被拜为立节将军,赐爵为灵寿侯。征讨并州叛变的胡人,回朝后,升官为侍中、吏部尚书,主管南部奏事。恭宗总揽国家大权后,召古弼为东宫四辅,与宜都王移寿一起参议政事。皇帝下诏认为他保护辅佐太子,老成持重,勤勤恳恳,赐给他千匹帛、千斤绵。后来他又升任为尚书令。虽然政务繁忙紧迫,但古弼不停止读书,他品德端正,行动谨慎,严守机密,从不对外说朝廷内部的事情。他功名和张黎相同,但不及张黎廉洁。世祖大阅兵,准备到黄河以西打猎。古弼留守,皇帝下诏让把壮马给骑士,而古弼却让人给弱马。世祖大怒说:“尖头奴,竟敢和我计较,等我回京,先杀了这个奴才!"古弼头尖,世祖常叫他笔头,当时人称他为笔公。古弼的下属十分恐惧担心,古弼告诉他们说:“我认为侍奉君王打猎,让他们游玩得不痛快,这罪小。(如果)不准备,不防范,让敌寇随意自由侵入,这罪就大了。现在北狄很强盛,南方的敌人也没消灭,他们十分狡猾,都在窥伺我们的边境,这就是我忧虑的。所以挑选肥马,以备军用,是为了防备不测的远虑。如果能使国家有利,我能怕死吗?圣明的君主是可以用道理来说服的,这件事是我自己的罪过,不是你们的过错。”世祖听了这些话,感叹地说:"有这样的大臣,真是国家之宝啊!”后来皇帝的车驾到山北打猎,捕到几千头糜鹿,诏令尚书调发五十辆牛车去运输。不久皇帝又对跟从的人说:“笔公肯定不给,你们不如用马运跑得快呀。”于是返回。走了一百多里,古弼的奏表便到了,表中说:“如今秋谷已黄,麻菽遍野,猪鹿偷吃,鸟雁侵害,风暴所损耗,早晚相差三倍。请赐稍得缓行,以便收载粮食。”世祖对左右说:“笔公果然像我预料的那样,真是社稷之臣啊。”世祖驾崩,吴王即位,任命古弼为司徒。高宗即位,古弼和张黎因参议政事不合皇帝心意都被罢免,于是多有抱怨和不满的言论。古弼和张黎的家人上告他们在家用巫蛊来诅咒朝廷,于是他们全被杀害。当时人们认为他们实在是冤枉。

15.C(“渴望归隐”这一分析与原诗语境不吻合,属于节外生枝的错误)

16.上句运用典故,意思是不要说陶潜饮酒而醉的逸事,即眼下有比之更具诗意,令人愉悦之事。(3分)下句用反问,意思是没有人见过今日登高的风韵,抒发了重阳登楼的欢欣、喜悦之情。(3分)

17.(1)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2)则群聚而笑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每空1分,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

18.B“历史故事”和“诗文绘画”分别照应上文“历史遗迹和丹青笔墨”,“沁入心脾的茶香”与下文“伴着茶香的一帘幽梦”衔接)

19.D(“品”比“饮”更文雅;“淳朴”一般用来形容人;“闲散”不合语境;“积淀”不如“沉淀”更切合语境)

20.示例:途家茶探客栈坐落于杨家山,毗邻水乐洞,是一家以品茶为主题风格的客栈。(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改正确,即可给分)

21.【示例】①科技进步    ②靠创新取得的    ③创新之重要(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符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科技进步不能满足于“追尾巴”“照镜子”,(2分)而要进行创新。(2分)

23.【写作提示】

(一)材料解读和立意参考。

本次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其中材料包含三段话。第一段是设问,提出思考的问题,也是供讨论的问题。第二、三段提供了田芳芳、张静静两个事例。

写作任务是紧扣抗疫白衣战士的事迹,表达自己对“人,为什么勇敢”的思考:①人的勇敢有可能来自禀性、传统,但更来自信念、信仰;②人的勇敢有可能来自尊严与道义,更有可能来自职责、使命与担当等。选择其中一个立意或另立一个恰当的观点,写一篇讨论会的发言稿。

(二)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主题:“人,为什么勇敢”。

任务二:结合上述材料。

田芳芳、张静静两则材料实质上是对“人,为什么勇敢”的回答。在行文中可据此引出自己的见解。考生可以结合两则材料,也可以只结合其中一则材料。要注意扣住对“人,为什么勇敢”的回答来写作。

任务三:写作者身份、读者对象

分别为某高中生及其本班级同学。

任务四:文体——发言稿

基本构成:标题,开头(称呼、问候语),正文(着重阐述“人,为什么勇敢”),结尾(小结,致谢语)。

语言:体现交流(际)性写作特色,语言准确自然流畅,侧重口语化色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