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往“上新了”的网红三星堆遗址实地探秘古蜀文明

 昵称69584090 2021-04-02

上新了,三星堆!

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精美牙雕残件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一时间,关于“三星堆”考古成为全国性热门话题,社会上掀起了新一波“考古热”“文保热”。

不少游客不惜打飞的,前往三星堆遗址,一睹神秘的“古蜀文明”。

来到四川广汉城西鸭子河畔,首先要看的当然是三星堆博物馆,这是我国一座现代化专题性的遗址博物馆,全面展示三星堆遗址及遗址内一、二号大型商代祭祀坑出土的陶器、玉器、骨器、金器和青铜器等上千件珍贵文物。

详情请参看本人的参观游记《传说中外星人留给地球的三星堆文明再爆考古新发现》。

参观博物馆后,

就可以去看三星堆遗址了。

沿鸭子河一路向西约2.8公里,


就到了三星堆遗址入口。

远远地,我们看到了三星堆遗址的的西城墙,


它可是三星堆遗址城墙中最高大的。

西城墙现存长度约600米,顶部宽度约20米,底部宽约40米,高6-10米,断面呈梯形。


有专家提示:想像一下三星堆遗址城墙原本的高度和模样,


这在先秦时代三星堆古蜀国,是何等的繁荣和富有呀。

我们在三星堆遗址城墙附近转悠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珍稀文物发现,

竟然就发生在我们脚下,想想都十分激动。

1929年,广汉南兴镇,燕道成和儿子燕青保在家宅旁挖沟时,偶然发现一坑玉石器,清理出各类玉石器四百多件;

     1934年,时任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美籍传教士葛维汉带队,在燕道成发现玉石器的附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发掘,出土文物600多件,有陶器、石器、玉珠、玉杵、玉璧、玉圭等。

35年前的1986年8月,广汉市南兴镇(现三星堆镇)三星村,43岁的砖厂工人杨永成一锄头下去,只听到“咣”的一声,地里的“硬物”把他的手臂和虎口都震得生疼,手中的锄头都差点震飞。

杨永成顾不上疼痛,马上刨开泥土,不禁吓了一跳:竟然是个青铜面具!


杨永成没想到的是,就是他这一锄头,挖出了名闻天下的“三星堆”遗址。


杨永成与同组的温立元找到三星堆工作站,报告了发现文物这件事。


来到现场的专家发现又一处文物埋葬地,便邀请杨永成二人一起参与发掘。

杨永成、温立元十分乐意,因为每天可以拿到2角5分钱的工资。

杨永成和温立元还得到奖励,每人100元。

杨永成赶紧将100元奖金上交给老婆;当时100元可以买很多斤猪肉,相当于现在几千元,老婆自然欢天喜地。

二号祭祀坑共出土文物达1300多件,其中有大立人像、青铜神树、纵目面具等一批旷世神品,还有海贝约4600多枚。

此后,三星堆遗址保护区划定并被列入首批36处国家重点大遗址名单,一系列的保护法规和规划也相继出台,区域内的砖厂、液化气站也陆续搬迁。

为了展示两个祭祀坑

有关部门特意做了展示平台

我们怀着好奇与崇敬的心情来到展示平台

隔着展示平台的钢化玻璃


我们小心翼翼地往祭祀坑里窥视


这就是闻名天下的三星堆遗址祭祀坑文物

价值连城呀

连忙掏出手机抢拍

抢拍后赶紧发微信朋友圈炫耀

图腾般的符号显现出一种诡异

我们四处看看

这就是当时古蜀国的建筑文明

这是考古挖掘遗址展示


古蜀国房屋建筑遗址

我们做出考古人员的派头

开始了三星堆考古体验

当时还不知道,这下面就埋藏着三星堆的重大秘密。

遗址的考古雕塑

强化了考古的现场体验感

我们小心地搜索着

旁边就有考古操作示范

我们直到现在还懊恼不已——我们当时怎么就没有运气发现埋藏在这片土地下面的现在大火的6个器物坑的蛛丝马迹呢?

可见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不过,在三星堆上新了之前,

能来到实地考察,

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面子事。

许多人都疑惑一件事:为何三星堆遗址考古突然停顿了35年?


其实,在内部,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一直未停。对于1号坑和2号坑周边是否还有其它遗存,考古人员进行了多次勘探。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队领队雷雨向媒体披露:


21世纪的头10年我们做过两次密集探测

但是遗憾的是因为2004年以后这两个坑,


为了展示它们,就做了展示平台


刚好把我们整个八个坑完全地遮盖住了。

所以不管你怎么做工作,就是找不着。

2019年勘探时,有一条探沟运气很好,刚好把这个3号坑的西北角给覆盖住了,铜器也露出来了。

而且让1号坑、2号坑当年的发掘者一看,是大口尊。偶然发现的大口尊,让一直苦苦寻线索的考古人员既感到兴奋又“五味杂陈”。就是这探沟内发现的大口尊,重启了三星堆遗址的上新考古发掘。


1986年发掘的1号坑和2号坑的位置相距仅30米左右,本次最新发现的6个器物坑,就位于这30米之间。

雷雨感叹:展示平台刚好把整个8个坑完全遮盖住了,仅仅一个坑的角落,就是3号坑的角落露出在外面。我的运气真好,刚好把这个角落给找着了,于是就顺藤摸瓜,这一批坑就出来了。不然的话又得等几代人吧。
这是雷雨及其考古队的幸运,亦是21世纪人类的幸运。

原有的参观平台自然随即被拆除,3号坑的位置很快确定下来。在对这一区域进行大规模调查后,4到8号坑的位置也陆续被找到。
   各个坑的编号是发现前后顺序的一个流水号,即3、4、5、6、7号坑,最后确定下来8号坑是最大的坑。

    1986年,三星堆遗址1号坑与2号坑完成抢救性发掘,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考古工作者很快对遗址实行了最大程度的保护。

   据媒体报道,如今三星堆祭祀区重启的新发掘,专门为这6个新发现的祭祀坑搭建了透明的考古发掘仓。其中,有三个大面积的祭祀坑是 “单间”,还有三个面积较小的住上了“三人间”。


     这四个房间是全透明的玻璃房,动用了大量“黑科技”:里面恒温恒湿,携式X射线荧光、扫描电镜、超景深显微镜……甚至从探方里挖出的泥土,都要取样装袋打上二维码进行存档,就像是给泥土也制作一张属于它们的身份证。


为了不破坏文物,不踩踏文物附近的填土,此次发掘还引进了多功能考古操作平台,不仅可以载人进行悬空清理易碎文物,还可以装载文物出坑。

这个考古平台上安装有机械吊篮,考古人员或蹲或趴在上面,可以在不接触地面的情况下,进行土层清理,文物挖掘。


    原有的参观平台已不复存在,我凝视着自己之前在现场拍摄的三星堆复原的祭祀坑的钢化玻璃平台,颇有感触:
这次“三星堆上新”的考古行动,由于新闻报道与网络直播的推波助澜,人们踊跃地、热烈地、深入地参与到考古互动之中。

冷门的考古行动与现代生活的相遇碰撞,使得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在这一互动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尊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