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从小喝“鸡血”长大的娃,后来咋样了?

 陳昱文 2021-04-02
导读:
鸡娃,这个词或许大家并不陌生,在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很多父母不得不不断给孩子“打鸡血”,用种种方法让孩子更努力获得更好的成绩。
周末小姨来我家做客,说起学校里的一桩事情:眼看中考还有半年,隔壁班的学霸却被诊断出了抑郁症,直接退学了。大家知道后都很震惊,只有所在班的班主任跟那家人很熟悉,感叹:喝了太多“鸡血”孩子果然受不了了

在《亲爱的小课桌》里,徐敬凯妈妈的一席话可能代表了很大一部分“鸡娃”父母的观点:小朋友需要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态度端正。就像有一次妈妈群里大家在讨论,到底要不要给三岁的孩子报网课学数学?一部分妈妈认为,幼儿园都不让小学化,孩子快乐更重要。一部分妈妈认为:习惯态度从小培养,竞争可不分大小。然而那些生活在父母的高要求和高期待下,从小被灌下“鸡血”的娃,真的能如我们所愿,变得更优秀么?

喝“鸡血”真的能让孩子更优秀么?

给孩子“打鸡血”并不是这几年才开始,事实上第一代“鸡娃”大多已经进入高中甚至大学,在一个名叫“被父母打鸡血你的还好吗 ?”的问题下,网友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经历。

@喵的星球:

从小学开始,妈妈就给我制定了详细的“日课”规划,直到高中就没有过完整的周末。现在虽然已经进入大学,但每次只要回家,妈妈还是不断的“鸡”我,玩玩手机或者多跟爸爸聊两句,她就会指责我没有努力,对未来没有规划。

现在好像养成了一种习惯,看到我妈就紧张,注意力没法集中,所以都是在外面自习室学习的。

@天心:

身边的朋友都觉得我对自己要求太严格了,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无论做什么身边就一直有个声音,提醒我:“如果你这样做,该怎么和父母交代?”“妈妈知道了会说什么?”

@匿名:

我都三十多岁了,做噩梦还经常是小时候写作业,除了学校的卷子外,还有我爸妈给买的卷子,他俩就坐在我旁边看我写,一有错字就踹我一脚,我只能哭着继续写。虽然表面没什么创伤,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那种焦虑已经深深植根在我的心里了。

@尖尖:

高中之前,我是个典型的乖乖女,父母“鸡”我,日程安排的满满的,出门吃饭时,也要让我背英语单词。直到高中考上重点中学,同学都很优秀,课程也复杂,我觉得自己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很自责,又恨自己为啥不能有平常心,失眠一把把的掉头发,后来因为双向情感障碍休学了两年,才慢慢能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看完网友的留言,你或许会跟我一样惊讶。在给孩子不断规划学业时,我们似乎忘了,人的一生除了“学业竞争”还有许多美好而重要的事情。“鸡娃”虽然能短期看到效果,伤害的却是孩子的心理和未来的幸福。

“鸡娃”的副作用在未来显现

前阵子有一部叫做《天空之城》的韩剧在本土大热,在剧中韩国中产阶级为了教育竞争人性扭曲的现实被黑色幽默反映的淋漓尽致。借主人公之口发问:只要能把孩子送入好大学,最终落得亲子关系破裂,你也愿意么?虽然“鸡娃”可以缓解我们一时的焦虑,甚至看到不错的效果。然而如果过度鸡娃,真正恶劣的影响会在未来逐渐浮出水面。

首先,长期被动,导致心理问题

跟一位校园心理老师聊天时,他告诉我:“你根本想象不到,现在有多少孩子都在忍受焦虑抑郁的折磨”而最近不断爆出的青少年“自杀”事件,也印证着他的说法。大家总在感叹现在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却没有去联想正是这种“鸡娃”的氛围,导致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自己生活的“失控感”会偷走孩子的心理能量,最终让他们陷入焦虑。如果不相信,大家可以试着列一个自主清单,看看在孩子的生活中,到底有多少事情是他们自己可以决定的。而如果再加上“鸡娃”的家长,孩子的感觉就会像网友说的那样:“我只是个提线木偶。

其次,长时间学习,效率变低。

一位朋友向我抱怨:“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两个名牌大学毕业生,儿子的脑子为什么总不在线。”原来因为被教育改变了命运,朋友夫妻都深信,只有刻苦努力才能获得好成绩,有个光明的未来。于是孩子每天吃完晚饭开始,就被迫在书桌前学习,一直忙到22点睡觉之前。但是即便如此,学习效果却并不明显,总在中游徘徊。而现代脑科学的研究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研究人员发现:一小时不间断的连续学习,所得获取的知识和信息有高达78%都是前半小时获得的。而后半小时能记住的内容只有22%。

想想如今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有多少时间可供玩耍,有多少时间需要投入紧张的学习。如果任务过重,或者要求孩子长时间学习,那么真正的效率有多少呢?更别说这种“刻苦”没有效果,孩子会产生自我怀疑。

最后,缺乏运动“大脑”会缺氧

最近父母圈里,大家都在讨论体育课记入中考成绩的事情,因为中国父母太爱“鸡娃”,孩子运动的时间被不断挤占。教育界不得不“以毒攻毒”,用考试的方式要求孩子们“运动”。

大脑成像技术显示,运动时大脑中海马体中“齿状回”的血流量会激增,而海马体和记忆的形成有关。并且运动还可以刺激脑部BDNF生长因子的成长,它能帮我们有效的对抗负面情绪也能提升学习能力。

因此,如果逼迫孩子把大量玩耍的时间投入在各种辅导班、作业中,日积月累的运动缺乏,或许也会成为将孩子推向抑郁和焦虑的诱因。


培养“自驱力”孩子更优秀

有些父母可能会说,并不是我们想要鸡娃,而是现在的教育竞争不允许我们喘口气啊。在职场中,我们也在自灌鸡血,或者被领导灌鸡血啊!如果不逼他们学习,他真的有那个自制力么?真的有。

《自驱型成长》是由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合著的一本书,书中详细讲述了缺乏控制力如何伤害孩子的大脑,而培养“自驱力”才是父母真正应该关注的部分,那么该如何做呢?

一方面,给孩子提供“自控”的机会

在书中,作者建议家长从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多给他们提供“自控”的机会。比如让他们来决定早饭吃什么,决定自己穿什么衣服,给他足够的自由度。因为控制自己也是需要训练的,从小学着管理自己的孩子,就很难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废”的状况。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孩子每天写作业都是爸爸妈妈去催促,那么如果有一天爸爸妈妈突然不再去管,孩子很有可能不写作业只是玩耍。因为他从来没试过自己要求自己是什么感觉。

另一方面,合理引导让孩子感受学习的成就感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去鸡娃,是预设了一个前提: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孩子根本不可能喜欢学习,所以才需要我们来鞭策。就像我的一位闺蜜,孩子还没上小学,她就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好应对自家儿子的各种“贪玩表现”。这跟我们的童年时的经历有关。合理引导孩子去发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跟孩子一起去研究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难道不是更好的激励方式么?

Cici有话说:

鸡娃从本质上说,其实也是我们自己应对焦虑的一种方式。一位朋友说,回家看到孩子在玩,心里就莫名焦虑。身处竞争激烈的环境,要想避免恶性“鸡娃”,作为父母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的焦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