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种治疗扁桃炎和咽喉肿痛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杨丰彩 2021-04-02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中药外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扁桃炎和咽喉肿痛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扁桃炎、咽喉肿痛是一种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最近几年扁桃炎的发病率一直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每10个人大约就有6-7个患过扁桃炎或咽喉肿痛,虽然扁桃炎好治,但易反复,以上这些年由于西药的普及和广泛的应用,多数患者选择西药治疗为主,有的患者由于反复复发肿大,以致切除。大家都知道西药是治标不治本的,而且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很多菌属产生抗药性。切除扁桃体只是权宜之计,是一种有害无利的方法。由于治疗方法的缺陷,形成了大部分慢性扁桃炎的患者,而反反复复不易治愈,使患者非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部分患者由于长时间不愈并发肾炎等。

在中医中,目前治疗扁桃炎、咽喉肿痛大都采用口服中药,众所周知,口服中药煎服过程费事费力,还需要掌握正确的煎药步骤,对使用者来说要求比较高,并且口服中药味苦,需经胃肠吸收,中药对胃肠粘膜造成的刺激和损害较大,许多患者会出现呕吐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中药外用技术领域中,对于一种治疗扁桃炎和咽喉肿痛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仍存在研究和改进的需求,这也是目前中药外用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出发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扁桃炎和咽喉肿痛的外用中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口服中药煎制繁琐、服用时副作用大且易产生不良反应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扁桃炎和咽喉肿痛的外用中药,包括以下组分:射干20-30重量份,山豆根20-30重量份,没药10-20重量份,马勃10-20重量份,甘草10-20重量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治疗扁桃炎和咽喉肿痛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射干15-25重量份和山豆根15-25重量份,同时投入不锈钢锅内,用醋酸浓度为6度的醋酸溶液1.2-1.8重量份喷渍搅均,盖锅闷3小时后,小火加热,炒至微有黄斑取出晾干备用;

s2、取没药5-15重量份投入不锈钢锅内,文火加热,炒至冒烟表面微熔,停火微凉后,用醋酸浓度为6度的醋酸溶液0.4-1.1重量份喷渍,搅均再加热炒至表面油亮取出晾干备用;

s3、取片状马勃5-15重量份投入不锈钢锅内,用浓度为60%的蜂蜜汁0.5-1重量份喷渍锅内马勃,搅均,小火加热微炒取出晾干备用;

s4、取片状甘草5-15重量份投入不锈钢锅内,用浓度为60%的蜂蜜汁0.5-1重量份喷渍锅内马勃,搅均,小火加热,炒至有燋斑,取出晾干备用;

s5、将制好的射干15-25重量份,山豆根15-25重量份,没药5-15重量份,马勃5-15重量份,甘草5-15重量份混均投入破壁机中粉碎成300目的粉末,收取备用;

s6、另取射干片5重量份、山豆根5重量份、没药5重量份、甘草5重量份、马勃5重量份投入不锈钢锅内,加入麻油,浸泡24小时后加热至180-200度,并搅拌,炸至原料药以燋为度,滤出药渣投入滤芯机甩净麻油附着物,粉碎成300目细粉备用;

s7、取松香粉6重量份投入所炸取的油药汁中搅拌,加热至60度至松香粉完全熔化后过滤制成油药松香流膏,备用;

s8、将上述所有粉碎的原料药粉合并,投入不锈钢大锅内搅拌均匀,加入油药松香流膏,搅均成药泥备用;

s9、将上述药泥加入基质中,制成硅凝胶膏剂。

进一步地,所述基质包括以下组分:

医用液体硅凝凝胶12.7重量份,

羧甲纤维素钠0.8重量份,

松香粉6重量份,

羊毛脂0.5重量份,

氮酮1.5重量份,

冰片2重量份。

进一步的,所述基质的制作步骤如下:

将12.7重量份液体硅凝胶投入不锈钢锅内,用0.3重量份乙醇将羧甲纤维素钠0.8重量份、羊毛脂0.5重量份加热溶解,然后加入不锈钢锅内、再加入1.5重量份氮酮、加入2重量份冰片粉搅拌均匀即成所述基质。

进一步地,将混有药泥的基质搅拌均匀,捏成药膏,将药膏取出投入不锈钢压饼机中,压成1.5mm厚度膏饼,将膏饼切成3.5cm×3.5cm圆形膏体,然后将圆形膏体粘压在医用水刺布上,膏体面压上防粘油纸,切割成边缘大于膏体6cm×4.5cm椭圆形背衬,然后装袋封口,制成成品硅胶膏剂。

进一步地,在步骤s6中,麻油盖过原料药。

进一步地,麻油与原料药的油药重量比为5:3。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配方合理,疗效确切,贴敷时间短,见效速捷,本发明从大量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类方药中进行筛选,最终组成了由射干、山豆根、没药、马勃、甘草五味中药组成了方剂,并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结果表明该方剂具有化毒消肿、活血止痛、清热利咽的功效,而且相对其它药物更有针对性,可用作扁桃炎、咽喉肿痛的外用治疗药。

(2)本发明采用内病外治方法,与现有的口服治疗扁桃炎、咽喉肿痛药物相比,既有靶向给药的准确性,不但提高了疗效又降低副作用,同时还提高了用药的顺应性。

(3)本发明集成了对不同原料药的不同炮制法、油炸、破壁等传统工艺和现代超前的新制药工艺相结合,既提高了原料药有效成分的利用率,充分富集了有效成分的发挥,所制得的中药膏剂完全符合“三小”(组方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二效一短”(高效、速效、贴敷时间短)“五方便”(使用方便、携带方便、生产方便、运输方便、储存方便的现代制药方向)。

(4)本发明将射干、山豆根、没药、马勃、甘草、分开炮制和加工,与其它常规水煎、醇提、相比所得活性成分含量更高,疗效更好。

(5)本发明实现了中药外用,将煎制好的中药设置在医用水刺布上,需要时直接穴位贴敷使用,不刺激肠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口服中药煎制繁琐、服用时副作用大且易产生不良反应的技术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扁桃炎和咽喉肿痛的外用中药,包括以下组分:射干20重量份,山豆根20重量份,没药10重量份,马勃10重量份,甘草10重量份。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扁桃炎和咽喉肿痛的外用中药,包括以下组分:包括以下组分:射干25重量份,山豆根25重量份,没药15重量份,马勃15重量份,甘草15重量份。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扁桃炎和咽喉肿痛的外用中药,包括以下组分:包括以下组分:射干30重量份,山豆根30重量份,没药20重量份,马勃20重量份,甘草20重量份。

该治疗扁桃炎和咽喉肿痛的外用中药采用纯中药制剂,针对性强,既有靶向给药的准确性,不但提高了疗效又降低副作用,同时还提高了用药的顺应性。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治疗扁桃炎和咽喉肿痛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射干15重量份和山豆根15重量份,同时投入不锈钢锅内,用醋酸浓度为6度的醋酸溶液1.2重量份喷渍搅均,在此,以6度纯酿造的山西老陈醋效果更佳,盖锅闷3小时后,小火加热,炒至微有黄斑取出晾干备用,用醋酸炮制以上中药是为了减少一部分原料药的毒副作用和改变其原药性,有利于临床安全使用和提高疗效;

s2、取没药5重量份投入不锈钢锅内,文火加热,炒至冒烟表面微熔,停火微凉后,用醋酸浓度为6度的醋酸溶液0.4重量份喷渍,搅均再加热炒至表面油亮取出晾干备用,用醋酸炮制以上中药是为了减少一部分原料药的毒副作用和改变其原药性,有利于临床安全使用和提高疗效;

s3、取片状马勃5重量份投入不锈钢锅内,用浓度为60%的蜂蜜汁0.5重量份喷渍锅内马勃,搅均,小火加热微炒取出晾干备用,在此,蜂蜜汁浓度为重量浓度,60%蜂蜜汁,即每500g蜂蜜汁中含300g蜂蜜、200g纯净水,混合后加温搅均即得,用蜂蜜汁炮制以上中药是为了减少一部分原料药的毒副作用和改变其原药性,有利于临床安全使用和提高疗效;

s4、取片状甘草5重量份投入不锈钢锅内,用浓度为60%的蜂蜜汁0.5重量份喷渍锅内马勃,搅均,小火加热,炒至有燋斑,取出晾干备用,在此,蜂蜜汁浓度为重量浓度,60%蜂蜜汁,即每500g蜂蜜汁中含300g蜂蜜、200g纯净水,混合后加温搅均即得,用蜂蜜汁炮制以上中药是为了减少一部分原料药的毒副作用和改变其原药性,有利于临床安全使用和提高疗效;

s5、将制好的射干15重量份,山豆根15重量份,没药5重量份,马勃5重量份,甘草5重量份混均投入破壁机中粉碎成300目的粉末,收取备用;

s6、另取射干片5重量份、山豆根5重量份、没药5重量份、甘草5重量份、马勃5重量份投入不锈钢锅内,加入麻油,麻油盖过原料药为佳,具体的说,麻油与原料药的油药重量比为5:3,浸泡24小时后加热至180-200度,并搅拌,炸至原料药以燋为度,滤出药渣投入滤芯机甩净麻油附着物,粉碎成300目细粉备用,在此,用麻油炸取药汁,提高了这些原料药成分的稳定性;

s7、取松香粉6重量份投入所炸取的油药汁中搅拌,加热至60度至松香粉完全熔化后过滤制成油药松香流膏,备用;

s8、将上述所有粉碎的原料药粉合并,投入不锈钢大锅内搅拌均匀,加入油药松香流膏,搅均成药泥备用;

s9、将上述药泥加入基质中,制成硅凝胶膏剂。

具体的说,基质包括以下组分:

医用液体硅凝凝胶12.7重量份,

羧甲纤维素钠0.8重量份,

松香粉6重量份,

羊毛脂0.5重量份,

氮酮1.5重量份,

冰片2重量份。

所述基质的制作步骤如下:

将12.7重量份液体硅凝胶投入不锈钢锅内,用0.3重量份乙醇将羧甲纤维素钠0.8重量份、羊毛脂0.5重量份加热溶解,然后加入不锈钢锅内、再加入1.5重量份氮酮、加入2重量份冰片粉搅拌均匀即成所述基质,其中,松香粉在步骤s7中已添加,作为粘着剂使用,医用液体硅凝胶作为胶体材料使用,羚甲纤维素钠作为交联剂使用,羊毛脂作为保湿剂使用,氮酮作为促渗剂使用,冰片作为增效剂使用。

进一步地,将混有药泥的基质搅拌均匀,捏成药膏,将药膏取出投入不锈钢压饼机中,压成1.5mm厚度膏饼,将膏饼切成3.5cm×3.5cm圆形膏体,然后将圆形膏体粘压在医用水刺布上,膏体面压上防粘油纸,切割成边缘大于膏体6cm×4.5cm椭圆形背衬,然后装袋封口,制成成品硅胶膏剂,更加便于携带和使用,该成品硅胶膏剂药量相对较轻,适合儿童患者使用。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治疗扁桃炎和咽喉肿痛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射干20重量份和山豆根20重量份,同时投入不锈钢锅内,用醋酸浓度为6度的醋酸溶液1.5重量份喷渍搅均,在此,以6度纯酿造的山西老陈醋效果更佳,盖锅闷3小时后,小火加热,炒至微有黄斑取出晾干备用,用醋酸炮制以上中药是为了减少一部分原料药的毒副作用和改变其原药性,有利于临床安全使用和提高疗效;

s2、取没药10重量份投入不锈钢锅内,文火加热,炒至冒烟表面微熔,停火微凉后,用醋酸浓度为6度的醋酸溶液0.75重量份喷渍,搅均再加热炒至表面油亮取出晾干备用,用醋酸炮制以上中药是为了减少一部分原料药的毒副作用和改变其原药性,有利于临床安全使用和提高疗效;

s3、取片状马勃10重量份投入不锈钢锅内,用浓度为60%的蜂蜜汁0.75重量份喷渍锅内马勃,搅均,小火加热微炒取出晾干备用,在此,蜂蜜汁浓度为重量浓度,60%蜂蜜汁,即每500g蜂蜜汁中含300g蜂蜜、200g纯净水,混合后加温搅均即得,用蜂蜜汁炮制以上中药是为了减少一部分原料药的毒副作用和改变其原药性,有利于临床安全使用和提高疗效;

s4、取片状甘草10重量份投入不锈钢锅内,用浓度为60%的蜂蜜汁0.75重量份喷渍锅内马勃,搅均,小火加热,炒至有燋斑,取出晾干备用,在此,蜂蜜汁浓度为重量浓度,60%蜂蜜汁,即每500g蜂蜜汁中含300g蜂蜜、200g纯净水,混合后加温搅均即得,用蜂蜜汁炮制以上中药是为了减少一部分原料药的毒副作用和改变其原药性,有利于临床安全使用和提高疗效;

s5、将制好的射干20重量份,山豆根20重量份,没药10重量份,马勃10重量份,甘草10重量份混均投入破壁机中粉碎成300目的粉末,收取备用;

s6、另取射干片5重量份、山豆根5重量份、没药5重量份、甘草5重量份、马勃5重量份投入不锈钢锅内,加入麻油,麻油盖过原料药为佳,具体的说,麻油与原料药的油药重量比为5:3,浸泡24小时后加热至180-200度,并搅拌,炸至原料药以燋为度,滤出药渣投入滤芯机甩净麻油附着物,粉碎成300目细粉备用,在此,用麻油炸取药汁,提高了这些原料药成分的稳定性;

s7、取松香粉6重量份投入所炸取的油药汁中搅拌,加热至60度至松香粉完全熔化后过滤制成油药松香流膏,备用;

s8、将上述所有粉碎的原料药粉合并,投入不锈钢大锅内搅拌均匀,加入油药松香流膏,搅均成药泥备用;

s9、将上述药泥加入基质中,制成硅凝胶膏剂。

具体的说,基质包括以下组分:

医用液体硅凝凝胶12.7重量份,

羧甲纤维素钠0.8重量份,

松香粉6重量份,

羊毛脂0.5重量份,

氮酮1.5重量份,

冰片2重量份。

所述基质的制作步骤如下:

将12.7重量份液体硅凝胶投入不锈钢锅内,用0.3重量份乙醇将羧甲纤维素钠0.8重量份、羊毛脂0.5重量份加热溶解,然后加入不锈钢锅内、再加入1.5重量份氮酮、加入2重量份冰片粉搅拌均匀即成所述基质,其中,松香粉在步骤s7中已添加,作为粘着剂使用,医用液体硅凝胶作为胶体材料使用,羚甲纤维素钠作为交联剂使用,羊毛脂作为保湿剂使用,氮酮作为促渗剂使用,冰片作为增效剂使用。

进一步地,将混有药泥的基质搅拌均匀,捏成药膏,将药膏取出投入不锈钢压饼机中,压成1.5mm厚度膏饼,将膏饼切成3.5cm×3.5cm圆形膏体,然后将圆形膏体粘压在医用水刺布上,膏体面压上防粘油纸,切割成边缘大于膏体6cm×4.5cm椭圆形背衬,然后装袋封口,制成成品硅胶膏剂,更加便于携带和使用,该成品硅胶膏剂药量中等,适合普通患者使用。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治疗扁桃炎和咽喉肿痛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射干25重量份和山豆根25重量份,同时投入不锈钢锅内,用醋酸浓度为6度的醋酸溶液1.8重量份喷渍搅均,在此,以6度纯酿造的山西老陈醋效果更佳,盖锅闷3小时后,小火加热,炒至微有黄斑取出晾干备用,用醋酸炮制以上中药是为了减少一部分原料药的毒副作用和改变其原药性,有利于临床安全使用和提高疗效;

s2、取没药15重量份投入不锈钢锅内,文火加热,炒至冒烟表面微熔,停火微凉后,用醋酸浓度为6度的醋酸溶液1.1重量份喷渍,搅均再加热炒至表面油亮取出晾干备用,用醋酸炮制以上中药是为了减少一部分原料药的毒副作用和改变其原药性,有利于临床安全使用和提高疗效;

s3、取片状马勃15重量份投入不锈钢锅内,用浓度为60%的蜂蜜汁1重量份喷渍锅内马勃,搅均,小火加热微炒取出晾干备用,在此,蜂蜜汁浓度为重量浓度,60%蜂蜜汁,即每500g蜂蜜汁中含300g蜂蜜、200g纯净水,混合后加温搅均即得,用蜂蜜汁炮制以上中药是为了减少一部分原料药的毒副作用和改变其原药性,有利于临床安全使用和提高疗效;

s4、取片状甘草15重量份投入不锈钢锅内,用浓度为60%的蜂蜜汁1重量份喷渍锅内马勃,搅均,小火加热,炒至有燋斑,取出晾干备用,在此,蜂蜜汁浓度为重量浓度,60%蜂蜜汁,即每500g蜂蜜汁中含300g蜂蜜、200g纯净水,混合后加温搅均即得,用蜂蜜汁炮制以上中药是为了减少一部分原料药的毒副作用和改变其原药性,有利于临床安全使用和提高疗效;

s5、将制好的射干25重量份,山豆根25重量份,没药15重量份,马勃15重量份,甘草15重量份混均投入破壁机中粉碎成300目的粉末,收取备用;

s6、另取射干片5重量份、山豆根5重量份、没药5重量份、甘草5重量份、马勃5重量份投入不锈钢锅内,加入麻油,麻油盖过原料药为佳,具体的说,麻油与原料药的油药重量比为5:3,浸泡24小时后加热至180-200度,并搅拌,炸至原料药以燋为度,滤出药渣投入滤芯机甩净麻油附着物,粉碎成300目细粉备用,在此,用麻油炸取药汁,提高了这些原料药成分的稳定性;

s7、取松香粉6重量份投入所炸取的油药汁中搅拌,加热至60度至松香粉完全熔化后过滤制成油药松香流膏,备用;

s8、将上述所有粉碎的原料药粉合并,投入不锈钢大锅内搅拌均匀,加入油药松香流膏,搅均成药泥备用;

s9、将上述药泥加入基质中,制成硅凝胶膏剂。

具体的说,基质包括以下组分:

医用液体硅凝凝胶12.7重量份,

羧甲纤维素钠0.8重量份,

松香粉6重量份,

羊毛脂0.5重量份,

氮酮1.5重量份,

冰片2重量份。

所述基质的制作步骤如下:

将12.7重量份液体硅凝胶投入不锈钢锅内,用0.3重量份乙醇将羧甲纤维素钠0.8重量份、羊毛脂0.5重量份加热溶解,然后加入不锈钢锅内、再加入1.5重量份氮酮、加入2重量份冰片粉搅拌均匀即成所述基质,其中,松香粉在步骤s7中已添加,作为粘着剂使用,医用液体硅凝胶作为胶体材料使用,羚甲纤维素钠作为交联剂使用,羊毛脂作为保湿剂使用,氮酮作为促渗剂使用,冰片作为增效剂使用。

进一步地,将混有药泥的基质搅拌均匀,捏成药膏,将药膏取出投入不锈钢压饼机中,压成1.5mm厚度膏饼,将膏饼切成3.5cm×3.5cm圆形膏体,然后将圆形膏体粘压在医用水刺布上,膏体面压上防粘油纸,切割成边缘大于膏体6cm×4.5cm椭圆形背衬,然后装袋封口,制成成品硅胶膏剂,更加便于携带和使用,该成品硅胶膏剂药量较重,适合重度患者使用。

实施例七:

(1)试验方法:临床使用;

(2)试验单位:潍坊附属医院中医科、内科:

(3)临床选择急性扁桃炎、咽喉肿痛患者60例。男30例、女30例,其平均年龄为27.5岁,分为两组,对照组a包含男性15例,女性15例,对照组b包含男性15例,女性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及病程等方面资料差异均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4)诊断标准:明显咽喉肿痛、咽部后壁及扁桃粘膜充血、肿胀,扁桃体隐窝有脓性分泌物或伴有部分全身酸软等。

(5)治疗方法:治疗组均使用本发明的喉痛消外用贴剂,每天每人分1次贴敷,贴敷时间为2-10小时,3天为一疗程。

(6)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咽喉肿痛等症状全部消失,扁桃体红肿基本消失;

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明显好转,扁桃体红肿,隐窝脓性分泌物基本消失,溃疡面缩小;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7)治疗结果:

对照组a:居临床使用本发明外用中药贴剂,经贴敷治疗15例男患者和15例女患者,贴敷1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除,29人痊愈,1例男患者好转,总有效率为98%;

对照组b:15例男患者和15例女患者经口服头孢克洛、罗红霉素、配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体温超38.5度,可配合散利痛、芬必得等散热镇痛药物,每日2-3次,经1个疗程治疗,痊愈19例,好转2例男患者和3例女患者,另有4例男患者和2例女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3%。

典型病例1:

患者张某,男,6岁,主诉咽部疼痛,吞咽痛甚,发烧2天,患者于2天前,因吃鱼火锅后咽部出现不适,继而疼痛,测量体温38.2℃在个人卫生室给予退烧抗炎药治疗,治疗后效果不佳,继而来附属医院中医科求治,经检查发现左侧扁桃体红肿i度肿大,可见有白色分泌物附着,测量体温37.9℃。于扁桃体位置贴敷本发明外用中药贴2贴,嘱患者家属带回6贴回家自己贴敷,叮嘱患者家属第四天来院复诊,第四天患者家属带着6岁儿子来到本院中医科,经复诊检查,咽痛、发热消失,仅有左侧i度肿大,痊愈。叮嘱患者家属回家注意饮食以清淡为主。

典型病例2:

患者王女士,25岁。主诉:咽喉疼痛5天,口服罗红霉素胶囊等药效果不佳,随来附属医院中医科求治,医院检查咽后壁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红肿,有溃疡面,舌红,苔黄厚,脉弦数。经大夫解说贴敷本发明外用中药贴两贴,分别贴敷于双侧痛点和天突穴三个位置,贴敷时间10个小时,叮嘱连贴三天;

二诊:咽喉疼痛已消失,红肿大、溃疡稍差,继续贴敷三贴,叮嘱第三天继续贴敷;

三诊:充血消失、溃疡面缩小,肿大稍小,继续贴敷。

四诊:院方检查,只有肿大稍差,其它症状完全消失、痊愈。

典型病例3:

患者张某,男35岁,主诉三天前吃烧烤,出现咽痛,有异物感后发热,口服扑热息痛和阿莫西林后体温稍下降,咽痛加重,医院检查体温38.8℃双侧扁桃体iii度红肿成鲜红色,且表面有脓点,咽后壁充血明显,白细胞数12.4*109/l,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采用本发明外用中药贴贴敷5贴,分别于双侧痛点,天突穴、左右阳溪穴;

二诊:疼痛基本消除,体温降至37.2℃,红肿见小,脓点萎缩,继又贴敷同上。

三诊:体温36.9℃,疼痛消失,咽后壁充血基本正常,肿大稍差、脓点缩小。

四诊:仅有肿大i度,其它症状消失痊愈。

典型病例4:

患者孙某,10岁,吹空调着凉,出现咽喉疼痛,发热、恶寒,口服治疗发热反发作,口干,医院检查,体温38.4℃双侧扁桃体ii度肿大,表面有浓苔覆盖,舌红苔黄腻,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偏高,诊断急性扁桃炎。采用本发明外用中药贴贴敷双侧痛点、天突穴、左右的阳溪穴共5贴,经3天贴敷治疗全部症状均基本消除痊愈。根据以上结果表明和大量临床病验证本发明外用中药贴对扁桃炎、咽喉肿痛有显著的疗效,试用者未出现身体不舒服现象,各项指标检测正常,未出现不良事件。

实验结论,该治疗扁桃炎和咽喉肿痛的外用中药采用纯中药制剂,实现了中药外用,将煎制好的中药设置在医用水刺布上,需要时直接穴位贴敷使用,不刺激肠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口服中药煎制繁琐、服用时副作用大且易产生不良反应的技术问题。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