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说你谈爱玉的人,文章封面上为什么要放个石头?很多人认为只有翡翠、和田玉才是玉,那么,我觉得你的爱玉是狭义的,你爱的只是档次和名声。不能说爱翡翠、和田玉有什么错,我觉得爱玉的人应该有宽厚的胸怀。 首先,爱玉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中国玉文化认为,玉有五德,爱玉的人只有具备了玉德的人才能称为君子,是人生修养的理想境界!
爱玩玉的人不少,但是玩玉石不代表你就是一个爱玉的人。在玩玉圈,一个爱玉之人一定是一个不断的锻炼,不断的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修养的人。 一个如玉品性的人,无论处于人生的何种阶段都会彰显出波澜不惊、淡定从容的风格。经得起人生辉煌时的顺风顺水,也挺得住潮落时的寂寞和悲凉。高潮时的举止言行决不颐指气使、飞扬跋扈,懂得与人为善、平和待人的处世方式;潮落时则又能如一块璞玉,尽管尘土蒙住了光泽,内里依旧能晶莹剔透,并在再次出世时焕发出淡定后的温润光泽,如莲花吐芳,幽然无形,绵延不绝。这样一种玉的人格特质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所推崇的并为之不断修炼自身以期接近或达到的境界。 自打有了玉开始,爱玉之人一天也没有少过。千百年来,玉就象征道德标尺的具象,德与玉兼养,才能人玉合一,这种境界恐怕也只有中国人才能悟得到,悟得透。因此一个爱玉的人所谓“前三十年人养玉”,不如说玉也在养人之德。 时至今日,能用玉的品性躬省自身的人少之又少了,反倒是做玉石生意的人常将孔子“君子比德于玉焉”挂在口头作为售卖的噱头,不能不让人汗颜。 自古玉品等于人品,难分伯仲,人与玉相得益彰,相互辉映,所以一旦拥有或佩戴美玉,一定要有更稳重的涵养、有更文雅大方的举止谈吐,人也就随之玩出自己的玉品,得到了美玉般的情操。 玉乃天成之物,那就注定了,天然的玉石,或多或少都有瑕疵:绺、僵、棉、水线、脏沁等等。爱玉当然希望每一块玉都完美,然而十籽九裂,十白九松......所有的瑕疵都是无可避免存在的。爱玉,必须学会接纳玉的不完美和欣赏其他品类玉石的美。玉石雕琢的时候,有经验的师傅会巧妙处理掉这些不完美,但并非每一处不完美都能彻底消除,也许是底部有一块白棉,也许是皮上有一处小纹,但只要无碍大雅,又有合理的性价比,我们都应该学会接纳包容,生活中的常理也包含其中。 毕竟,世上既然没有完美的人,当然更不会有完美的石头。 其实玉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爱玉之人并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可以说明白的。品玉,需要的是长久的经验,不断探索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从玉石中读出人生,品出哲理,这才是爱玉、玩玉的最大乐趣!也是爱玉之人自身修养的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