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不守时”成为一种习惯

 曹小玲200612 2021-04-02

    那是某公司举行的一次小型座谈会,大家约定的时间是9:30。9:28,我到达了指定地点。主办方准备的非常充分,该到的领导和员工已经在门口翘首以望,做好了迎接客人的准备。室内布置也已就绪,大到气氛的营造、桌椅的摆放,小到水果拼盘与茶水倾倒。

    我匆匆忙忙的奔进屋子,却发现是清一色的工作服。大家热情的上来打招呼,让我先坐下喝水、聊天。我头脑一时短路:是不是自己记错了时间?怎么没有一个客人的影子?于是我不好意思道:“哦,太不巧,我来早了。”大家都连连摇头:“没有,你很准时,先坐下休息休息。”哎,众星捧月般的感受竟也如此折磨人,我赶紧找了一个靠墙角的沙发坐下去,然后随便浏览室内的装修和布置。待到我仔仔细细看完了墙上的字和画,时针已经指向9:50。主管见我百无聊赖,便坐下来和我聊天。由于初次见面,客套话说完之后便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我尴尬至极,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好不容易熬到10:00,出现了一位带着女儿的第二位客人。我像见到救星一样和他寒暄,相同的宾客身份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感,我们侃侃而谈。但是大家迫切希望座谈会尽早开始的愿望却是有增无减。

    当主办方歉意的让大家喝了无数次茶水、吃了无数次水果,并打了无数次确认电话之后,大多数宾客也已陆续到位。10:30,座谈会终于开始,整整一个小时的等待已经让我麻木不仁,再加上边打电话边进来的迟到的客人,大家已经早早忽略了座谈会的主题,厌恶与恼怒的表情已慢慢占据了所有人的心头。

    记得一位高管说过:由于车辆拥挤、交通堵塞等意外因素,我能够耐心的等待赴宴来迟的人、约会来晚的人,但是我坚决不会迁就面试迟到的人。即使他格外优秀,我也会笑着对他说抱歉,一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我绝对不会让他成为我的搭档、我的工作伙伴……

    如果每一个人都惜时如金,那么“八点开会九点到、十点开始做报告”的时代将一去不返。但是真的如此,主人与客人之间的差异不能被体现、群众与领导之间的待遇不能被放大,那又该是时代的悲哀了。所以,某些程度上,“不守时”似乎是一种地位的体现,而真正有地位、有涵养的人是不需要任何东西来突出自己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