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好济源故事”背后的故事

 曹小玲200612 2021-04-02
“讲好济源故事”背后的故事

2018年12月15日,我们一行二十多人跟随济源市旅发委工作人员参加了“济源城市游攻略征集活动”。短短的一天行程,我不仅对济源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还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济源有很多景点,我不止一次参观过、旅行过、游览过、感受过,甚至有些地方,我对其熟悉的就像家里一样,闭上眼睛就能说出它内部的布置、外部的摆设、发起的活动、开放的时间等。但日常中,我只注重了其表面的东西,深层次或隐含的因素我却没有发觉。比如,科技馆中各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而有些我却难以用语言进行表达;博物馆里我只看到了陈列物的外貌特征,它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却被忽略;图书馆里我仅仅浏览了喜欢的藏书,对各类工具书、科普书却视而不见;济渎庙里我仅仅感叹于北海和珍珠泉的清澈,对它的源头和流向却知之甚少……


而这些,专业的解说就完美的弥补了我知识的空缺,使我对济源更加了解、更加热爱,并且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想分享给更多的人,让他们来到济源、感受济源、定居济源、建设济源。于是,《亲爱的,济源在等你》新鲜出炉。

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寄出《亲爱的,济源在等你》,当我激动的读完济源旅游公众号发出的“讲好济源故事”中的第一篇《对话湨梁——讲好济源故事城市游攻略采风随记》;当我裁剪下济源晨报登出的《新兴的济源城》《遐思济渎庙》《爱上济源》等。我被他们奇特的思路所吸引,我被他们唯美的文字所感动。同时我也有一种隐隐的遗憾、浅浅的嫉妒,“技不如人呀”,我感叹之余只有羡慕。

随着年关越来越近,随着刊登的作品越来越多,我的希望终于像肥皂泡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我知道,那次同去的全是济源市“大腕级”人物,他们要么是“作家协会”成员,要么是“诗词协会”骨干,要么有“省级作家”称号,唯有我光头赤脚,名不见经传。最关键的是,我自幼读书较少,后天努力不足,语感、理解力、表现力都很欠缺,在一堆璀璨的明星中只能“望星兴叹”。不过,能够有机会向他们请教和学习,我也知足了。

昨天下午忽然接到晨报的电话,说我是“讲好济源故事”一等奖获得者。我在惊喜之余开始怀疑,怀疑自己的耳朵是否出现盲点,怀疑编辑是否打错了电话,怀疑评委是否看走了双眼,怀疑自己是否走了“狗屎运”。直至我费尽心机终于找到了“讲好济源故事”的获奖名单,接二连三的对评选结果看了又看,确认过眼神后才欣喜地告诉自己:“恭喜你,中奖了!再接再厉。”
直至如今,我还在怀疑自己的能力。当面对不确定的

结果时,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产生自卑心理,而我,同样也不例外。“由于水平有限,自己只能避短。可惜没有长处,只好立意新点。”或许,这就是我胜出的捷径,我与自己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