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的层次 ——读《家庭教育的捷径,以心养心》有感

 曹小玲200612 2021-04-02

爱的层次

——读《家庭教育的捷径,以心养心》有感

皇甫军伟在《家庭教育的捷径,以心养心》中讲到:爱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子女之爱,就是孩子爱父母;第二个层次是手足之爱,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爱;第三个层次是男女青年的恋爱;最成熟的爱是第四个层次的爱,是父母之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我个人觉得,父母之爱也有四个层次,温饱问题、真情陪伴、力量支撑、家国情怀。

而我,仅仅停留在最低层次——解决温饱问题上。

01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太过短浅,用鼠目寸光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特别是看了《家庭教育的捷径,以心养心》,听了 “强基计划”报考条件之后,这种感觉与日俱增。


“妈妈说了,你们学校的饭好吃。”六年级的女儿在参加某校面试时如是说,结果三次进入笔试、两次进入面试的她都被淘汰出局。当时我还理直气壮地认为“民以食为天”,吃饭穿衣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如今想想,抚养后代,吃饱喝足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若让孩子也仅为温饱努力,那岂不是与动物无异?是自己的视野影响了孩子的志向,是自己的格局限制了孩子的成长,是自己的思维确定了孩子的方向。


“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差不多的工作,不用风吹日晒,经济上独立,能够照顾一家老小。”我把有限的“温饱问题”理解成了终极,理解成了所有。“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像我这样处于“井底之蛙”的妈妈注定培养不出具有世界格局的孩子。

02

“我的孩子出生后就被送回老家,跟随爷爷奶奶生活。逢年过节时才能回家看她两眼,我从来没有觉得吃不愁穿不忧的她可怜过。如果我不上班、不工作,怎么养活她和我?”一位年轻的朋友如是说。


“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却在命运中交错。”歌曲《把根留住》道出成人世界太多的无奈和苦涩。1——3岁是孩子人格和心理结构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学家指出,如果把人在17岁时测得的智商定为100%,那么有50%是在3岁之前发生。一个孩子出生后头三年的经历对其基本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孩子跟随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会形成相应的性格。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成人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会深深烙印在孩子的心灵深处。


但是,为了“活着”而非“生活”的我们,在孩子上了小学之后,上了初中之后,甚至上了高中、考上大学、参加工作之后,面对孩子永远是无穷无尽的失望和指责,甚至是后悔和谩骂,却从未考虑过自己“爱的缺失”“陪伴的缺失”,也根本不会考虑孩子“留守”期间,他们干涸的心田中对那份爱的渴望,对陪伴的期待,并望眼欲穿,等待爸妈归来。


人的一生按年龄可分为七个阶段:婴儿期(0~ 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1、12岁)、少年期 (11、12~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棵大树,婴儿期无非就是孱弱的根毛,其数量、深度、广度直接决定着大树的高度和粗壮程度。根扎的愈深,枝干才能越发挺拔,枝叶才能越发茂盛,果实才能越发诱人,贡献才能超越同类。而决定根毛优劣的,就在于父母这片爱的土壤。

03

有人说,“家是风雨中的一间小屋,家是大雪天里的一杯热酒,家是一次次失败后的鼓励,家是从小到大的力量支撑。”当孩子遭遇困难时,当孩子考试失误时,当孩子打架归来时,当孩子被人误解时,当孩子面对委屈时,当孩子激动难耐时,当孩子凯旋而归时,当孩子气急败坏时,当孩子笑颜如花时,当孩子泪如雨下时,家可以收纳他们的喜怒哀乐,安抚他们的心灵创伤,使他们的情绪状态尽快归零,得到永远的力量支撑。

04

有位孩子过生日,点燃蜡烛,闭上眼睛,默默许愿,当小伙伴问及他的愿望时均大吃一惊,“国泰民安”,大格局、大情怀、大志向,而这“大”并非与生俱来,而在于父母后天潜移默化的培养和引导。

“我们别随便,要认真地做父母,认真而努力地做父母。”这句话激励我提高爱的层次的同时,希望也能和大家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