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是个毛竹大年

 WWSFMLF 2021-04-02

昨日被三碗老酒搅了局,此刻十分清醒,继续来说“竹笋”。

转眼又到清明时节,细雨霏霏,富盛山间,新笋萌出,你若有机会静下心来,真能听到拔节之声。要说“竹”话可多着呢,何止“四君子”与“岁寒三友”可说。

今说竹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旧时江南每家每户的饭蓝、饭架;淘箩、洗帚;扫帚、畚斗,都是竹做的。我儿时坐过的竹椅,睡过觉的竹榻和竹蓆,全是竹子做的。在乡下时,与竹子的关系更密不可分,每天出工头上戴的小笠帽,肩上挑的箩筐,打稻时用的遮头,晒谷用的晒垫全用竹子制作而成。当下,尽管建筑行业全用钢管搭替代了毛竹搭设脚手架,但脚手片照样还不是得用毛竹编制。再说书籍的“籍”字为竹字头,人类的书籍也离不开竹子。从大量的出土文物中和历史电视剧里,可知最古的书籍,全以竹为纸,称为"竹简"。就是到近、现代竹也是造纸的原料之一,只是代价太昂贵,后设法用它物替代。

再说唐宋以来流传的诗词曲赋与国画中,诚然也离不开“竹”。在汗牛充栋的经典中我最喜欢清时郑板桥的那首《竹石》的题画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这千古流传的绝妙之句,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与品质写得淋漓尽致。

一场春雨后,井泉山庄的竹山里定是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给人一片刚劲、清新,蓬勃向上的景象,众笋子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个个直指云天,真是“清明一尺,谷雨一丈”预示今年又是个毛竹大年。井泉山庄的庄主,你就等着数钱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