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1-04-02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题号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元勋(xūn)   校对(jiào)  迥乎不同(jiǒnɡ)  气冲斗牛(dǒu)

B.气氛(fèn)    硕果(shuò)  锲而不舍(qiè)   兀兀穷年(wù)

C.挚友(zhì)    滑稽(jì)   目不窥园(kuī)   鲜为人知(xiǎn)

D.卓越(zhuó)    澎湃(bài) 家喻户晓(yù)   深恶痛绝(wù)

(解析:B.“氛”应读作“fēn”;C.“稽”应读作“jī”;D.“湃”应读作“p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3分)

A.奠基  谣言  鞠躬尽粹  当之无愧

B.深宵  典籍  沥尽心血  慷慨淋漓

C.咳嗽  薪金  心不在焉  妇儒皆知

D.秩序  宰割  群蚁排衙  锋芒必露

(解析:A.“粹”应写作“瘁”;C.“儒”应写作“孺”;D.“必”应写作“毕”。)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他自小家庭破裂,早早辍学,浪迹四方,以偷窃为生,练就了一手扒窃的本事,成了当之无愧的“神偷手”。

B.袁隆平院士潜心贯注地研究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C.学校邀请战斗英雄王爷爷为我们讲述马革裹尸的战争年代里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D.高考状元、北大才女毕业后做了游戏主播,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之后,几乎家喻户晓,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才话题的大讨论。

(解析:A.“当之无愧”指承受得起这种荣誉或称号,是褒义词,不符合贬义语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3分)

A.美国花样游泳公开赛战罢,中国队大获全胜,囊括并包揽了成人组四枚金牌。

B.屠呦呦在小草中萃取的青蒿素,使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造福。

C.水上古城元宵灯会量身制作的融传统人文故事、地域特色于一体的花灯,体现出现代灯光技术与古典文化艺术的结合。

D.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是能否通过具有普及性的诗词内容,打造一场全民诗词文化盛宴。

(解析:A.语义重复,删去“囊括”或“包揽”;B.句式杂糅,改为“造福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或“使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受益”;D.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3分)

A.厅长让我去请负责的老师来参加会议。我在办公室见到了负责老师莫老师,说:“莫老师,厅长请您去开会。”

B.记得刚上大一的时候,班上有一位同学,一天下课后,他问一位年纪很大的教授:“您今年几岁了?”

C.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足下做主了!”

D.我寒假回南方过年,返校后遇到一位同事,交谈中他知我返乡过年,于是客气地问起我父亲的情况说:“家父身体可好?”

(解析:B.应用“您高寿”,而不是“您今年几岁了”;C.“足下”是敬辞,不能指自己;D.“家父”是谦辞,称自己的父亲,此处用来称别人的父亲,表达不当。)

6.古诗文默写。(4分)

(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3)岑参《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7.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4分)

只要见了她,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她不仅是朋友,她将把她的一生交给他,两个地狱中的人将要抹去泪珠而含着笑携手前进。曹先生的话能感动他,小福子不用说话就能感动他。他对曹先生说了真实的话,他将要对小福子说些更知心的话,跟谁也不能说的话都可以对她说。

(1)以上文段选自《骆驼祥子》,文中的“他”是指祥子(2分)

(2)联系相关情节,谈谈小福子的死对“他”产生的影响。(2分)

虎妞去世后,小福子成了祥子好好活下去的希望。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所有的希望破灭。他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开始厌恶劳作,吃喝嫖赌,到处骗钱,沦为“城市垃圾”。

8.综合性学习。(7分)

“我心目中的杰出人物”的综合性学习中,学校组织了以下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下面是某学校对“十大杰出人物排行榜”的一个调查统计表,请结合相关数据,写出两条信息。(2分)

 

十大杰出人物排行榜

①毛泽东是大家心目中最杰出的人物。②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更能够被大家评为杰出人物。

(2)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拜的人。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写你崇拜的人及崇拜的理由。(不少于100字)(3分)

示例:我崇拜的人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杂交水稻的研究中去,将水稻产量由过去的两三百公斤提高到近千公斤,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示例】我崇拜的人是“沈飞”的总经理罗阳,他用生命践行了航空报国的伟大宗旨。他以敬业诚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拼搏奋斗精神,组织实现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快速研究成果,特别是歼-15舰载机的成功着舰,开创了我国航母发展的新纪元。时代的进步离不开罗阳这样的英雄,祖国的强盛离不开罗阳这样的贡献者。

(3)“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家中悬挂着一幅郭沫若创作的书法作品《赠钱学森》,下面对其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C)(2分)

 

A.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

B.秀美而不失骨力,流畅而又疾徐有致。

C.采用楷书书体,中正平稳,浑厚大气。

D.气贯笔端,形神兼备,展现书者风范。

(解析:C.采用的不是楷书书体,是行书。)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列古诗,完成9~10题。(4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9.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2分)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回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2分。意近即可)

10.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诗眼是“故园情”(1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1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 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1.解析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恐已暮矣        恐:恐怕

(2)何不炳烛乎              何:为什么

(3)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而:连词,表转折。却

(4)平公曰:“善哉!”      善:

1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自己的国君的呢?

(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点上火把走路和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个更好呢?

14.你从晋平公和师旷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提示】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2分,言之有理即可)

附参考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既然晚了,)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自己的国君的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火把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5~18题。(11分)

最精彩的表演

陈炳熙

①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作一位画家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②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③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先生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④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⑤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⑥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兰芳!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⑦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搬上桌来。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就免了吧。”

⑧“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溷(hùn)藩里。所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⑨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⑩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11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摘编自陈炳熙《梅兰芳·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

15.阅读全文,完成下表。(2分)

主要事件

梅兰芳的品格

画兰竹

(1)气韵不凡,仪态万方

拒出演

有民族气节

参加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

(2)光彩照人,令人倾倒

16.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段中加点词语“挺立如初”的含义。(2分)

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

“挺立如初”在文中的表层含义是梅兰芳笔下的劲竹具有坚强的神韵(1分),深层含义是梅兰芳面对日军毫不畏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1分)。

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梅兰芳为什么要移居香港,专心画画。(2分)

一是因为他要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1分),二是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做风范,坚定自己的做人准则(1分)。

18.本文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5分)

①“最精彩的表演”既指梅兰芳为了拒演而采取的种种掩饰和应对(1分),又指梅兰芳以精湛的技艺为祖国和人民所做的精彩表演(1分)。②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设置悬念,引人入胜(1分),既增添了文章的神秘感,又有利于表现梅兰芳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1分),深化文章的主旨(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9~22题。(13分)

老舍先生

汪曾祺

①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侍弄的。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汤显祖曾说他的词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②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

③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

④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

⑤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作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

⑥一九五四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

19.阅读选文第①~④段,说说老舍先生有哪些生活情趣。(4分)

①爱花成性;②热情好客;③摆杏闻香;④喜好藏画。(一点1分,共4分)

20.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

“彬彬有礼”在这里形容老舍先生有礼貌地与客人握手、亲自为客人倒茶(1分),表现了老舍先生的热情好客(1分)。

21.本文记叙的是老舍先生的事迹,在第④段却写了齐白石老人的逸事,其作用是什么?(3分)

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1分),说明了老舍先生对齐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和敬重(1分),表现了老舍先生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使老舍先生的形象更加丰满(1分)。

22.第⑤段写老舍先生提议并组织盲艺人演出的事情有何作用?(4分)

老舍先生提议并组织盲艺人演出,一是为了盲艺人的生活有出路,二是为了不让盲艺人的“玩意儿”绝了(2分)。这既表现了老舍先生的善良和富有爱心,又表现了他自觉保护民间技艺的责任感(2分)。

 

四、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写自己生活中的事,有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500字。

作文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