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次条丨《进城记》:脱贫攻坚时代准确且典范的纪录者

 昵称21405352 2021-04-02
图片幸福社区的熊书记(左)可以最广泛地代表脱贪攻坚基层干部的了不起
今天,应该特别说说焦波导演的纪录电影《进城记》,因它在今天(4月2日)上映,而且很有可能在很多地方,它会在几天内离线,这就是中国如此发达的商业电影院线中,一部优秀纪录电影常常会遭遇的命运,但在另一面,我相信凡是看过它的人都会认同,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时代纪录片,甚至有着非常珍贵的价值。
之前,焦波的《出山记》就极为值得一看,那是纪录遵义市的脱贫攻坚――异地搬迁的真实过程的,而这部《进城记》所纪录的,是已经完成异地搬迁,从山里搬进遵义城里的那些农民们,从农民变成城里人之后的生活。
电影有两个主人公,杨多晏和覃猛。
纪录电影,尤其是焦波的纪录电影,一定是要对众多的被拍摄对像进行了长时间的跟拍,之后再从极为繁复的素材中甄别提取出电影的主人公,然后再梳理他们的生活,呈现给观众,这很像是大数据中的采集过程;这部《进城记》,导演把镜头一开始一定是对在了数以千计的异地搬迁进入遵义市新蒲新区的农民们身上的,没有人知道这些人身上都会发生什么故事,更没有人知道哪些人身上发生的哪些故事值得剪辑出来,呈现给大众,并说它们就代表了这个脱贫攻坚的时代。
但辩证地说,其实任何一个人,无论他有没有有意思的故事,只要是经历了这一段的,都可以说代表了脱贫攻坚的时代,重点是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图片杨多晏和儿子
《进城记》里的老杨,杨多晏,是一个非常失败的中年人,跟老婆离婚之后,带着老父亲和幼小的儿子,作为脱贫攻坚受惠者,在政府的帮助下,离开山区搬到了城里,但是,他却没有创造新生活的能力,最近这8年以来,中国有9899万人通过脱贫攻坚摆脱了贫困,我想,杨多晏在这9899万人里,也是最困难的那一批,他不但没有一技之长,还患有眼疾,即使是搬进城住上政府的安置楼房,仍然无法自立生活――但与此同时,这部电影的创作者们又认真纪录下处于生活崩溃边缘的老杨,却一直却满怀着一颗火热的改变命运的雄心。
电影并没有以很高的调子结束老杨的故事,虽然他终于拿到了5万元的脱贫贷款,干起了自己熟悉的贩卖山羊的活计,但未来对他来说仍然是需要奋斗的。
也可以说,中国的脱贫攻坚,本就一直在路上,而那些刚刚摆脱贫困的人们中的很多人,其实很容易一不小心会更度返贫。
图片刚刚进城的文艺青年覃猛
《进城记》的另一个主人公叫覃猛,他的色彩则要明亮和跳脱得多,与老杨正相反,覃猛早就把脱贫搬迁住进城里,作为自己人生的新舞台,他在新舞台上的表演和表现甚至有一点的急不可耐,然而我们却也可以从覃猛的现在,看到他当年困居在大山时的生活,也就说,当下的老杨,就是当年的覃猛吧。
覃猛,这样一个富于鲜活个性的年轻人(其实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不算年轻了),急于改变命运的心思完全写在了脸上,他有一副出色的歌喉,是张学友的铁粉,所以,哪怕是一场社区的文艺表演,他都极为认真地准备,投入地表演。
我相信,许多观众看过《进城记》都会喜欢上覃猛的,因为他无比外化的肢体语言还是表情语言,全是先天具备的,他和他的全家在这部纪录电影里的出现,甚至让电影都充满了那么一些戏剧化的意味。
普通的人生,又是可爱的人生。
在焦波拍完这部电影后,作为电影主人公被纪录的覃猛,也加入了焦波的团队,虽然他没有实现当歌星的理想,但却成了一名航拍摄影师,他在带着全家来到新蒲新区两三年之后,就真的从这个由政府给提供的新平台上“飞”了起来。
关于对覃猛的故事的纪录,焦波的拍摄团队肯定也是下了大功夫,许多家庭中的琐碎事件、细微矛盾和冲突都得到原生态的纪录,我看过电影之后百思不得其解,这些究竟是如何拍摄到的呢?比如,有一天覃猛的媳妇因为他花大价钱看张学友演唱会,而狠狠咬了他一口,比如,还有一天覃猛替老婆“出头”,冲自己父母发火还砸了一个水杯。
纪录片,有其独有的魅力,也有其难以言说的微妙创作规律,《进城记》要做中国脱贫攻坚时代准确且典范性的纪录者,我觉得这个目的达到了,而这样的题材在现在的电影院线里又是极为稀有的,所以,我说它是非常珍贵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