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楚辞、绝句、律诗…傻傻分不清楚?不要急,我来帮你梳理!

 随手谈诗 2021-04-02

诗经、楚辞、汉乐府,发展到最后,为什么都被唐诗抢了风头?

◆ ◆ ◆

内容来源 | 迦陵谈诗
图片来源 | 网络(侵删)

◆ ◆ ◆

自由浪漫的古体诗为什么会发展成格律诗?
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到底有什么不同?
诗经、楚辞、汉乐府,为什么被唐诗抢了风头?
唐朝,凭什么成为古诗的黄金时代?
唐诗,凭什么成为古诗的集大成者?
来,五个问题,咱们一个个解决。

01

先秦

先秦时期孕育出了《诗经》,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是由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的,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这500年间的305篇诗歌,《诗经》是现实主义诗歌的萌芽,按照形式分为民间歌谣《风》;贵族之乐《雅》——又分为《小雅》和《大雅》;各有不同;还有宗庙祭祀之乐《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风雅颂”。

诗言志,赋比兴,是《诗经》最为显著的艺术特征,我们现在常读到的《诗经》多为四言,其实《诗经》是从二言到八言不等,但以四言为主,这是因为四言诗句在结构和顿挫上,都能形成简单的韵律,最适合吟诵或歌唱,所以《诗经》作为最早的诗歌,自然而然就以四言为主了。

《诗经》之后,南方又诞生了《楚辞》,这当然以屈原老先生的《离骚》为代表了,其实还有一个容易被普通人忽略的大神,就是宋玉。这两位大神都是楚国人,楚人的文化信仰是“信鬼神,重淫祀”,由于这种文化信仰,所以《楚辞》都为浪漫主义诗歌。

在发展过程中,《楚辞》又分为了“sao体”和“楚歌体”。

S体以《离骚》为代表,句子较长,以“兮”字分前后,后来越发展句子越长,逐渐就有了散文的味道,于是乎,S体就从《楚辞》中分家,最后形成了“赋”。咱们这里只说诗歌,就不细说赋法了。

另一种楚歌体以《九歌》为代表,本来它是楚地祭祀时所唱的巫歌,但又极具想象力,多以神灵之间的爱情眷恋,来表达某种期待,读的人又能因此产生更深的联想。形式上,《九歌》多为七言,也是以“兮”字分为前后各3字,这种句子吟诵起来都是4-3的节奏,和后来的七言诗基本一直,可以认为,是《九歌》开了七言诗的先河

02

秦汉

秦朝太过短命,可以略过。

汉朝就了不起了,起先受先秦影响,继承了《诗经》四言体的形式,内容上又偏向于《颂》,多为祭祀诗歌;另外也受到《楚辞》楚歌体的影响,比如刘邦的《大风歌》、霸王的《垓下歌》,依旧非常浪漫。

但这毕竟只是拾前人牙慧,汉朝在诗歌上真正的开拓和创新,是乐府。

汉武帝是个歌迷,他开创了中国第一所“中央音乐学院”,就叫乐府。在全国各地搜集民歌,文人士大夫也自己进行创作,然后配乐演奏,这就是乐府诗,后世统称汉乐府。

汉乐府既继承《诗歌》、又继承《楚辞》、还有自创的新歌,所以在字数上就不再统一,这就有了杂言体。而在汉乐府发展的过程中,最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时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原与西域胡人的交流日益密切,传统音乐和西域音乐一融合,就形成了一种新的音乐,为了配合这种新音乐,当然也要创作新的歌诗了,五言诗就从这里诞生

汉武帝时期艺术家李延年先生所作的《佳人歌》,不一定是最早、但一定是最著名的五言诗歌了: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这是从乐府向五言的发展,形式还没有完全固定,所以你看第五句还是八言,随着不断的发展,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五言诗长大了,是一个成熟的大孩子了,同时,以此为标志,这种诗就不叫“乐府”,而叫“古诗”了。

捎带一提,《古诗十九首》这个统称虽然是南朝萧统收集编撰之后才有的,但这十九首诗歌,实在是汉末所作。

03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也是从古体诗到近体诗发展转变的时期,非常非常重要!

近体诗,又叫格律诗、律体诗,它所讲究的就是声律、对偶,这恰巧是古体诗没有刻意追求的。比如《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里面,也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种对偶的句子,但这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情之所至,自然形成的。

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发现,这种对偶形式的句子,比随口而来的诗歌更有气势,于是乎,他就开始了一种有意为之的对偶,随后谢灵运作为曹子建的小迷弟,把对偶推向了一个更缜密的阶段。

至于声律,汉语本就是一种自带旋律和节奏的语言,所以从先秦时代开始就能诞生诗歌,是可以吟诵的,配合音乐是可以演唱的,早期的文学家们也较为注重作品的声调,但没有形成体系。直到佛经传入,为了唱经之类的事业,促进了人们对汉语言声韵学的研究,我们现在说汉语有四声:平、上、去、入,就是在这一时期确定下来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分别是南朝宋齐文学家周颙老师的《四声切韵》,南朝梁的沈约老师的《四声谱》。

前面我们说,古体诗更自然,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后来人们逐渐重视对偶和声律之后,诗歌是不是就失去了自然之美呢?不是的,好的诗歌,感情一定是自然感发出来的,但形式上却不一定,相反,格律的兴起(包括四六文),反而提升了文字上的美感。

这种严苛却精美的诗歌格式,是从魏晋到南北朝逐步完成的,直到唐朝发展到巅峰,就是我们现在接触最多的格律诗(律诗和绝句),也是唐诗中数量最多的诗歌体式。

04

唐朝

从先秦到南北朝,从最初的《诗经》,到浪漫的《楚辞》,到生而为歌的“汉乐府”;从四言到五言、七言的诞生和成熟;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到“刻意为之”的格律……前面这近2000字,都在说诗歌格式上的变化和发展,对唐诗的影响。

那么,在内容上呢?

又不得不提到曹子建,别看演义小说里曹植呆萌呆萌的,历史上的曹植那是真有才,而且就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来说,他也不是个文绉绉的书生,而是个渴望上战场建功立业的男子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且不说曹植如果真上战场会怎样,但这样的诗句,却是能让人感到澎湃。

唐朝的边塞诗是一绝,高适、岑参都是大佬中的大佬,“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样的诗句,那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谁又能说不是受到了曹子建的影响呢?

魏晋时期,局势动荡,什么道德伦理全部崩溃,形成了特有的“名士”文化,为了明哲保身,名士们纷纷表示从今以后做个神棍,于是就诞生了“玄言诗”,这种动辄谈论老庄的诗对唐朝影响不大,但是在某些出奇的唐诗中,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影子。

但是,因为神棍都不问世事,要隐居深山老林,要与山水为伴,于是乎,由玄言诗分支出一个新的诗派——山水田园诗——这五个字,不需要用再多的笔墨书写了,如果一定要提一嘴,只需要几个名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

还有一个有趣的发展,南朝的宫体诗,那叫一个艳俗啊,毫无文学价值,也没有思想内涵,其代表人物是庾信,这位老哥可说是宫体诗一哥,但后来他奉命出使北朝,外交失败,梁朝灭亡,庾信也只好羁留北方。

这下不得了了,他才发现原来诗歌竟然可以这样写,如此奔放雄壮,比老家那些堆砌辞藻的玩意儿高了不知道多少,于是乎,他把南朝的华丽、北朝的雄壮一结合,一种全新的诗风就诞生了,可以说是集南北朝之大成,影响了后世诗风,杜甫赞美李白的时候就说:“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庾开府就是庾信,能影响诗仙的男人,能是一般人吗?

除此之外,还有史上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老师,对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影响,之后又有史上最鬼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的继承,让浪漫这一派的路越走越宽;还有《诗经》,对于史料匮乏的先秦时代,《诗经》是可以作为史料来研究的,而杜甫老师的作品很明显有《诗经》的现实主义,况且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唐朝史料已经很丰富了,但某些时候老杜的诗还是可以作为阅读历史的辅助材料来用的,李白就不行。

《诗经》、《楚辞》和李白、杜甫,这本来是应该大书特书的一段,但大家都比较熟悉,对诗歌爱好者来说属于常识,我也说不出新意来,就不班门弄斧了,或者以后有时间专门写一篇他们的故事。

05

小结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有一条较为清晰的脉络,唐朝以前,无论几言、无论体式,它最终的发展潮流是向着格律诗去的,这也是诗歌文学发展的必然,到了唐朝,诗人们将格律发展成熟。

另一方面,汉朝以来的乐府诗并没有因此消亡,反而得到了革新,中唐白居易等人发起的新乐府运动,为乐府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值得一提的比如“歌行体”,这是从汉乐府发展而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到唐朝正式形成。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格律诗形成之前的所有体式,都可以叫做古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相对而言的。近体诗有严苛的格律限制,仿佛就是为杜甫量身定制的一般,所以杜甫是格律诗的集大成者,他站在格律诗的顶端,但他不会感到孤单。

因为相对更自由的古体诗,什么乐府啦、歌行体啦,李白称第二,还有谁敢称第一,当然了,以李白的性格,他怎么可能称第二。李白和杜甫一同站在古代诗歌的顶端,守护着唐朝,这个属于诗歌的黄金时代。

01

阎王薨

————  / END /  ————



推荐阅读





先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