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站在山脚下,顶峰还是基础丨“知无不谈”聚焦“功夫”展

 顺其自然h 2021-04-03

图片

中央美术学院的党外人士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学校事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汇聚起为“十四五规划”“新百年”战略共同奋斗的强大动力。知联会、教师发展中心以及各民主党派要积极为教师搭建交流、展示、合作的平台,积极交流教学创作研究经验,展示艺术创造成果,形成团结奋斗的力量,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与全校师生一道,肩负起引领中国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新时代新发展的神圣使命。

——高洪

图片
图片

知无不谈

聚焦“功夫”展

3月25日,“功夫——造型学科基础部成立二十周年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堪称造型学科基础部面向公众的一次全面、详细的教学回顾与成果展示,成为这个春天里艺术圈和艺术教育圈广泛关注的热点。

29日,知联会与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举办“功夫:党外人士专场观展交流活动”党委书记高洪出席并讲话,各二级院系书记、知联会成员、民主党派成员共同观展。

同时,知联会积极响应学校关于'围绕展览开展基础教学大讨论'的号召,举行第二期对话活动,邀请造型学科基础部直属党支部书记李荣林,知联会副理事长、基础部教授叶南,基础部教授杨澄,与造型各学科的知联会理事:雕塑系主任张伟、油画系教授孙逊、壁画系副主任刘晓辉、版画系副教授武将,聚焦“功夫”展,畅谈“功夫之魂”。活动由知联会秘书长、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黄鹂主持。

“功夫——造型学科基础部成立二十周年展”引导人们回到本原去思考“何为基础、基础为何”,这样一个关系到艺术教育以及培养高端艺术人才的根本性问题。在人才培养的“接力赛”中,造型学科基础部跑“第一棒”,各专业院系跑“第二棒”,只有我们对基础的理解和期望达成共识,才能确保接力棒交接顺畅,才能确保中央美术学院高端艺术人才培养的愿景如期达成。今天,这场跨造型学科基础部和各系的对话显得格外地富有意义。

图片

展览印象:基础作为共同根基和艺术开放性的关系

黄鹂:李荣林老师经历了造型学科基础部自成立以来的20年发展历程,也见证过2011年基础部十年的汇报展。可否请您跟大家分享“功夫”展作为基础部新的里程碑,整体上呈现了怎样的新意?

李荣林:这次展览希望全方位展示基础部对一年级学生新的培养方式,也为了印证当时组建基础部的初衷。除了展示素描、色彩等主课以外,增加了“德”的版块,展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还有学生的延展课程,包括走出校园的主题创作,以及书法、线描、泥塑等教学成果。新意的部分,还体现在我们对美院百年的基础,包括馆藏部分进行了梳理和展示,以此反观基础部和百年传统之间的脉络联系。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基础、讨论基础、研究基础,挖掘基础最核心的东西,这就是展览的初衷。

图片

造型学科基础部直属党支部书记李荣林

叶南:展览还有一个特别好的内容,就是把老先生学生时代的作品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我们能同时看到现在学生的作品和老先生当年作为学生的作品及状态,非常珍贵的学习体验。还有一个版块是基础部教师的作品,这个对我们来说既是压力也是鞭策,作为老师我们能不能在这个位置上胜任。

杨澄:通过展览,我感受到了一种“基础部现象”。学生在基础部的学习周期只有一年,虽然学术体量小,但是还要开设素描、色彩、雕塑、透视、线描等多门课程。这种限制导致了我们必须也只能很单纯的“靶向式”教学,不可能像造型学科各系形成一种散发式教学。但同时我们教员的创作又是非常“开放式”的,有的偏重于写生,有的偏重于象征,有的偏重于写实,有的偏重于中西传统结合……高度集中的“靶向式”教学和充分开放的创作空间,形成了基础部展览的整体面貌。

黄鹂:我相信这个展览不仅仅是为了呈现,更重要的是用一种开放的态度把基础部20年来走过的历程展现在观众面前,邀请他们共同参与这样一个严肃话题的探讨。所以,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听到来自造型学科各系的老师们,对于这个展览感受的分享。

张伟:雕塑系应该说是基础部成立以来最大的受益者,基础部专心做了很多需要雕塑专业认真拓展的事情。我理解基础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个学科、一种技艺类型或者一个专门的课,它应该融于雕塑系五年的教学之中,因为每一步都会成为下一步的基础。它解决了学生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对艺术的态度,而且是对内的“功夫”。就像这次展览的题目,“功夫好”是一个对内的评价,内行之间或者评价一个艺术家业务不错,就是指的“功夫”。

图片

知联会理事、雕塑系主任张伟

孙逊:中央美术学院相较于其他院校的首要优势就是它的基础,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扎实一些,同时还是很大方的一种造型。这次展览系统地展示了从老先生到现在的教员,再到基础部20年的学生作品,应该说是浓缩了20年来新的教学设置和美院本科教学的优点,我的体会就是扎实、大方。

张伟:它带给同学们的自信就是,我基础好。以后不管成名与否,我的观察、我的水准、我的判断都有了标准,就不慌了。

孙逊:原来徐冰副院长提到美院的两个特点,一个是基础,一个是创作的开放,这两个特点在基础部的展览中也有明显体现。张伟老师刚才说是从自信带来的,我觉得也是美院这么多年形成的学风,或者说是一种理性的、学习的心态。就像做人一样,是很实在地对待自己的为人、自己的艺术创作。

武将:我觉得用一种大家更能接受的说法,叫“职业素养”,一种职业保障的艺术素养。通过基础部的锤炼,我们有标准了,眼界和手头都具备了职业素养这是最重要的。刚刚孙逊老师说的“大基础”,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对人很重要。

这次展览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梳理方法,“德、素、彩、行、延、谱”这几个版块的梳理,符合今天我们对待事物的反思和启发。因为时代的原因,我们原来上学时认为基础可能就是掌握某种技能,但是现在看完整个展览,我觉得不是技能问题,还是职业素养。以后大家往前走,还会有新的突破,这就是基础的显现。

黄鹂:“功夫”展背后的巨大谱系让人感动,而且随着时代变迁,它会越来越丰富、多元、立体和完善,这也印证了中央美术学院全面培养高端艺术人才的愿景在基础教学上的一个落实,我也特别赞同。

图片

知联会秘书长、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黄鹂

刘晓辉:每次基础部举办展览,我都特别关注。我是美院附中、本科、研究生一个体系下来的,对造型体系特别了解,所以我特别愿意回到这个体系里,看一看曾经我的老师、同学还有学生们做出的成绩,到了这里才知道我是不是走错了方向或者说我的方向在哪里。这次“功夫”展里有很多当时咱们上学时临摹过的作品,我觉得就像看一本书,一本好书不同的时期来看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总结基础部展览给我的感受,就是“认真”。对于画画来说,如果缺乏认真的态度,就不可能做出一件特别有温度的作品来。还有一点就是主观和客观的问题,中央美院的造型体系、基础部都是非常客观的,客观传统转换为主观创作不是能够很好地紧密衔接。在壁画系,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如何把这么好的基础体系,转换成主观创作和造型基础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叶南:为什么这个展览非常令我感动?就是刚才说的“认真”二字,我也曾经是个学画的孩子,当时画一个很小的东西都投入巨大的热情,进入“信仰式”的状态。现在来看这些孩子们的画,就是这样的状态。他们都是刚进入学校的孩子,画中呈现出的眼睛和心灵是那么干净,这是非常感人的一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从他们身上得到反馈,体会着这份真诚。

杨澄:中央美术学院百年以来的历史,是振荡式的百年。基础让我们不管经历怎样的社会周期和美学周期,都能挺立在这里。一时间不见得像“弄潮儿”,但是我相信只要基础在,它就是中央美术学院的灵魂。

李荣林:几位老师对基础的眼力、判断力极高,而且也对基础特别有感情,刚才叶南老师说了一年级的孩子的勇敢和生动性确实给了我们很多。在座的老师从各个角度,探讨了基础作为共同的根基和艺术开放性的关系,谈得都非常棒。

图片

观展Tips:寻找标准,从基础出发

黄鹂:基础部20年的展览也是中央美术学院百年历史的浓缩,透过作品和展墙我们完全能感知得到展览的厚重。在持续展出的过程中,一定还会有很多观众来参观。能不能请每位老师给观众一些Tips?怎样才能不错过展览最精彩、最灵魂的部分?

武将:基础有一个内在的标准。大家来看展的话,可以试图从所有的作品里寻找这样一条标准。找到了方法和规律,你就更容易进入佳境,会提高得更快,这是我给大家的一个看展建议。

杨澄:刚才武老师说的特别对,他说的是标准,其实也是水准。现在年轻观众可能更多会想到风格或面貌,但我认为在基础阶段,先不用过多考虑面貌的东西。“功夫”展是一个很重要的课堂,我们看展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和面前的作品进行比较,看到差距才能有收获。

李荣林:看基础,一定要看原作。除了原作以外,还是要看作品背后的共性,要看到中央美术学院百年以来的作品、基础的作品背后的共性是什么。

张伟:得看观众是不是从事艺术专业的。如果只是欣赏,可以不用管这些。但是像武将老师说的“标准”,一定是从事这个专业的人要走的正路,不是由外面反推回来的路,而是必须从基础出发

孙逊:我的建议是看慢一点,也就是沉浸在里面的时间长一点,因为作品会说话。我有一个经验,看累了的时候,可以到美术馆咖啡厅这样的空间坐一坐,喝杯咖啡也好、喝点水也好,放松以后再去看,同样的作品你就能深入进去了。

刘晓辉:在美术馆里面,观众应该尽量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和敏锐的感受,去感受不同的美感、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材质,不要受太多干扰。

叶南:支撑“功夫”最根本的是什么?是对艺术的真诚。所以看展的时候,大家应该看到画面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年轻艺术家。

图片

知联会副理事长、造型学科基础部教授叶南

图片

基础面临的挑战:变与不变

杨澄:今天基础的难点,是怎么让学生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基础。随着时代发展,新的视觉手段和科技手段不断产生,传统的基础教学方式似乎和社会的对接性越来越远。现在学生一天看的信息,可能是70后、60后以前一年看的信息量,甚至他们会通过一些现代的科技手段走捷径。怎么让学生安安心心地守在书桌旁,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希望大家多给基础部提好的建议

叶南:基础部成立之初,是想把老美院的传统保留下来。但是我们的教学只有一年,能画色彩的时间是6-8周,画素描的时间是8-10周。如何让孩子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还要出作品,这一直是我们的难点,也是传承的难点。还有一个社会的难点,刚才杨澄老师说现在是信息爆炸的社会,图片在绘画中的使用很广泛,而且有一些使用图片创作的艺术家获得了成功。对于造型基础的问题是,孩子们在还没有学会用眼睛去看世界的时候,就已经利用平面对平面方式,用别人的视觉模式在画画了。

杨澄:实际上传统教学就是八个字,“裸眼观察,徒手操作”

图片

造型学科基础部教授杨澄

黄鹂:现在所有人已经毫无遮挡地暴露在一个扁平的信息世界里,而且似乎什么都可以速成,那些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去精耕细作的工作和学习的价值很容易被贬低、被漠视,这确实是我们作为教育者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我相信不只是基础部的老师,其实所有老师都在与这种趋势对抗。

李荣林:我们现在还面临“人的基础”问题。对艺术的虔诚度、专注度、忍耐力,都指向了人。还有一点,美院的基础特别可贵,要完整地保留好,对教基础的老师要求非常高。他要非常系统地掌握基础,还要能把这一套基础讲清楚。希望有更多的年轻老师能够认真钻研基础,把美院的传统完整地保存下去。

张伟:基础很重要,但是基础又不能太复杂,它的要求和功能其实是简单的、统一的,而且是不能总变的。基础部要是总改革,那就基础不稳了。可以根据学生的诉求和他最后需要什么,设定一些变化。雕塑系也要做自己的基础,并不是把这个包袱全甩给基础部了,石头、木头、金属、铸造、3D……所有该了解的学生都得了解。我们的学生对基础部的教学也是满意的,因为我们一步一步互为基础,是能够接上的。

武将:张老师阐述的特别清楚,我也比较关注“变”和“不变”的问题,但是我觉得您比我说的好,“不变”就意味着一定要把基础打牢

图片

知联会理事、版画系副教授武将

图片

重新解读基础:我们站在山脚下,顶峰还是基础

武将:我们对“基础”二字要重新解读,如果这个展览不解读,就感觉缺了一块。我个人兴趣比较广泛,喜欢物理学、数学等等,我从别的领域了解到基础研究和基础学科是所有上层建筑最扎实、最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这个展览,应该把基础重新提起来,基础是不是大家认为的一开始接触的,后来就可以忘掉的东西?在我们的插图工作室,插图基础不只是基础,而是你一辈子的事。

基础的意义就在于,“我们站在山脚下,顶峰还是基础”,我认为这是中央美术学院给予我最珍贵的东西。我经历了从附中到美院的基础体系,它是强制的、规范的、标准的,这些词对于今天的艺术来说可能都不太好,似乎既不自由,又没有想象力。但是今天,基础给我的反而是“宽度”,它为我在艺术上提供了重要的跨度,使我受益很大。

叶南:深度赞同!当你在画面上找到自由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你的基础能力在发挥作用。有了能力之后,你才有了真正的自由。

武将:刚才叶南老师提到的图片问题,我觉得不用担心。我做插图,所以经常接触图片,特别是现在的公众号对图片需求很大。回到张伟老师说的“变”与“不变”的问题,基础如果不变,时代对它的冲击是极其弱的,因为遵循了规律之后,时代在外边蹦,蹦完又会回来。图像、摄影为什么很快就平常化了?大家又回归到画画了?就是因为画作不易得,它的价值就在这。所以,基础部应该更加坚定,而且要重新把基础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上来。

叶南:我们在教学生画画的时候,还是想在每一张画上尽量扩充他们了解和掌握规律的能力,包括构图、色块、黑白安排等,希望在现有框架下尽量让学生们开拓视野,但是时间还是有很大的限制。

武将:你们要有信心,那些变的东西对于你们不变的来说,丝毫没有攻击力。

李荣林:非常赞同,大家需要重新调整对基础的认识。很多学生认为我一年级画过这个了,基础就过关了,其实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创作面临的都是基础问题,它限制住你的深入能力、概括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基础反而给人自由

刘晓辉:中央美术学院的造型学科之所以优于其他院校,核心优势就是严谨、完整的造型。我们对于基础的认识,每个时期都是不一样的,无论画画还是做雕塑,越到后来感觉就是那几笔,核心还是基础。基础如何转换到工作室教学,需要很长时间来磨合,但是造型学科的基础优势已经非常明确了,在这个基础之上一定要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理念。

孙逊:刚才杨澄老师提到我们的传统一路走来,并不是那么顺畅,每个时期为了应对时代变化,都做了很多努力。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应该思考哪些东西是核心的,哪些东西可以做出应对和调整。在油画系教学,我的体会是基础学科要做出应对其实更困难。国际艺术教学调研发现,我们的艺术史学习相对于动手能力是比较弱的,如果通过加强艺术史学习,让学生有更广阔的艺术视野、更健全的思考能力、更明确的认识,会对他将来在学习上增强判断、调动兴趣起到很好的作用。

图片

知联会理事、油画系教授孙逊

图片

“功夫之魂”是什么?

黄鹂:刚才大家谈得都非常精彩,让我感觉眼前有一个画面,就是任江湖风云变换,功夫大师都坐在大树下岿然不动,这就是定力。现在很多艺术大家,可能在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时,都会情不自禁回想当年打基础的那段时间,对基本功的培养和磨炼将是伴随他们一生的财富。最后,特别想听听大家从各自的角度描述一句,到底什么是“功夫之魂”?

张伟:基础是第一口粥。有一个阶段你可能不喜欢喝粥,但是越久你可能越喜欢喝,因为它是最滋养人的、最能够持久的。

叶南:功夫是一种态度。你认真对待每一张艺术作品、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的态度,就是功夫最后浓缩的东西,是抛掉花拳绣腿剩下的东西。

武将: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寂寞高手。寂寞高手可以是一种心态,也可以是一种结果。

杨澄:当你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将来一定有最大的勇气把它打出来,这就是我认为的“功夫之魂”。

李荣林:功夫一定是内功,不是花架子。

孙逊:功夫就是扎实的,大方的。

刘晓辉:基础是最核心的问题在不同的阶段看待基础其实都是看待核心问题。

图片

知联会理事、壁画系副主任刘晓辉

任时代日新月异,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基础教学始终面临着变与不变、传承与创新的大命题,高端艺术人才培养在基础教学上应该如何探讨、探索,也一定会与时俱进地讨论下去。知无不谈,谈兴未尽……我们期待在这一期对话活动结束以后,大家还能在更广阔的时空里将这个富有意义的话题延续下去。

功夫——造型学科基础部成立二十周年展

党外人士专场观展交流活动

图片

知联会、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举办“党外人士专场观展交流活动”

图片

党委书记高洪出席活动并对统战工作、教师思政工作寄予希望

图片

知联会副理事长、设计学院教授肖勇担任知联会标识设计顾问

图片

知联会副理事长、党委组织(统战)部部长许娟讲话

图片

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傅怡静讲话

图片

知联会理事长、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发言

图片

知联会、台盟新成员与大家见面

图片

致公党支部主委、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强勇发言

图片

民盟支部主委、建筑学院教授何崴发言

图片

造型学科基础部直属党支部书记李荣林发言

图片

交流活动由知联会秘书长、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黄鹂主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观展现场

编辑:党委统战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