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儿•音频:6岁孩子每天在店里帮妈妈做事:好的教育就是要舍得「用」孩子┃ 半生微凉

 丄学号 2021-04-03

作者┃半生微凉  朗读┃小莫  编辑丄学号

前段时间,广州一段6岁小男孩帮妈妈打包卖卤菜的视屏火了。

孩子因为太饿,在打包的间隙先吃几口凉面垫垫肚子,看到有顾客来了,赶紧把面放到一边,给顾客打包,扣盖,装袋,放上筷子,递给顾客,动作娴熟麻利。

由于天气热加上持续地劳动,小男孩的短发都被汗水打湿了,一戳一戳的贴在头皮上,但是他毫不在意,看到妈妈额头上流着汗珠,小男孩踮起脚尖帮妈妈擦汗,贴心的样子有超出同龄人的成熟。

孩子妈妈说:“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每天放学后做完作业,就会主动过来帮忙打包。”

忙完生意后,孩子还会帮助妈妈一起搞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作为一个单亲妈妈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孩子如此懂事体贴,即使再辛苦心里也是甜的。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给与什么的教育决定这张白纸的内容,孩子是家庭成员的一份子,理应在能力范围内,做力所能及的事,舍得“用”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心理学家塞德兹说:“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幼儿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每个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都不一样,事事以孩子为主的家庭,往往养出白眼狼,从小懂得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家庭,养出的孩子反而勤劳稳重,体贴父母。

好的教育方式

从培养孩子爱劳动开始

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进行体力劳动或者体育锻炼的时候,大脑中的氧气含量最充分,含氧量越高,大脑越清醒。

培养孩子劳动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它与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一样重要,爱劳动的孩子,反而更乐观,做事效率更高。

近日,一则3岁萌娃采茶的视屏走红网络,引来很多网友的羡慕。

3岁的孩子,大多数还窝在爸妈怀里撒娇,穿衣吃饭还要需要帮助,而这个小女孩居然可以帮助家人干活了,这能不让大家羡慕吗。

小女孩腰间挎着一个采茶篓,头上带着小帽子,个子才比茶树高一点点,但是表情严肃认真,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孩子因为长年和家人在茶地里,皮肤没有一般孩子那么白嫩,小脸蛋粘有泥土,配上孩子熟练的采茶动作,却显得特别憨萌。

孩子妈妈说:孩子从会走路开始,就经常和家人在茶地玩,孩子刚开始采茶时,大多是在捣乱,老叶新叶全都揪下来,时间久了就慢慢学会了。

每次采茶回家后,孩子还会让妈妈称一下茶叶的重量,检测一天的劳动成果。孩子虽然还小,但是每天也能采2斤茶叶。

孩子年幼时,对各种事情充满好奇,总想动手倒腾一番,作为父母不要嫌弃孩子捣乱,而是应该好好引导,给孩子一个从不会到学会再到熟练的过程。

斯坦福大学教授朱莉曾说:那些在职场成功的人,都有一种「卷起袖子踏实肯干」的思维。

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关键时期,家长教孩子再多,不如让孩子实践来得更有效果,劳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实操能力,还可以让孩子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养废孩子,最扎心的方法

就是让他「闲」下来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孩子十几岁了连最基本的家务劳动都不会,更别提会帮助父母分担其他的工作。这里面有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也有孩子自身的原因。

魏永康事件曾经轰动一时,一个读书的天才,却是生活里的「低能儿」,这让他成为教育里的反面教材。

魏永康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小学只读了二年级和六年级,4岁时,他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年仅8岁就进入了县重点中学读书。

13岁时,魏永康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大学毕业后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

他母亲为了不耽误他学习,在他读高中的时,还亲自给他喂饭,除了读书,不让他做任何无关的事情。到北京深造后,他执意不让妈妈陪读,就出现了一系列生活问题,导致他跟不上学习,最后被劝退。

他母亲重视教育的观念是正确的,错的是把读书当成孩子人生里唯一的目标,剥夺了他对生活技能的学习,把孩子培养成了了一个读书的工具人

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只有几岁的小男孩,站在一口大锅前,熟练的洗着大锅里的脏碗,旁边放着一堆已经洗干净的碗,整整齐齐的叠在一起。

从小男孩熟练的动作来看,孩子洗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也没有大人在旁边指导,可见家长是充分的信任孩子可以做好这件事情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朱棣文,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很难想象那些只会念书,连煎蛋、煮蛋都不会的孩子,会懂得怎么做实验。”

如果一个孩子连基本生活技能都不会,很难让人相信以后会有大作为。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慢慢地培养孩子动手能力,这是对孩子以后的人生负责,也是给孩子树立一个勤劳的好品质。

如何让孩子喜欢被「用」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一个只知道纸上谈兵的人,即使说的再好,终究无法取信于人,作为家长,不要一味的把孩子送去培训机构,让孩子所有时间的都被学习占据,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同样重要。

01

抓住孩子爱「动手」的关键期

其实我们都知道,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实际操作来的实在,在锻炼孩子动手能力上也是一样,抓住孩子爱动手的关键期,放手让孩子自己操作更重要。 

我大女儿还只有9个月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锻炼她自己吃饭,家里吃饭的时候,也会给她盛一点饭,放上一个小勺子,虽然她不会用,每次弄得到处是饭粒,但是到她11个月的时候,就学会自己拿勺子吃饭了。 

俗话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家长懂得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既减少了孩子对大人的依赖思想,也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给大人腾出时间做其他的事。

02

陪孩子一起「动手」

让孩子在劳动中感受乐趣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就如前面那个自愿帮助妈妈打包的小男孩一样,或许在他心里,能和妈妈一起劳动,能帮妈妈分担工作,便是他开心又满足的事。 

有时候劳动并不是一件持续快乐的事,尤其是孩子学会了后,就失去做下去的耐心,这个时候,需要父母陪伴孩子一起完成,可以在做事的同时,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增加劳动的趣味性。

03

家长有耐心,孩子才会有信心

孩子不是天生的懒惰者,在孩子想动手劳动时,家长总以孩子做不好,或者不安全为由阻止孩子实践,等孩子大了,失去兴趣后,又怪孩子整日好吃懒做。

我姐姐的孩子就是很好的案列,小时候事事想动手操作一番,做家务也很积极,可是她爸爸嫌孩子还小,也做不好,不让她做,而现在又嫌弃女儿不做家务。

有人说:成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刚开始锻炼孩子劳动的时候,急于求成,反而会让孩子失去信心,允许孩子犯错,给孩子一个慢慢学习的过程。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辈的事业,也许不是每个父母都深谙教育之道,但是从身边的小事抓起,积极延续中国几千年的劳动教育终究不是错的。

作者:半生微凉,人生经历很多坎坷,始终不屈服。爱看书,爱分享,每一天都在积极进取,希望明天的自己比今天优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