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3年正月初一,华县万名劳力修小敷峪水库!

 华州文史荟萃 2021-04-03

《秦 晋 缘》

第七章   文革旧事

作者 高民智

同甘共苦

结了婚,就要过日子,不像从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1992年,我已经有四个子女,生活的负担越来越重。“文化大革命”给我们这一代人带来沉重的灾难。庄稼人死困在家里,就靠那几个不值钱的工分过活。
人常说,大河没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满,生产队都穷得不像样子,一家一户还能有多好,庄稼人都眼睁睁地盼着生产队能富起来,到分红的时候,社员能多分些钱,可谁料想一年不如一年。去年生产队分红时,一个劳动日买不下一盒宝成烟(0.19)一家人的工分收入尚不足支付开支,我俩口子辛辛苦苦干了一年还是个透支户。过年时从生产队里借了伍元钱,全家四口人靠老丈人担了两笼吃食,总算把年过了。殊不知,还有不少人携儿带女出门讨要。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庄稼人整天为柴、米、油、盐发愁,再愁这日子还得过。

本文作者高民智 刘焕民摄

我屋里是一个能干的女人,一天她把两岁多的孩子锁在家里,去南山拾柴,到天黑时才回来,门一开娃不见了,她像急疯了一样,后来才知道,娃在家哭死哭活,村里一位好心的大婶把娃从门板下掏出抱回家喂了点吃的,才把娃哄住,我屋里见娃平安无事才放下心。 
为了多挣一点钱,她怀我二女儿时,挺着大肚子,在车站给火车装石碴,她和男人一样,俩人抬一筐石子,踏着桥板往车上倒,别人劝她,她都不听。
在生产队,整天是日出而作,日落不息,出则锄田耕地,入则婉针挑线,阑夜操劳,那时孩子们都小,下地时携小拉大,让孩子在地埂玩,嘱大的看守,孩子们动不动就争斗,一不小心滚下堰崖,两败俱伤,幸亏都不要紧,由于劳动紧迫,往往下工饭还没有做熟,而上工之钟又响,饥不择食,生吞活剥,且食且行,边食边干,长此以往弄得一身毛病。
车站离我村很近,因此车站上的装卸活路全都由我村承包,火车上装卸车多是石头,粮食和棉花包等,机械不能操作的活路,这些活路要强壮的男人才能干,我当时正身强力壮,为了多挣几个钱我也参加。一包粮食少说在200斤左右,还有230多斤重的棉花包,四个人扶在你肩上,上桥板装上火车,装片石一人抱不动的,两个人用手抬装上车。而且装车有时间规定,不管黑天白天有车就装,吃饭要家里人送,在车站上装卸车比在队里挣工分强得多,但是没有强壮的身体不行,装一天车到家里浑身酸痛,两肩磨的血红血红的,现在身体许多毛病都是那时候落下的。
为了孩子,为了生活,我们俩口同舟共济,精打细算,过着平淡的生活,熬过了这漫长的时光。
第八章   学大寨的日子

1964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的号召,“文化大革命”近十年,人们大部分时间都搞了“革命”,那里还有人顾及学大寨,闹生产,直到1972年,虽然“文化大革命”还未结束”,“四人帮”还未跨台。人们逐渐才把重力放在生产上。

正月初一全民上水库

1973年正月初一。
1973年正月初一,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春意浓浓,万物复苏,光秃秃的山上,树木花草刚刚发芽,沟河岸边的柳枝已经荫生出招惹人的绿意,山沟里热闹极了,初一万人上水库,打响了“农业学大寨”的头一炮。
为了打开局面,莲花寺和少华两个公社在初一动员万名劳力上小敷峪修水库,这也体现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
原文来源:《秦晋缘》作者供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