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花特早,偏能识春

 窗含西岭白鹭飞 2021-04-03
梅花特早,偏能识春-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梅花之四

摘要:“梅花特早,偏能识春,叶嫩出而未成,枝抽心而插故”,花发之早是梅花最显明的自然属性。总结咏梅诗词可以发现,“早春、色香、枝影、品格、德性”这五个梅花的特点占了绝大多数篇幅,本篇以梅之“早春芳树”的特点,提炼出若干诗词供诸君赏析。

梅花特早,偏能识春-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梅花之四
梅花特早,偏能识春-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梅花之四

“梅始发、桃始荣”,自魏晋以来,梅花作为阳和初起、万物复苏的象征在诗歌中频频得以体现,而不在仅仅作为花开花落、伤时伤逝的悲情意象。早春芳树,从轻艳绮怨的感伤形象到清新明艳的积极形象,这是梅花形象提升的第一步。

鲍照的这首诗仿乐府诗体,写春游的美景,诗情画意跃然纸上。红梅第一个在春风中怒放,向人报告春天来到的信息,桃花也要开花。园林中到处莺声燕语,鸣声清脆,仿佛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春歌。泛舟湖中,荡起双桨,唱起古老的歌谣,小船儿推开波浪。

梅花特早,偏能识春-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梅花之四
梅花特早,偏能识春-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梅花之四

吴均的这首《春咏》,题头两句非常飘逸:“春从何处来,拂水复惊梅”,把冬去春来、节候暗换,春天的气息在不知不觉中浸润到人间,这一难以描摹的过程,笔法空灵地传达了出来。且只问不答,更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这首小诗,虽然咏的是常见题材,却写得清雅秀逸、姿态摇曳、由触处生春,充满动感的飘风.

梅花特早,偏能识春-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梅花之四
梅花特早,偏能识春-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梅花之四

许多咏梅诗直接以早梅、雪里梅为题,这是注重梅为春色之早的一大特点。其开也冻天雪地,其落也风虐寒摧,哀意倍呈,弥足怜惜。因此春日游宴迎新唱和诗中,梅与雪、梅与柳作为阳至新妍、献岁发春的景象被频繁咏及。

吴均另一首《梅花落》:“终冬十二月,寒风西北吹。独有梅花落,飘荡不依枝。流连逐霜彩,散漫下冰澌。何当与春日,共映芙蓉池。”就将早春梅花迎寒盛开,飘荡离枝的情景写得非常传神。

梅花特早,偏能识春-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梅花之四
梅花特早,偏能识春-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梅花之四

要想发现春之生,首要的迹象是从树木中寻找。春天偷偷附在柳树上,暗暗使梅花受到惊吓,加速凋零。雪、冰渐渐散去,河水露出真容。清晨在郊外骑马,夜晚玩着杓回。空气变得清新,雨后大自然发出新声。此时最适合欣赏音乐的地方,应是候阳台。

白行简的这首诗写回答了吴均之问,春从何处来,入门潜报柳,度岭暗惊梅。

梅花特早,偏能识春-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梅花之四
梅花特早,偏能识春-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梅花之四

咏梅诗中溪头江滨之梅都属于即景写生,传达的是赏心悦目的物色意兴,梅花也慢慢变为一个春色先得、生机独发且富有个性的芳树形象。

《长相思令·烟霏霏》由宋代美女诗人吴淑姬所作。这是一首优美动人的小词,正像婷婷玉梅那样,天然、淡雅,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而又风流蕴藉,情致缠绵,无论是咏梅、咏雪还是咏春,都相得宜彰。

上片连用“霏霏”叠字,强调风雨如晦,气候极其恶劣。诗人从心底发出“春从何处回”的呼喊,渴望春天快快降临以解梅花所受的不公待遇。

下片憧憬春天来临后的美好情景:那时冰雪消融了,一簇簇,一朵朵的梅花从睡梦中醒来,绽开了绯红的醉眼。月亮出来了,梅枝在月光下疏影横斜,暗香浮动,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

梅花特早,偏能识春-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梅花之四
梅花特早,偏能识春-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梅花之四

“早梅发高树”,起句直写梅花,笔姿飞扬,醒人耳目。一个“发”字极富于神韵,不仅写出梅花绽开的形象,而且予人一种“能开天地春”(清人沈钦圻咏梅诗句)的生机蓬勃的感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其背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

柳宗元的这首《早梅》语言平实质直,不事藻饰,意脉若隐若现,艺术美和人格美的融和合一,形式的质朴,感情的其淳,流露出来的诗人的高洁、孤傲的情志。

梅花特早,偏能识春-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梅花之四
梅花特早,偏能识春-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梅花之四

元朝诗人黄镇成游历东阳道时,用心观察途中美景,以轻快优美的笔触描写了如诗如画的山中景色,先林后村,过后是花,这野碓,山桥,更显出与世隔绝之境。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追求。

梅花特早,偏能识春-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梅花之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