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发稿前,已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14所高校发布了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从这些高校简章中,体现了强基计划第二年与第一年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和同学们今年报考强基计划息息相关,我们为大家做了整理并进行了相关分析。 变化一 没有明确招生人数,招生情况或有弹性调整 今年发布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都没有公布计划招生人数,而去年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外,其余31所高校均在简章中公布了计划招生人数。 去年有很多学校没有在强基录取中完成招生计划,而是通过补录的方式完成了录取,今年强基计划很可能根据生源情况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弹性招生。具体情况考生需登录报名系统查看才能得到确认。 变化二 增加校考确认环节,避免资源浪费 增加了“考生确认”环节,考生报名后,需要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确认。
北京理工大学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节选 所有高校,均明确对于未进行确认的考生不得参加后续校考,而且一些学校明确表示:确认考核却未参加的考生,将被通报至生源所在省份招生考试机构,北京理工大学则直接表示“后果自负”。 1. 去年某高校,强基入围人数1000人左右,校方按照1000考生准备了备考物资,而来考试的学生只有几十个,等待考生的监考官、面试官的人数都远远高于来考试的学生人数,造成资源的浪费,高考后,考生可以根据估分的情况进行确认,确认后尽量保证参加,因为目前各校尚未明确“确认考试后弃考”的后果。 2. 高考后,同学们可以通过估分确定自己的分数区间,再结合去年高校的投档线和强基入围分数线,确定是否要参加考试,这样做高校能看到考生参加强基计划的决心。 3. “确认环节”放在高考分数公布前,也为高校留出了充足的准备时间。 变化三 入围比例普遍上调,入围人数相应增加 今年的强基计划还有一个显著变化——多数高校都上调了强基入围比例。
1. 大部分高校提高了入围比例,而在入围比例提高的前提下,入围人数自然会发生相应的增加,这更适合高校进行优中选优。 2. 入围人数增加带来的直接变化就是入围分数线大概率会降低,给同学们的高考发挥留足了空间,对有志于参加强基计划的同学来讲是个好消息。 ![]() 变化四 ![]() 化学学科的重视度增加,强化基础学科作用 今年部分学校对于高考改革省份选科科目要求更加严格。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部分专业,去年理科的选科限制是“物理”、“物理或化学”、“物理、化学、生物三选一”,今年改为了“物理 化学”。 以武汉大学为例,
2021年武汉大学强基计划简章节选
专业要求同时选考课物理和化学学科,进一步体现了对化学这一基础学科的重视。考生在报考的时候,应注意简章上选考科目的要求,避免报错学校和专业。 ![]() 变化五 ![]() 不同高校招生区域范围有所增减,报考需谨慎 通过招生简章,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高校的招生区域的范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增减。就拿已经公布的学校来看,大连理工大学增加了福建和重庆两个省份的招生,而重庆大学却减少了北京、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天津、新疆7个省市的招生。 根据上述调整,能反映出强基计划还处在动态调整阶段,考生与家长在报考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心仪学校的简章,并且在报考系统中认真确认,以防出错。 ![]() 变化六 ![]() 部分高校考核方式和内容微调,学科能力需强化 北京理工大学在今年的强基计划校考中增加了笔试环节,而武汉大学取消了实践操作环节。
面试能考查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临场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等,是一个综合的考查,但对于学生对专业是否有深入了解,笔试的作用不可忽视。所以,对于需要提升相关学科能力的考生来说,要积极地做好准备。 ![]() 变化七 ![]() 部分高校体测项目微调,包容度增大 体测项目方面,部分高校也作出了一些调整:
体测作为强基计划考试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细节上做了优化,体现了高校对体测的重视,同学们也应该重视,做好对应的准备。 ![]() 变化八 ![]() 部分高校招生专业微增,可选方向扩充 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中,专业由原来的文科、理科,变为了现在的“大文”、“大理”,而强基计划作为拔尖计划2.0的招生入口之一,逐步增加招生专业可能会成为一个趋势。 ![]() 总结 ![]() 在此,一定要提醒有志于参加强基计划的同学们认真关注、把握机会,圆梦理想高校。 |
|
来自: 张福涛lu70kpm9 > 《强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