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shangzhou2018  “今年过年真高兴啊。”
说话老太叫陈金英,今年90岁。 她高兴与过年其实关系不大。 而是她终于还完所有债。 80岁那年,她欠下2077万巨额债务,10年后,她还清了! 令人匪夷所思。 她的故事,全网刷屏!超2亿话题阅读量。 
评论区不少网友都抱着一个疑惑: 一个耄耋老人,行动迟缓。 她为何会欠下天价债务? 又是如何用10年时间赚到2077万? 拨动反向的时钟,我们将岁月倒退回37年前。 那时,陈金英满怀壮志,准备大干一场。 只是,她做梦也想不到。 这个决定,成了掀起风暴的那只蝴蝶。 
1984年,陈金英54岁。 28年中医生涯,告一段落。 可能在卫生院忙碌惯,北窗高卧的日子,陈金英反而不习惯。 她决定创业。 毫无疑问,子女都反对。 知命之年,忙活大半辈子。 该享清福的年纪,却要投身商海。 常人眼里,这种举动无疑是作死。 可陈金英固执,怎么听得进去? 风风火火,她便开始创业之路。 她最初创业想法, 是设计生产一种装有药包的便携式护具。 用柔软羽绒填充,保护中老年人受伤腰肩。 只可惜,药品类出售需要资质审批,陈金英愿景泡汤。 护具是做不成了,但老年羽绒制品却是片蓝海。 陈金英决定,细心挖掘这块细分市场。 她招募10名车工,1名裁缝。还注册了一家公司:丽水市兴华羽绒制品有限公司(下文统称兴华羽绒)。 十几号人,在厂房里热火朝天地干起来。 事实证明,陈金英的眼光也非常不错。 一是市场空缺,二是物美价廉。 陈金英的羽绒服很快就做出口碑。 生意越做越大,在全省开了不少分店。 最景气的时候,陈金英流水突破千万,年利润过百万。 一时间,风头无两。 但很快,兴华羽绒的弊端也显现出来—— 产能不够。 兴华的小厂房,根本吃不下国外上万件羽绒服的订单。 白花花的银子从手缝中流过,换谁不心疼? 于是,陈金英霸气拍板,要拿地建厂。 她向银行、民间贷款,可资金还是有缺口。 不得已,陈金英决定向民间“融资”。 她回到曾经工作所在地,莲都区老竹畲族镇。 在当地好口碑的陈金英,也得到了乡亲们的慷慨支持。 2004年3月,她以1600万元,拿下丽水水阁开发区一块地。 建起两栋4层楼的厂房。 近6000平米。 2005年,是陈金英最意气风发的时刻。 5月份,兴华羽绒风光地搬进四层楼高的崭新产房。 鸟枪换大炮,所有人都很兴奋。 陈金英更是在门头上下功夫。 门口正中央,一块落地大玻璃。 两尊陶瓷大花瓶,左右矗立。 展翅雄鹰雕塑,栩栩如生。 这些东西,都花了陈金英大几万块。 
而员工也从原来10名,激增到100多名。 一切,好像都照着陈金英的计划前进。 2006年大年三十中午。 陈金英全家老少十多口人,在厂里吃团年饭。 在兴华羽绒旁边,是羽绒制品行业的佼佼者,浙江飞雁羽绒制品有限公司(下文统称飞雁羽绒)。 那时陈金英很坚定,兴华一定会成为下一个“飞雁”,振翅翱翔。 出人意料的是,这顿饭竟成了这只“飞雁”夭折的折点。 
兴华的发家,是因为“物美价廉”。 兴华的衰败,也因为“物美价廉”。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令人唏嘘。 兴华的羽绒服质量太好,很难穿坏。 款式又老旧,与时尚不搭边。 中老年人消费欲望又低。 大部分顾客都是“一次性”消费。 更致命的,是兴华经营思想老旧。 隔壁飞雁羽绒早已转变运营格局。 他们大胆邀请明星代言。集羽绒服、家纺、羽绒被一体化经营。 可陈金英却死守着中老年羽绒服这块“小蛋糕”。 而且兴华在经营上,许多问题都是陈金英说了算。 市场需求减少。 款式老旧,产品竞争力差。 公司管理缺乏科学性。 来自三方面的压力,让兴华羽绒的资金链出现断裂。 银行贷款还不上,乡亲们的借款也还不上。 直至2011年,兴华羽绒共欠债2077万元。 陈金英才明白,兴华羽绒到头了。 无法继续生产,库存倾销不出去。 她不得不关闭工厂,解散团队。 为了还银行债务,她将1600万元建设的厂房,以900万贱卖。 还有市区两套房子,全部卖掉去还给银行。 可自己手头上还有350万元债务。 仓库里还有2万余件存货。 有人来劝陈金英,让她申请破产躲债。 可陈金英一口回绝: “如果破产,那就不再做衣服,不再生产。私人的欠款,不能不还。” “做一个人要诚实守信,不能让别人吃亏”
很多人可能好奇,老人没有子女吗? 为什么不让子女出来帮忙? 可陈金英的儿女都已经年过半百,都退了休。 当初办厂,陈金英笃定兴华羽绒会成为行业翘楚。 她想让孩子们继承产业,便分了股份。 可公司破产,负债累累。 她考虑到子女们都不容易,就坚决要他们退股。 “钱是我借的,我不会让子女帮我还钱,他们也还不出这么多钱。” 
于是,陈金英和老伴潘英武踏上还债之路。 
最初还债的日子,对陈金英来说,无疑是场噩梦。 经常有10多个牛高马大的青年堵门,凶神恶煞。 嘴里嚷嚷着“不还钱就不走。” 感觉下一秒,就要动手打人。 甚至除夕深夜,债主气势汹汹拍门催债。 
两个80岁高龄的老人,哪里遭得住这样的折磨。 只能把家里唯一一笔钱,外孙给的2000元拿出来抵债。 “那段时间,谁凶就先还谁。” 这句话从一个80岁的老人口中说出,无尽悲凉。 可以说,陈金英的钱,是掰着来用。 每一分钱都要还款,日子过得拧巴。 不买新衣服,用碎布料做。 去上海、杭州进货,只住地下室。 天不遂人愿,在如此困难之际,陈金英的老伴也因病去世。 这个面对破产、负债千万都未曾流泪的老太。 看着老伴胸膛不再起伏,气息由弱转微,直至消失。 这一次,她没忍住。 死死地抓着老伴的手,哭出了声。 
事业,生活双重打击。 所有人都觉得,这老太太怕是站不起来了。 可下一秒,陈金英佝偻的身子,又出现在大街小巷。 老伴走了,剩下的担子她必须自己扛。 她东拼西凑借了10万元。 在市区租了间20平矮房当店面。 出售她那些库存羽绒服。 平时她坐在店里,像尊雕塑,不吭声。 
可一来客人,陈金英就变了个人,卯足劲推销羽绒服。 顾客一件件试,她就一件件去介绍。 然后静静等对方讨价还价。 可这样卖衣服,什么时候是个头? 店面在不起眼的巷子里,平日来的人也少。 
为了尽早还清债务,陈金英只能去摆地摊。 无论刮风下雨,她都会出现在集市。 尤其冬天,羽绒服需求大。 陈金英拖着小摊车,凌晨5点去别的镇上摆摊。 冷风瑟瑟,手都给冻麻,没知觉。 凭着这股犟劲,硬是让陈金英“抠”出55万元还给银行。 银行被陈金英这种精神感动,还专门给她送去一张很大的感谢信。 鲜红色,很抢眼。 
这一抹红色,是盛开在人心底的品德之花。 各界媒体开始注意到陈金英,纷纷报道。 耄耋之年,艰苦还债。 这样的故事也打动许多爱心人士。 他们纷纷到陈金英小店购买羽绒服。 当地妇联也组建志愿者小队,一起帮陈金英卖羽绒服。 利用公众号、社交媒体,给陈金英的小店宣传。 为她开通支付宝、微信收款。帮她整理库存。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陈金英的小店,也出现在许多带货网红的直播间。 200元一件羽绒服。 质量丝毫不输上千块的大品牌。 物美价廉,完美契合网红带货。 
丽水市慈善总会副会长陈苗,得知陈金英的故事。 他决定,以慈善总会名义去购买羽绒服。 再把这些羽绒服分发给养老机构、敬老院等地。 
仅仅一年,陈金英的小店就销售额突破100万。 到2019年,靠着社会帮助,网络带货。 陈金英手头上的债务,只剩下亲戚好友的30万。 此时的陈金英,89岁。 她没有精力再去折腾。 陈金英也不再生产羽绒服。 她就靠着库存,还有20平小店。 一分一毫地赚着钱。 
2020年春节,陈金英专门回老家金华市。 她递给侄儿陈其得7万块钱。 2077万债务,最后一笔彻底勾销。 对着镜头,她开心说道: “债都还掉了,这算是高兴了,做人最后转不出来债还不掉,被列入黑名单就不好了。” 整整10年,这是陈金英第一次这么高兴。 也是她第一次能安心过年。 
回顾陈金英10年还债历程,我深有感触。 曾经,我们以为生意人利益至上,只要能赚钱,道德底线不屑一顾; 但这个用10年时间还债的老太告诉我们,人无信不立,守不住诚信底线,赚再多钱也没用。 曾经,我们提到网红直播,会觉得这些人哪有真实可言,都是作秀; 但帮陈金英义卖带货的主播,却告诉我们网红同样也有血有肉,有责任与爱心,只要需要,她们义不容辞。 我想起一句话,十分贴切: 这或许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但绝不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作者:阳夭子,95后外表,80后的心,死磕爆文之余还想和你吹牛批。本文来源于深夜疗心(ID:shangzhou2018)一个专业又走心的心理平台,关注深夜疗心,每晚 8点30分享美文,免费咨询,回复来信,专业疗愈你的创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