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业界翘楚为我市数字农业发展“把脉”

 黄金屋3399 2021-04-03

4月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先生、凯盛浩丰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铁民先生等两位业界翘楚,坐客“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业能力大提升报告会”,分别作了“数据智能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技术逻辑与路径”“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探索”的专题报告,颇有前瞻性、针对性地为我市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加快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把脉”。

孙坦先生围绕数据智能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技术逻辑与路径,从农业机器人、智慧养殖、数字乡村等方面,为与会人员作了讲解,并就我市目前数字农业进展情况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通过对淄博数字农业项目的实地调研发现,大数据还建立在简单的经验模型上,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应建立机理模型和数据模型,才能更好地实现农业数字化发展;在数字农业建设中,还应注重农艺和农机的密切结合,研发出适合数字农业发展的新一代科技创新技术。”孙坦先生说,打造数字农业中心城市也不能生搬硬套美国、日本等相关技术,而应立足淄博本地实际,走精准农业和数字技术的集成应用之路,促进劳动、资源密集型向技术、数据密集型的转变,实现富民、节本、提质、增效。针对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新需求与高质量知识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他建议:聚焦农技推广、职业培训、创新创业、全民阅读等场景,集成数字知识服务、融媒体、社交网络等技术,结合“农技110”等渠道,创建一批数字传播服务模式并示范推广。

马铁民先生围绕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详细阐述了农业数字化的推进路径、落地实践等实操做法,并为淄博市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建设“支招”。依托专业化数字服务,为农民合作社提供精准化的生产、销售、金融、物流等社会化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赋能生产管理。“淄博不乏像七河生物、得益乳业等数字农业示范企业,他们的经验和模式值得借鉴推广。”他建议,政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领先企业对行业内传统农业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指导、优质项目培育,延伸产业布局;以大型项目落地为契机,鼓励、支持农业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创业,重点解决数字化进程中“卡脖子”技术,以重点项目为中心,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打造数字农业发展沃土。

马铁民先生表示,凯盛浩丰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将在淄博建设2个105亩智慧玻璃温室及服务区,总投资约3亿元、占地面积300亩,建设周期一年,建成后可解决当地约240人就业,人均年收入约4.8万元,可优先安排周边贫困人员就业。预计3年达产后,年产国际标准番茄约10000吨,年均销售收入约1.6亿元,利润约4800万元。同时,聚集行业前沿科技,在淄博建设国际温室园艺行业的知识和创新中心,打造集教育与培训、温室园艺技术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国际会议交流、展示与观光、启发和共享地多功能数字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