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的学习进步 绝不仅仅是汉字本身 更是一种文化智慧的提升 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构建。 2021年,做一个更懂汉字的牛人! 《双法字理》丛书 今日汉字主角:耗蚝毳橇撬01 “耗”字左边是个表示农具的“耒”字,为什么呢? 农具经常使用,用久了就变短、变小了,可平时也没见到什么大的缺损,就像一点点地掉毛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掉了,这就是消耗、耗损。 好比一把新的斧头,买回来时尖角锋利,使用的时间长了就尖消锋无,这就是在使用过程中的消耗。 老鼠在民间有个别名叫“耗子”,就是因为它在人们不知不觉中一点点地偷吃、消耗人们的粮食,等你发现时已经被它消耗掉很多粮食了。 02 “蚝”是个简化字,原本写作“蠔”,一种个体较大的牡蛎,生于沿海一带,所以也称海蛎、蚝蛎、生蚝等。 《本草纲目》记载,蚝初生海旁,如拳石,四面渐长,高一二丈,相互黏附如山,俗呼蠔山。 生蚝的个体看着很大,但去掉壳后里面的肉并不大,一口就没了,所以这个东西吃起来消耗很快,不一会就能吃出一大堆的壳,看着很豪气的样子。 03 “毳”由三个“毛”组成,读音为“cuì”,指一片散碎的小毛发,指鸟兽身上的细小的绒毛,也指人皮肤上的寒毛。 人们手臂上的汗毛,松松散散的一片,有散碎的意思,读音受其影响变音为“cuì”。
雪橇的“橇”读音为“qiāo”,古人很早就有雪橇——一头翘起的长木板可在雪地中滑行。 雪橇在一般的雪地还滑不了,要在厚厚的、铺满了雪绒花的雪地上。 鹅毛般的大雪覆盖了整个地面,在厚厚的雪面上前行,人们就要使用这种一头翘起的木质长板——雪橇。所以“橇”就指在毛茸茸的雪面上滑行的长木板。 因它的特点就是一头“翘”起,用于引导和破开雪路,所以读音取“qiào”音。 05 撬开的“撬”读音也为“qiào”,它也与“翘起”有关,吃生蚝时就要撬开它的壳。 人们手拿薄片插进生蚝的壳缝中,用力使壳翘起来,这就是“撬”。所用的工具就成了撬棒或撬棍,加提手旁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 今天,人们在沿海一带吃生蚝时,都会发放一个专门撬蚝壳用的小锥子。 后来,凡是类似于撬开贝壳的行为都是撬,如撬锁、撬门、撬箱子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