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说:“世上为你付出最多的不是你的爱人,而是你的母亲,所以纵使母亲有千般不是,你也不该责怪她。 ” 相对来说,母亲是爱唠叨的人,也是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俗话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母亲的刚强,不知道她从哪里来的力量,把一个弱女子,活生生逼成了女强人。 当你长大了,你会发现,母亲整天唠叨,笑嘻嘻的,但是她一直活得很苦。你打电话给母亲,她总是惦记着你过得好不好,却从来不说自己过得不好。 其实,你还能想象到,在某些日子里,母亲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她的肩膀很瘦小,可能连一百斤重的东西,也扛不住,但是她可以扛起整个家庭,也可以撑起儿女头顶的一片蓝天。 02 你用心去感悟,回想起生活的片段,你一定会发现——世上最苦的人是母亲。
一个女人,如果不是感觉到痛苦万分,她怎么会大汗淋漓,怎么会一直喊叫?这样的苦,有的女人经历了一次,有的女人经历了很多次。 为什么苦过了一次,还要经历第二次?想一想,这不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么?这样的勇气,其实是“向苦而生”。 孩子出生了,母亲就得照顾孩子,还要管着孩子学习和生活。如果父亲不争气,那么母亲的日子就更苦了,不仅要顾着家里,还要想办法去赚钱。 小时候,我的母亲就一直活得很苦。母亲的第一任丈夫意外过世了,第二任丈夫也意外过世了。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三个孩子,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苦。 为了能够吃上饭,有房子住,母亲结了第三次婚。 婚礼很简单,就是请家里人吃了一顿饭。吃饭的时候,母亲拉着我,站在桌子旁边:“快,叫爹;还有那两位老人,你以后叫爷爷奶奶。” 我老半天都没有吭声,声音卡在喉咙里,叫不出来。 母亲挥起手,打了我一巴掌。我的脸火辣辣的,但是我没有哭,我只是觉得害怕。 在我上初中那会,家里的开支特别大。三个孩子要读书,学费就不少了。 母亲和父亲商量,以后怎么凑齐学费。父亲说:“如果没有钱,就让他们辍学吧。” 母亲听了继父说的这句话,就沉默了。 隔了几天,家里的猪栏里,多了两头母猪。又过了几天,家里新建了两间猪栏。从此之后,母亲和猪栏就“相依为命”了,如果在家里看不到母亲,就一准在猪栏里,要不,他就是猪栏旁边的菜地里。 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雪洋洋洒洒落下来,变成了冰。 家里的母猪产仔了。母亲担心小猪被冻死,就抱了一大捆稻草,放在猪栏里,她就守在旁边。整整一天一夜,母亲都在猪栏里。
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她赚钱的本事不大,但是靠养猪、种菜,供养了三个儿女读书,她已经了不起了。 03 看过一篇小作文,作者把母亲比喻成“陀螺”。 过节的时候,大家都闲着,啥都不要做,只是吃吃喝喝就好了。唯有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 其实,在过节之前,母亲就已经忙了很多天了。 在母亲的人生里,是没有节日的。所有的节日,都是为儿女操劳,都是等待一家人团聚。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宣传栏,里面讲了一个关于母亲的小故事:年过七旬的母亲,请了两个工人,帮忙安装了无线网络。 工人问母亲:“你家没有电脑,你也没有智能手机,你安一个无线网络,用来干啥?” 母亲说:“马上就过年了,孩子们都会回来。要是家里没有网,他们就待不住,吃完饭就要回城。家里有网了,他们就会多待几天。” 工人说:“儿女们回来了,也不会陪你聊天,也是低头看手机,有啥用啊?”
为了让儿女们在家里多待几天,母亲费尽了心思,也吃尽了苦头。她要天天做饭,还要想办法让大家开心。在母亲的心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 苦日子留给了母亲,好日子留给了“别人”。 04 郑振铎说:“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这个世上,母亲是希望你越过越好的人。当你落魄的时候,也许你的爱人都会嫌弃你,甚至离开你。正所谓:“树倒猢狲散。”
母亲的能力有限,但是她在你面前,却体现出“无所不能”。 如果把父亲比喻成一座山,那么母亲就是山脚下的一条河。山是伟岸的,河水是温柔的,但是河水终究会变成涓涓细流,浇灌着儿女的生命。 有人说:“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 其实,母亲是有企望的,她一直希望儿女们越过越好,反而对自己不抱多大希望,反而怕自己老了,拖累儿女。 母爱如水,但母亲的心中,有难言的苦水。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