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津胜景~记龙岩市天后宫妈祖庙

 龙岩老章1 2021-04-03

龙津胜景—记龙岩市天后宫 妈祖庙

龙津胜景~记龙岩市天后宫妈祖庙

文/图 莲花

著名的龙岩八景之一“东宝春云”山脚下龙津河西岸座落一处规模宏伟的天后宫妈祖庙,她是龙岩市占地面积最大,风景最秀丽,建筑最古典的“龙岩市天后宫”,又名“东桥板天后宫”。原名“东桥板姑婆宫”。她位于新罗区东城东新村平寨尾东桥坂巷16号,坐西朝东,始建于清乾隆两年(公元1737年)。

龙津胜景~记龙岩市天后宫妈祖庙

1996年复建后的这座宫庙,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历时五年建成。中轴线上自东向西分布为围墙、凉亭、广场、宫门、前殿,天井和正殿等,从1996年至2009年期间,陆续建有天后宫门楼、万年台、芳景亭、张公庙、乡贤楼(台湾青年创业基地)以及高大的妈祖石像等附属设施,成为我市功能齐全,古香古色的河景天后宫。据史料记载,1942年2月,台湾抗日义勇队中的少年团和部分先遣队乘船沿九龙江上游直达龙岩天后宫岸边码头上岸,上岸后他们先祭拜天后宫妈祖,后入驻东门外苏宅。1942年10月李友邦将军及队部迁驻龙岩连氏宗祠以及周围民房。从1942初至1945.9月年抗战胜利,龙岩天后宫一直是台湾抗日义勇总队抵岩离岩的码头和训练场所。目前天后宫旁乡贤楼正在筹设“台湾义勇总队纪念馆”,原区党史办主任符维健在此还组织了,龙岩~台北连线开展台湾义勇队在龙岩(云互动)网络交流活动。

龙津胜景~记龙岩市天后宫妈祖庙
龙津胜景~记龙岩市天后宫妈祖庙
龙津胜景~记龙岩市天后宫妈祖庙

宫内管理员告诉我,历史悠久的天后宫建筑,上世纪六十年代火烧过一次,妈祖原像用大麻袋移置侨生电影院地下室存放,后来有热心人士将神像用自行车移放在红坊麻坑至1991年秋。原姑婆宫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素来香火鼎盛,为龙岩东方片民间信仰朝圣之胜地,整座庙宇毁于1970年文革。幸逢连慧贞女士托梦妈祖欲回东桥板,她告知四里乡人,随后的1990年,很多人就发起重建东桥坂天后宫。1991年农历2月18日,乡人将妈祖原相从红坊麻坑迎回,供奉于临时草宫,经过多年当地热心人的积极筹措资金,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海外乡贤的热心赞助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天后宫门楼由马来西亚、新加坡海外乡贤连城炳和槟城文教先驱倪子仲等倾资捐建,天后宫妈祖庙及张公庙终于在1996年五月重建成功,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就这样耸立在龙津河畔的原址上。

龙津胜景~记龙岩市天后宫妈祖庙
龙津胜景~记龙岩市天后宫妈祖庙
龙津胜景~记龙岩市天后宫妈祖庙

走进龙岩天后宫妈祖庙,佛国生香的气韵扑面而来,只见方正端丽的宫殿呈现出古代园林建筑的风格,完全按中国传统宫庙建筑形制设计,正面开三扇大门一字排开,正大门石刻楹联是龙岩文化研究会已故会长郭启熹先生题撰:“丹心浩气施福瀛东,慈意恩波隆昌海内。”正门两旁立一对青石镂雕龙柱,腾云驾雾,栩栩如生。正门台阶两边有一对石鼓,鼓面书:“万古千秋,长寿富贵”八个字,正门两侧摆放一对石狮子。进到宫内前殿,但见前殿厅两旁供奉四大天王青铜神像,身披铠甲、腰悬宝剑、威风凛凛、气势摄人、令人敬畏。宫内左右回廊立六通石碑,镌刻慈善者的芳名,天井遍植四季花卉,铁树时有开花,令人好奇。正殿设计精美,重檐歇山顶,彩脊泥塑生动,雕梁画栋,油楹漆柱,面阔五间,进深九米,正堂西面敬放神案,奉祀妈祖海神,烟气氤氲,庄严肃目。檐下正面悬挂着台胞抗日名将李友邦之友国家首任海关总署署长、外贸部代部长林海云题写“天后宫”竖匾。横梁高悬“福泽广被”匾额,三级石阶至正殿,活灵活现的两条盘龙透雕在石阶上,让主殿更显雄伟庄重,气势不凡。

龙津胜景~记龙岩市天后宫妈祖庙
龙津胜景~记龙岩市天后宫妈祖庙

后人为更好弘扬和传承妈祖文化,感念妈祖的恩德, 2009年秋,在天后宫广场的东北侧又竖立一座妈祖石像,系龙岩昆正连氏后裔“慈善特使”连金明出资并主持兴建。台基占地600平方米,四面台阶至台基面,台基四周由青石雕刻的栏杆组成。妈祖石像坐东北朝西南,高15米,石像底座直径十米,由青石逐层堆砌而成,像表雕刻祥云纹和海波纹。石像神态庄严,高冠顶立,慈面垂发,锦袍及地。这座海峡和平女神巍峨壮丽耸立于龙津河畔,是龙岩市游览和瞻仰妈祖之圣地。2017年4月17日,在天后宫举办了“龙岩市首届海峡两岸妈祖文化节”,台胞带来的“中国龙”吸引海峡两岸上万人观看舞龙民俗表演,自此成为龙岩市舞龙文化活动的标杆,有力促进了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

龙津胜景~记龙岩市天后宫妈祖庙

为欢度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天后宫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举办聚餐聚会或庆典活动,为突出中华传统文化和道教文化的特色,活动当日有台戏歌舞表演或巡游神像,以酬谢神灵恩典,善男信女,人山人海,城里城外很多人来此祭拜妈祖女神,燃放鞭炮,异常热闹。作为民间信仰的民俗活动,是人之生命的情感依托,反映了龙岩百姓热爱祖国,热爱生活,重视家庭,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今年是天后宫重建30周年,天后宫邀请龙岩文化研究会林永川主编《龙岩市天后宫复建三十周年纪念特刊》,郭义山为特刊写了序言。经龙岩退伍军人、区政协委员赖武华书面提案,已将“天达小区站”和“龙岩四中站”列为“天后宫站”和“台湾义勇队旧址站”,提高了人们对历史建筑的文化意识。

龙津胜景~记龙岩市天后宫妈祖庙

巍巍天后宫,悠悠龙津河,一颗翠绿的红榕古树,诉说着城市历史的变迁,守护着人们美好的生活家园;一座门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迎接着海外游子的到来;一座石像护佑一方水土,民众安乐;一座凉亭,几位老人闲聊着今日繁荣与社会进步;一条大河波光涟漪,格外清新,蓝天云朵下的妈祖石像寄托着海峡两岸的和平梦想,是大陆两岸和平友好的使者,无疑是人们游览龙津河不可或缺的人文景观。

龙津胜景~记龙岩市天后宫妈祖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