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粟裕为革命六次受重伤,火化后头骨发现三块弹片,伴随将军54年

 脑洞趣味历史 2021-04-03

 1984年2月15日,星期六,天气阴。

八宝山革命公墓,今天格外肃穆,人群伫立,面容悲恸。10天前,粟裕大将走完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年仅76岁。

河南日报1984年2月11日报道,粟裕逝世

在这里,粟裕将军的遗体将进行火化,遵照将军生前遗愿,骨灰将洒在鲁、苏、沪、徽、闽、赣、豫等地,那是哪将军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他想与曾经共同战斗但却早早长眠于此的战友们永远在一起。

在筛选骨灰的时候,意外出现了!

谁也没有想到,负责火化炉的老师傅和粟裕将军长子粟戎生在头颅骨灰中发现了一块直径约有黄豆粒大小和两块绿豆粒大小乌黑色薄片的东西。

在相关人员鉴定后,竟然是三块残缺的弹片!

折磨粟裕将军多年的头痛病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将军夫人楚青见到这三块残片时,更加悲伤,她说:“如果这三块弹片是粟裕在水南战役中负伤留下的,算起来在他头颅里整整54年了,但我们家人都不知道,他在生前很少讲自己过去的作战经历。”

54年!整整54年的痛苦折磨!

粟裕大将的意志力之顽强超乎想象,在其生命的后三分之二期间,竟在时刻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剧痛。

让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来回顾一下粟裕大将的一生。

一、幼年时期:苦练奔跑,奠定游击基础

清光绪三十三年,也就是1907年8月10日。正好农历对应七月初七,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湖南怀化市会同县一处山清水秀的侗族村庄内,伴随着一阵婴儿嘹亮的啼哭声,清朝落第秀才家中添了一口男丁,而这个还在襁褓中咿咿呀呀的婴儿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常胜将军,毛主席口中的“难得粟裕”。

粟裕将军又名继业,字裕。是其父期盼他日后能够饱读诗书,继承祖上传下来的田产家业。但事与愿违,时逢乱世,难以做一个悠闲的富家翁。粟裕最终走上的是一条枪林弹雨、硝烟漫天的铁血峥嵘路。

那时清朝无能,湘西多匪患,民风彪悍。民间流传着侠客千里行侠仗义的故事,这让年幼的粟裕非常着迷。正好家中有个叫阿坨的长工,略有功夫,粟裕便求他教自己功夫。禁不起粟裕的软磨硬泡,长工阿坨最终还是教了两个技能:飞毛腿和枪法。

“飞毛腿”练习方法很简单,捆上沙袋,按时跑跳,并且持之以恒。也就是跑,长跑。这也为日后粟裕在红军挺进师期间,率领部队在丛林打了三年游击,让前来围剿的国民党军屡次无功而返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粟裕将军的晚年回忆里,他说:“长工阿坨真的可以算是自己的启蒙老师了。”

二、青年时期:坎坷求学,终晓革命真谛

1913年,6岁的粟裕的大侠梦破碎。

父亲给粟裕请了私塾老师,但是面对生硬的四书五经,粟裕压根提不起一点兴趣,他不想做一个腐儒书生。相比之下,他更向往叔父创办的新式学堂。之后,在粟裕的坚持下,转入叔父创办的第八国民学校读书。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谁也不知道灾难什么时候来临。

清政府增加苛捐杂税,粟裕一家走向衰落,加上护法战争爆发,溃兵洗劫了粟裕家所在的村庄。躲过一劫的粟裕家搬去了会同县,粟裕也随之转学。

接受过新式教育的粟裕反对父亲的包办婚姻,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他报考了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并且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当时会同县仅有的两个录取名额之一。

省立第二师范在常德,父亲不允许粟裕背井离乡,这年头兵荒马乱的,谁也不说清楚,况且他希望粟裕能够接过他的担子,撑起这个家。

但粟裕心意已决,还瞒着父母亲,偷偷上路,奈何囊中羞涩,没走成。

父亲见他如此执着,便凑足银元,取消包办的婚姻,还为粟裕的远行创办了践行宴。在求学途中,粟裕听到了父亲病逝的噩耗,悲痛万分,同样也坚定了求学的信念。

天高路远,粟裕因为错过了考期在第二年考上了省立二师。

在这里,粟裕走进了人生的新轨迹,明白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并积极参与青年革命进步工作。

三、红军时期:六次受伤,彰显男儿本色

在说道红军时期的杰出将领的时候,我们很少提到粟裕将军。

但这并不说明红军时期的粟裕寂寂无名,只不过当时涌现了更多的璀璨夺目的人,在这些人的光环下,粟裕将军的功绩没有被我们注意到。

粟裕将军一生经历六次大伤,数次与死神争斗,几乎全在红军时期。

我们来梳理一下红军时期的粟裕。

1926年11月,粟裕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6月,粟裕转入中国共产党。

随后粟裕作为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因战况不利,部队被迫撤退,在此过程中,粟裕遭受了第一次大伤。

部队转移至武平一带,起义军与敌人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枪林弹雨中,粟裕的右耳侧头部颧骨被流弹击穿,随后倒地。战况紧急,他的排长自身难保,没有时间去查探是不是昏迷,见粟裕没有动弹,只好捡起他的枪跟上了撤退部队。

吉人自有天相,粟裕并没有牺牲,醒来的他奋力爬起身,跟上部队,在翻山越岭的时候,精力不济,一个踉跄顺着山坡滚了下去。幸好路过几位起义军战士,将他救起,简单包扎伤口后,又奔跑着追赶大部队去了。

四个月后,粟裕又参加湘南起义,随部到井冈山。

战场随息万变,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谁也不知道哪里会飞来一颗子弹。

1929年4月,红军攻打宁都县城。

战斗数天,从西门打开缺口。当时担任38团3连连长的粟裕率领连队冲向了敌人的指挥部。国民党士兵架着机枪乱扫,粟裕被击中臀部,但没有声张,忍着剧痛率领战士继续进攻。直到战斗结束,战士才发现满脸苍白的连长,慌忙把他送去了战地医护所。

这是粟裕经历的第二次受伤。

随后因为战功累计,粟裕升迁一路为:步兵第5连政治指导员、5纵队第2支队2连指导员、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5连党代表连、井冈山会师后的10师28团3连指导员、第1纵队第2支队政委、红四军特务支队政委。

在作为支队政委期间,粟裕随部进军赣南时,国民党唐云山部来袭。

战斗打响,一颗迫击炮弹在粟裕的不远处炸响。轰~只觉得脑袋一震,粟裕便失去了知觉,晕倒在地上。被送到医院后,经历了3个月的治疗,才勉强伤愈。

虽然大难不死,但受制于当时的医疗水平,谁也不知道,粟裕的脑袋里已经扎根了3块残缺的弹片,埋下了折磨他54年头晕头痛的罪魁祸首。

这是粟裕将军第三次受伤,与死神擦肩而过。

1930年,粟裕担任红12军65师师长,那一年他年仅22岁。随后不久,改任64师师长,这是粟裕首次步入师级干部的行列。但随后数年几乎职位都在师长、参谋长、师政委、政治部主任等师级职位上调动。如同陈毅所说,粟裕是“多年受委屈的,是提拔得最慢的一个”。

1930年年底,中央苏区开始了第一次反“围剿”。粟裕带领64师,在毛泽东的直接指挥下,吸取诱敌深入、运动战的精髓,在龙岗四周伏击了国民党部队,全歼逃敌,活捉敌师长张辉瓒。

随后,在毛泽东的指示下,正面进攻谭道源部,但由于敌方装备优良,很快遭受了其猛烈的反击。粟裕部前方战线被国民党军队撕开一个缺口,敌人趁机冲击师指挥部,但师指挥部当时只有一个警卫排,情况十万火急。粟裕这时候展现了他的大将风范,临危不惧,组织大家奋勇杀敌。

值得庆幸的是,军部距离64师指挥部不远,发现这里的险情后,派出了一个连队增援,从侧翼迂回包抄,绕至敌后,将这股敌人“包饺子”了,两面夹击,消灭敌人,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1933年,粟裕又一次受伤,这是第四次。

粟裕担任红十一军参谋长,与湖南军阀许克祥师部在江西硝石村展开了激烈交火。虽然红军奋力进攻,勇不可当,压制敌军的嚣张气焰,许克祥部很快溃不成军,四处逃窜。

但奈何敌军狡猾,许克祥并没有把兵力全部投入正面战场,其第二梯队仗着熟悉地形的优势,抄后路夹击红军指挥部,在粟裕与警卫排回击过程中,被狙击手打中左臂动脉,瞬间鲜血喷涌,粟裕晕死过去。

这次受伤很严重,医生建议截肢保全性命,但粟裕却硬生生地挺过了手术,最终左臂只留下残疾,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或许真的如老话所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1934年7月,粟裕调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向北挺进。

在此过程中,敌人疯狂围追堵截,向皖赣地区转移的时候,战斗激烈,粟裕右臂不幸中弹。

这次受伤,弹头没有被取下,直到新中国成立3周年,旧伤复发,不得不动手术将其取出。

自此,这枚子弹在粟裕将军右臂中存留了18年,也见证了他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辉煌战绩。

这是粟裕将军的第五次受伤。

同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及地方武装合编,成立红军第十军团,粟裕出任红军第十军团参谋长。

1935年1月,红十军团在谭家桥遭受战斗失利,随后又在怀玉山遭到国民党围攻,近乎全军覆没。粟裕与率领先头部队果断突破封锁线,抵达闽浙赣苏区,继而进入浙西南开辟根据地,任挺进师师长,并指挥粉碎了国民党对挺进师的第一次“围剿”。

次年,根据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战斗,期间,粟裕脚踝中弹,受伤严重。值得庆幸的是,没有留下严重的残疾。

这也是粟裕将军第六次大伤。

红军时期,粟裕大将就显现铁血强硬,轻伤不下战线,重伤亦无所畏惧。这是红军精神的体现,令人敬佩。

在梳理了粟裕将军在红军时期的经历后,我们会发现其中奇怪的一点:粟裕的职务相对而言较低。对比后来的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只有许光达将军比粟裕将军职务低。说到许光达将军,许光达将军的经历也十分传奇,这是后话,有机会我们再聊。

其实也不难理解,粟裕将军在职务升迁不快的原因大体有4点:

1、师范毕业,缺乏专业军事培训:红军时期,部队扩编速度太快,具有专业素养的军事主官能够得到迅速。而并非出身黄埔军校的粟裕,前期做的都是政治工作。

2、负伤次数太多:红军时期,粟裕受伤六次,而且几乎每次都是大伤,需要进行脱岗治疗,这样就会有人接替他的工作,失去了挺多领兵作战的机会。

3、频繁更换工作单位:红军时期,粟裕被当成“万金油”,先后任职红12军、红4军、红军学校、红1军团、红11师、红10军团、红军挺进师等。

4、领军在外,远离中央:粟裕在浙西南挺进师时,长时间远离中共中央,打了3年游击战。

此时的粟裕虽然颇有战功,但仍旧是“锥之处囊中”,后面有更大的战场等待他的大放光彩。

四、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打出新四威风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其实就像红军时期,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涌现出了很多战功卓绝的抗日名将,粟裕大将的战绩并没有其他人那么瞩目。

这并不是说明粟裕指挥能力不够,后面解放战争的功绩足以证明粟裕在大规模军团指挥中的功力。一方面,新四军人数较少,不足以应对大规模战斗,另一方面,新四军军部也约束新四军大动干戈,防止出现百团大战后日军疯狂报复的情况。

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抗日游击总队开赴皖南,加入新四军战斗行列。并他奉命组建新四军先遣支队,任先遣支队司令员,向苏南敌后执行侦察任务。先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苏浙军区司令员等职。

在抗日战争期间,粟裕将军亲自指挥了几次重要战斗,打出新四军的威风,打出中国军人的血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