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西方管理思想史 (1)
2021-04-03 | 阅:  转:  |  分享 
  
期末作业考核

《西方管理思想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甘特图:甘特图(Ganttchart)又叫横道图、条状图(Barchart)。它是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发明的,以亨利·L·甘特先生的名字命名,他制定了一个完整地用条形图表进度的标志系统。由于甘特图形象简单,在简单、短期的项目中,甘特图都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

2.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TwoFactorsTheory)又称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or-HygieneTheory),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Herzberg)提出来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3.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在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出版)中阐述的管理理论。他认为,管理理论是“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检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这正是其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石。

4.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Culture或Organizational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韦伯认为权力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传统、魅力、法理。

2.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四项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传统的经验方法。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学会工作。改变过去由工人任意挑选自身工作的做法,并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自我培训。第三,与工人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己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第四,资方与工人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进行分工,资方做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从而改变过去那种几乎将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工人们身上的管理方法。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答:生理上的需要和安全上的需要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双因素理论的两个因素和四种状态分别是什么?

答:双因素理论阐述了四种状态:满意、不满意、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两种因素: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简要论述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实际及所学的知识,阐述其对你的启示。

答:.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取决于个人所得报酬的绝对数量,而且还受到报酬相对数量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所获报酬和所付投入的比率,与他人在这方面的比率和自己过去在这方面的比率相比较,通过这种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得的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2.对西方管理思想演进过程的研究,除了时间顺序外,一般还将人性理论的变化作为线索。请系统论述西方管理思想演进过程中,对于“人“认识的变化过程及启示。

答:第一,理性经济人假说(相当于X理论)⑴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的动机,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⑵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下从事工作;⑶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⑷人的感情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人的感情。第二,社会人的假说⑴人类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的需要,经过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可以获得基本的认同感;⑵工业革命和工作合理化的结果,使得工作变得单调而无意义,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求工作的意义;⑶人对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经济诱引对人的影响更大;⑷人们最期望于领导能承认并能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第三,自我实现人的假说(相当于Y理论)⑴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的区别,其目的是为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寻求工作上的意义⑵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实现自治和独立,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便富于弹性,能适应环境;⑶人们能够自我刺激和自我控制,外来的激励和控制会对人产生一种威胁,造成不良的后果;⑷个人自我实现同组织目标并不冲突,而且是一致的,在适当的条件下,个人应自己调整自己的目标使之与组织目标配合。第四,复杂人的假说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能力,工作的动机不但是复杂的而且变动性很大,人的许多动机安排在各种重要的需求层次之上,这种动机阶层的构造不但因人而易,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方也是不一样的;⑵一个人在组织中可以学到新的需求和动机,因此一个人在组织中表现的动机模式是他原来的动机模式与组织经验交互的结果;⑶人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中可能有不同的动机模式,在正式组织中与别人不能合群,可能在非正式组织中能满足其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⑷一个人是否感到心满意足,肯为组织出力,决定他本身的动机构造和他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作的性质、本人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动机的强弱以及与同事间的相处的状况都可能产生影响;⑸人可以依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应。











































献花(0)
+1
(本文系王守山学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