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环海南骑行6,锦山镇到文昌-文昌孔庙

 史客郎骑行 2021-04-03

第二天,2021年3月14日,锦山镇到文昌高隆湾,81公里


文昌汽车站到龙楼的长途车类似于中巴,行李箱根本不可能塞进一辆自行车,于是我们把自行车留在车站,计划搭长途车来回铜鼓岭,再骑车去东郊椰林。

我们让长途车在去文昌航天城的路口停一下,我们下车去参观航天城,步行过去几百米,但是今天不开门,就在外面转了一下,打车去铜鼓岭。

出租车司机是当地人,告诉我们三天前刚有发射,因此航天城不对外开放,并给我看了他手机里的发射画面。然后带我绕到希尔顿酒店那边的海滩,远远看了发射架,他说下个月末还会有一次发射,据说是个大家伙。


铜鼓岭主峰海拔338米,为琼东第一峰,飞登攻略上没有强力推荐。我们直接让司机送去铜鼓角和石头公园。

铜鼓角是海南岛的最东端,但现在不开放,只能远观。

灯塔所在山峰的另一面是铜鼓角

游客可以到达的是石头公园,“经过海水长岁月的拍打,自然形成的奇特岩石,甚为壮观”。

从石头公园出来,好不容易打到一辆出租车,本想让他送我们去龙楼镇,在龙楼镇搭乘长途车去文昌汽车站,司机说他可以直接送我们去文昌,收一百元,这个价钱合理,关键是不知道在龙楼要等多久才有长途车,就让他直奔文昌而去。


三点钟赶回文昌汽车站,取回自行车。这个时间点,天气很热,我们又要了一杯冰奶,外加一杯冰红糖水,味道还是不错,而且可以快速降温。

接下来去东郊椰林,要穿过文昌老城区,顺便看看文昌孔庙。

文昌学宫于2013年升级为国保单位

《文昌县志》记载:北宋庆历四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那一年),宋仁宗下诏要全国各州县建立学校,施行教育。就在这一年,海南创办琼州府学。此后,3所州学,7所县学相继建立。文昌县学,就是该县的第一所儒学,附设于县署和文庙的所在地,即当时的安知乡何恭都潭布村,今东路境内平昌溪下路桥附近。

元至顺壬申年(1332年),县学随县署和文庙迁到北山都(今文城镇)。

明洪武八年(1375年),建于现址,由来640多年了。后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其中“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琼北大地震后,附近庑廊斋舍、官邸、民房俱塌,唯文庙独存”。或许是文昌君保佑。

1973年后,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维修,从整个外观和内部梁架结构来看为明清建筑工艺的结合体,是海南地区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要求各地设义学,县令何斌在文昌阁设义学;四十五年(1706年),乡绅云志高捐资把文城北门外的“文昌阁”迁来文庙之旁。

雍正九年(1731年),知县梁继世将书院和义学合并,改名为“至公书院”。

嘉庆七年(1802年),知县刘敬熙、教谕黄应楷与乡绅一起将至公书院搬迁于文庙周围的谷仓,建起“文昌学宫”。

嘉庆九年(1804年),至公书院迁入文昌学宫,易名为“蔚文书院”。


文庙东南角是邢宥纪念馆。

邢宥,字克宽,号湄丘,明代琼州府文昌县水北都(今文昌县文教镇)水吼村人。明正统六年(1441年)乡试中举,十三年中进士,入刑部任职。

邢宥在官宦生涯中,出巡过四川、福建、辽东等地,比较宽容,纠正过很多冤案,使很多人得以生还,是个好人。

成化元年(1465年),任苏州知州。治苏“一本情理,不出奇,不立苛,惟省役均赋,节浮费,以便民为主。不期月,政化民洽,歌颂之声,播闻远近”(丘濬《湄丘邢公墓志铭》)。

成化二年,苏州发大水,灾荒遍地,不待奏辄发米100万石赈济40余万灾民,果断处事,急民所急,获得明宪宗“赐敕褒奖”。成化皇帝朱见深在位时,是明朝难得风气清明的时代,朝廷多名贤俊彦,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从邢宥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来。

成化六,乞归获准,回到水吼村老宅,以读书写作自娱,至晚年仍手不释卷。临终前嘱咐长子顼说:“吾居官无余藏,汝母之服未除而有斯疾,必不起。我死丧礼宜从俭,汝能勤俭以保门第,吾目瞑矣。”言讫而终。

邢宥与丘濬、海瑞并称海南“一鼎三足”。

孔庙对面的花萼楼是岭南特色,门廊墙上有“孔子问礼于老子”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