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妙方,调气血,补五脏,功效强大

 当归与地黄 2021-04-04

每天都感觉很累,没长跑却像长跑了一大圈,没做事却像做了很多事。

除了感受到的疲倦,精疲力尽,有时候身体并不觉劳累,却在某一日突然发生了大状况。

这也是不少过劳死发生的原因。疲倦已不知不觉潜藏多时。

疲劳可表现在不同的部位上,除全身乏力外,还有四肢怠惰、腰腿酸软、精神不振、视力疲劳、阳痿早泄、反应迟钝等症状。

中医称疲劳为“懈怠”、“劳倦”、“疲乏”,属“虚劳”、“虚损”范畴,分为“五劳”、“六极”、“七伤”。

五劳七伤是个常见词。

五劳就是五种劳损,包括五脏之肝劳、心劳、脾劳、肺劳、肾劳。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之说。

七伤,指七种对身心伤害的因素,包括大饱伤脾、大怒伤肝、强力受湿伤肾、形寒伤肺、忧思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伤志。

六极则比较生僻。极,极品,极致,指疲劳引起的六种较为严重的机体反应:筋极、脉极、肉极、气极、骨极、精极。宋代名医严用和《济生方·论五劳六极证治》称:

劳力谋虑成肝劳,应在筋。表现为筋脉疲怠,肌肉转筋,甚则舌卷囊缩。

曲运神机成心劳,应在脉。表现为血脉亏损,常伴见面无血色,头发脱落,易怒,言语不快,惊跳不定等。

意外过思成脾劳,应在肉。肌肉痿弱困怠。体表如有鼠走感,多汗,四肢急痛,或软弱,皮色变等等。

遇事而忧成肺劳,应在气。以气虚为主证的劳伤虚损重证。如短气不能言,喘急胸满,易怒等。

持志节成肾劳,应在骨。骨弱髓枯。虚寒证可见腰背痛,不能久立,面肿而垢黑,发堕齿槁。实热证可见牙痛脑痛,耳鸣面黑,手足疼痛。

而关于精极,通指五脏六腑之病候。五脏六腑皆有精,腑脏调和,则精常输泻,若腑脏衰,则形体皆极,齿焦毛发落,悲伤喜忘,目视不明,耳聋行步不正等等。

以上各种劳累,以积虚成损,积损成劳,积劳成疾的过程进行,由过劳、情志、外邪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不足引起。

宋代官修医书《太平圣惠方》:补益地黄煎,治五劳六极七伤。

组成:生地黄10斤(捣绞取汁),椒红90克,炮附子90克。

生地黄清补肝肾,滋阴凉血补血。

生地黄,性味甘苦寒,活跃于心肝肾经。因心主火,火有余易灼伤血脉,导致阴虚血热。所以用生地凉血清热,可以达成养阴生津增体液之效,治心热、手足心热,清肝火防肝阳上亢,并益肾水,生精血。

椒红,为蜀椒的外壳(椒目为果皮里面那颗黑色的种子)。

纯阳之物,味辛麻,气温热,温中行气、逐寒止痛。能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引起的麻木疼痛,水肿泻痢。入肾补火,治阳衰小便频,久痢久泄诸证引起的手足无力等。

生地黄配椒红,为宋代官修医书《圣济总录》椒红丸。

治元藏伤惫(五劳七伤),耳聋目暗:


椒红一斤,捣为末,生地黄七斤(肥嫩者)(1:7的比例)。上二味,先将地黄搀绞汁,铜器中煎至一升许,停火,待稀稠适当,与椒末合在一起做成如绿豆大的丸剂。每日空腹暖酒下三十丸。

二味加上炮附子,治疗的范围更增。

炮附子辛甘大热而助阳,活跃于心肾脾经,补心阳以通脉,除脾湿肾寒。因其性善走,宣通气血也是倍儿有力。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妙品。

清代名医吴佩衡评价附子:“上而心肺 ,下而肝肾,中而脾胃, 以及血肉、筋骨 、营卫 ,因寒湿而病者 ,无有不宜。阳气不足 ,寒自内生 ,大汗、大泻、大喘、中风、卒倒等证,亦必仗此大气大力之品,方可挽回。”

故而三味合用,调气血阴阳,补五脏心肝脾肺肾,除疲劳,治五劳六极七伤。

补益地黄煎制法服法:

将炮附子和椒红制作为细末,加入生地黄汁中,以慢火渐熬成煎,盛于瓷盒中。每于饭前以温酒调下半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