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星堆首次发掘记

 风吟楼 2021-04-04
我们都爱地理
爱生活,爱教育,爱地理!家校合作!每天有推送,欢迎订阅!(仲元老胡)
2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这些天,三星堆遗址文物“上新”的消息连连霸屏朋友圈,这个古老神秘的遗址再次轰动世界。网友调侃“其他遗址越挖越明朗,三星堆越挖越惊奇”。“沉睡三千年”的蜀地宝藏,再醒又惊了天下。

“三星堆里面发现了火锅?”图片

“三星堆是外星人文明吗?”图片

“《山海经》里的奇珍异兽在三星堆里挖出来了!”图片

“三星堆为什么叫三星堆?”图片
 
带着种种疑问,让我们穿越回1929年,目睹三星堆与现代人的首次意外会晤
图片

图片

本文共2728字

阅读时间约8分钟

本文作者:张帆

图片
1929年,正值民国初期的春,四川广汉县真武存有一个叫燕道成的村民在家旁边挖蓄水沟,“咣当”一榔头下去,燕道成碰到了硬邦邦的东西,定睛一看,是一块雪白的玉牌。

图片
发现三星堆玉器的燕道成(左)

觉得自己要发财的燕道成带领家人在这个长方形坑道里挖掘了大大小小四百多件的玉器,他并不知道,一个轰动世界的古文明遗址就此面世

图片
燕家挖出的玉器 现藏四川大学博物馆

1934年,华西大学对三星堆进行首次挖掘,但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考古和文物研究由于客观的限制难以为继,这一座古文明宝藏便继续深埋地下。

图片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四川省文物部门的主持下,考古工作者又重新启动了在三星堆的考古工作。当时还没有认识到三星堆遗址的巨大规模,所以将三星堆遗址北部的月亮湾地点和南部的三星堆地点各自当作一个遗址,分别命名为“横梁子遗址”“三星堆遗址”

图片
四川大学考古系冯汉骥教授带领发掘队在月亮湾现场(四川大学博物馆提供)

时间来到了1986年,对中国考古来说,这一年绝对是里程碑式的大年。这年7月18日,广汉的砖厂工人在取土做砖坯时,挖到了一块玉环,1、2号“祭祀坑”就此面世,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图片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祭祀坑布局位置图

无数稀奇的古老宝藏沉酣在地下数千年,甫一面世,天下为奇。体量巨大的青铜神树、庄严神秘的青铜面具等独特文物,多数文物前所未见,揭示了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面貌。

向下滑动查看


1987年,考古工作者提出“三星堆文化”命名,推断其年代相当于夏代晚期至商周之际,次年三星堆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一件件宝藏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文物不言,自有春秋,人们惊讶的发现,上古卷轴记录的神话故事,竟有可能是历史尘封的真实记忆。

四川为人熟知的,除了麻辣鲜香的川菜和征服全国舌尖的火锅之外,还有其高低悬殊的地势。其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古代,蜀地一直作为荒凉艰险之地的面貌出现,“不与秦塞通人烟”。故此,古蜀史向来邈远,仅零星散见于汉晋时期方志、笔记。

千载以来云遮雾绕,扑朔迷离。“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然而,在脍炙人口的《蜀道难》中,我们认为李白用夸张的手法构造的“蚕丛”、“鱼凫”竟就真的现身在了三星堆。

图片
蚕丛
古蜀开国君主蚕丛是神话中的蚕神。据说,此人眼似螃蟹,向前突起,头发在脑后梳成椎髻形状。而三星堆也出土了同样面貌的青铜像,证实了“蚕丛纵目”的传说,李白的诗句也并非空穴来风。

图片
纵目人面具

图片
△鱼凫金杖

继诗词外,更有“荒诞不经”的神话的场景再现。
 
千古奇书《山海经》,其中有很多为人熟知的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该书作为地理志,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一定价值,但几经沧海,个中内容无从考证。

在历史长河中,后人多视其为荒诞不经、神奇壮美的巫书,纵司马迁也不敢说《山海经》中记载的异兽究竟存在与否。

图片
△黄金面具

《山海经》中记载着三棵神树:东方之“扶桑”、中央之“建木”以及西方之“若木”。在东方的汤谷,生长着一株高大的神树——扶桑,上面栖息着十只金乌,九只居于下,一只居于上,十只金乌轮番给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后来,十只金乌趁母亲羲和病时,同到天上,造成人间草木焦枯,民不聊生。于是,便有我们熟知的后羿射日。而在天地的正中,则生长着建木,高及云天,树上结满天花地果,还有龙蛇等攀附其上,是各路天神上天下地的天梯。西之若木则和扶桑一样,也栖息着十个太阳,太阳的光华普照大地。

传说中的这三棵神树究竟是什么样子,却是谁也没有见过。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群,为我们解读这些上古神树提供了参照。
 
图片

三星堆出土了多株青铜神树,最高者达395厘米,是目前国内出土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也是全世界范围内体量最大的青铜文物之一。树的底座为圆盘状,树座呈现穹窿形,犹如一座高耸的神山。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

图片
青铜神树上的太阳鸟

每层树枝皆弯曲横斜,旁逸向下者枝端结着丰硕的果实,向上者枝端则站立着一只雄视四方的太阳鸟。这种形态构造几乎就是《山海经》中扶桑和若木的翻版。而树座上铸造的一条极富特色的龙,其游动的身体与树干串联,又恰似天降神龙的实景雕塑,整株神树造型高大奇美,布局严谨,浑然一体,巧夺天工,又分明具有建木的特征,这表明它是扶桑、建木等神树的一种复合型产物,不仅发挥着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的功能,而且形象地再现了美丽而古老的“十日”神话。

图片

此外那些形状奇特,样式兼具狂放夸张和细腻写实的青铜雕像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甚至有人怀疑是外星文明,但《山海经》中提到的烛龙“直目正乘”,综合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的“神、鬼、人的集合体”却正是如此。更有精卫所化神鸟,与出土的青铜神鸟特征如出一辙。

图片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三星堆中有太多的神秘,对于上古神话的例证,并不仅仅限于此,更有《楚辞》、《淮南子》、《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众多典籍。

图片
△三星堆祭祀区考古现场

对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已经遗失的记忆孜孜以寻,对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来说至关重要。考古的意义,并不只是为了获得惊世文物,而是要理清这些遗址和文物背后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脉络,用考古之光照亮中华文明与远古记忆的深处。

图片

由于古蜀文明基因独特瑰怪,会存在着文化归属性的存疑的声音。但是通过对其文物的研究和对文化的溯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在个性迥异之余,同时存在着交流融合和共性一统。中华文明的源头不是单极的,红山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三星堆文化等黄河流域之外的文化也各具风采,共同汇集成博大精深、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华五千年文明源于多区域文化的发展与交融,始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百川汇流,通过一步步兼容,拥有了传承至今的强大生命力。
 
而当古远的记忆被唤醒,我们也将愈加热爱脚下这片文明厚土。
历史课堂内外
历史课堂内外
立足历史课堂,把握新高考方向,提高大众历史素养!
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