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鄢郢之战(二):白起率军千里大迂回,直插楚国心脏

 双飞金燕子 2021-04-04

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秦国大将司马错率领军队从陇西郡出兵,攻取了楚国的黔中郡 ,楚襄王被迫割让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东南)和汉江以北的土地给秦国。

这就是司马错所提出的著名的“得蜀即得楚”战略思想的真正实践

早在秦惠文王时,司马错在灭蜀之战中,就向秦惠王提出'得蜀即得楚'的战略主张,他认为如果得到蜀地,就能占据上流,俯瞰楚国,对楚国拥有绝对的战略主动地位。所以,司马错打的是一张连环牌。

鄢郢之战(二):白起率军千里大迂回,直插楚国心脏

在其消灭蜀国,彻底平定蜀地后,公元前280年,司马错便率大军由陇西进入四川,然后增补巴、蜀军队10万,接着乘坐大船万艘,载米600万斛,从巴地延涪水南下,进攻楚国。

秦军战胜重重困难,翻越今岷山山脉、摩天岭山脉、云贵高原,出其不意地攻到楚国后方。当时,楚军主力集结西北部秦、楚边境前线,后方空虚,遭司马错突然进攻,楚军猝不及防,损失大片土地,秦军攻占楚国黔中郡。楚顷襄王被迫献上庸和汉水以北地区给秦以罢兵。

司马错提出的得蜀即得楚,是典型的避实击虚战术,据史书记载这是战争史上首次战略大迂回战例,司马错可谓是一位非凡的战略大师。

白起受司马错得蜀即得楚战略大迂回思想的启发,同样采取了避实击虚的大迂回战略攻楚,只是这回进军路线稍加改动,司马错伐楚后,楚国已经有了戒备,

白起校之以计,决定采取直捣楚国统治中心地区的战略方针。

孙子说:“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就是说看起来迂远曲折的途径而达到近直的目的,这就是大迂回战略的精髓,三国时期邓艾的灭蜀之战,就是采用了以迂为直的战略,避开正面直路剑阁,从阴平(今甘肃文县)翻山越岭,一路行军七百里,插入魏国腹地,出其不意,到达四川江油,又避开蜀国主力,直捣成都,灭了蜀国,

白起大迂回,绕远路,以迂为直,达到孙子说的:“致人而不致于人”,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知己知彼”是白起最鲜明的标签,太史公司马迁称赞白起为“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长平之战,料定赵国欲速战,便诱敌深入,邯郸之战,料定战机已失,不能取胜,便抗命不去,

鄢郢之战(二):白起率军千里大迂回,直插楚国心脏

秦国当时出动了两路大军,一路秦军出武关南下,直逼鄢城(今宜城东南),看地图就会发现,一旦秦军突破襄阳,整个鄢城就会暴露在秦军的兵锋之下,无险可守,所以楚军只能依托襄阳与秦军决一死战,南宋也是凭借襄阳拖住蒙古军整整五年,从防御纵深考虑,楚军先调集兵马防御襄阳以北的邓,从地形来看,邓是整个山谷的出口,所以楚军在此集结,背靠襄阳,完成邓、襄阳、鄢城纵深防御,以逸待劳秦军,如果照这样进攻下去,秦军占不到便宜,但这一路大军不是秦军主力,

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白起率另一路大军数万从上庸出发沿汉江东下,攻取沿岸重镇,掠取汉水流域丰饶的粮草补给军需,出敌不意突入楚境。

孙子说: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白起以战养战,取粮于楚,

白起还命令秦国的军队在过河之后拆除桥梁,烧毁船只,自断归路,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信心,破釜沉舟典故提前搬上历史舞台,

孙子说:“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自断退路,置之死地,士兵就没有顾虑,才能激发出最大的战斗力,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为客即离开本国作战,思想就会专一集中,士卒无法逃亡,只能听命死战,主人就是被进攻一方,则无法战胜,这是孙子对离开本国进入敌境作战士兵心里特点的高度总结,

而楚军因在本土作战而有后顾之忧,将士只关心自己的家庭,没有斗志,无法抵挡秦国精锐士卒的猛攻,节节败退。

孙子说:“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是故散地则无战”,在自己本国的境内作战就是散地。为什么称散地呢?就是士兵有退而求其次的心理,士兵很容易就跑回家了,所以大家的战斗意志不强,处在散地就不要轻易跟他正面硬拼,而要坚壁清野,让他抢不到东西,同他打消耗战,

在这种战斗力的强烈反差下,秦国军队在白起带领下势如破竹长驱直入,直插楚军后方,就在秦楚两军对峙于邓的时候,白起军队猛从楚军后方杀入,切断楚军主力与襄阳的联系,迅速攻打并占领了楚国在汉水流域的要地邓(今湖北襄阳北),一直到达楚国的别都鄢(今宜城东南),

鄢城距离楚国都城郢(今荆沙北)很近,是拱卫郢都的军事重镇,楚人早已集结重兵在鄢城,企图阻止秦军南下进攻郢。

秦军在鄢城遭到进入楚境以来最顽强的抵抗,屡攻不克,而秦国军队孤军深入,不宜持久,

孙子说:“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孙子用一日之早中晚比喻军队出战之久暂的士气变化。即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锐不可当,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力量的损耗,士气逐渐怠惰,到了后期,士气衰竭,将士思归。

时间久了,士气衰退对秦军可就不利了,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在实际作战中,只听说将领缺少高招难以速胜,却没有见过指挥高明巧于持久作战的。战争旷日持久而有利于国家的事,从来没有过。

此时的白起需要另想高招以求速胜,

于是利用夷水从楚西山长谷出而流向东南的有利条件,在鄢城西边百里处筑堤蓄水,并修长渠直达鄢城,然后开渠灌城,水入城为深渊,鄢城的东北角经河水浸泡溃破,城中百姓被淹死数十万。

鄢郢之战(二):白起率军千里大迂回,直插楚国心脏

秦军于是占领了鄢城。攻克邓、鄢城后,白起休整部队,补充兵员和军资,同时将秦国的罪人刑徒迁徙到所得邓、鄢两地,以此为进一步攻楚的基地。 又率军攻打并占领西陵(今湖北宜昌西) ,扼住长江,截断郢与西面巫郡的联系。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国,势如破竹,攻陷楚国国都郢,烧毁其先王陵墓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向东进兵至竟陵(今湖北省潜江市东北),楚襄王在兵败后,向东北方溃逃至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被迫迁都于此以自保。

鄢郢之战,秦国大获全胜,白起因战功卓著被秦昭王封为武安君。

此战,秦国占领了楚国西部长江以北(江汉平原西部和鄂西北地区)大片土地,并在此设立南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