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岁反清义士,当面怒斥洪承畴,被清军杀害后至今被人瞻仰

 人之意 2021-04-04

明末,出现了一个少年英雄,17岁被清军杀害。在清军的狱中,他给母亲写了一封书信,其中有这样一首诗: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这掷地有声的诗句,充分表现了作者至死不渝的战斗意志。作者叫夏完淳。

一、随父抗清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松江华亭(上海松江)人,父亲夏允彝是江南的名士。老师陈子龙学识渊博、作风豪迈,是当时东南地区很有名气的文人。那时候,正值明朝末年,朝廷腐败不堪,时局动荡不安。东南地区有一大批读书人,纷纷聚朋结社,议论朝政,抨击时弊。夏允彝、陈子龙二人也组成了一个社,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分析时势。由于父辈们的熏陶,夏完淳从童年起不仅能诗善文,而且还立下了为国献身的志向。

1644年3月,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统治中国277年的明王朝宣告灭亡。而后,清军入关攻占北京,又赶走了李自成。接着清军挥师南下,仅一年多时间,就攻陷南京,逼近浙江。为了抗清复明,明宗室的几个藩王也先后成立了三个南明政权,但真正抗清的力量却在人民群众之中。广大人民群众和一些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奋起进行抗清斗争。当时,夏完淳跟着父亲也投入了这场斗争。

1645年清军攻下南京以后,为了尽快剿灭江南抗清力量,就派在松山战役中降清的原明朝大臣洪承畴总督军事,分兵江苏、浙江各地。夏允彝父子和陈子龙等人决定起兵抵抗。

他们说服了明朝的吴淞总兵吴志葵,吴志葵答应派兵攻打苏州。夏完淳受父亲的安排积极协助吴志葵制定作战方案。战斗开始比较顺利,义军一度攻进了苏州城。后来由于缺少增援,攻进城内的将士被清军团团围住,结果三百余人壮烈牺牲。城外的主力也被清军打散,8月清军围攻松江,义军与清军厮杀3天3夜,终因兵力悬殊被清军打败。夏允彝父子和陈子龙冲出重围,到乡下隐藏起来。夏允彝看到大批的义军壮士阵亡,心如刀割,十分悲痛。又听说清军到处在搜捕他,他不愿落入敌人手中,自投河塘而死。他给儿子留下了遗言,嘱咐夏完淳要继承他未完成的事业。

父亲的牺牲,更激起夏完淳抗清的斗志。1646年春天,他与老师陈子龙、岳父钱枸秘密回到松江,准备再度起兵抗清。他们听说太湖长白荡有一支吴易领导的抗清义军,正在坚持抗清。于是夏完淳变卖了家产,捐献给义军作军饷。自己在义军中当了参谋。义军依靠太湖,神出鬼没,打得清军晕头转向,可由于叛徒的告密,吴易被暗杀,义军也被清军驱散了。

1647年夏完淳、陈子龙等人又策动清朝的松江提督吴胜兆反清。可是,吴胜兆在兵变时,又被早已得到消息的清兵围攻,吴兆胜被杀,陈子龙被俘。陈子龙不愿受辱,在被押往南京的船上,挣脱绳索,跳河自尽。失去了自己尊敬的恩师,和失去自己父亲一样,夏完淳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突然清兵闯入他的住处。他临危不惧,慷慨地说:“天下岂有畏人避祸的夏存古。”说完跟着清兵走出自己的住处。

二、痛斥叛徒

夏完淳被重兵押到南京。洪承畴亲自主持审讯。洪承畴知道夏完淳是闻名江南的“神童”,不易对付。他先用软化手法欲图诱降夏完淳。

洪承畴说: “你小小年纪,哪能懂得起兵造反?恐怕是受了叛乱之徒的欺骗,你要是肯听我的话,归顺大清,我保你高官厚禄。”夏完淳假装不认识洪承畴,厉声反驳道: “你才是叛乱之徒!我忠于朝廷,反清复明,岂能说我反叛?我听说我朝'忠臣’洪亨九(洪承畴的字)先生当年在松山与清军血战,以身殉国,名扬中外。我年纪虽小,说到舍身报国还真不愿落在他后面呢!”这番话驳得洪承畴张口结舌,满身是汗。

 旁边的士兵赶忙出来解围,喝斥夏完淳:“不用胡说,本堂就是洪大人。”夏完淳“呸”了一声,指着洪承畴的鼻子,骂得更凶:“洪先生早已为国牺牲,天下人哪个不知,谁人不晓!皇帝亲自设祭,群臣痛哭哀悼。你这个无耻叛徒,怎敢宫充先烈,污辱洪大人的'忠魂’!” 

夏完淳一席痛骂,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令洪承畴坐立不安,脸色青一阵红一阵,不敢再审问下去,只得命令看守把夏完淳押回牢里去。

三、英勇就义

夏完淳不仅是一个抗清英雄,而且还是一个明末著名的文学家。他在长期的抗清斗争岁月里和80天的监狱生活中,写下了许多慷慨激昂、真切感人的书信和诗文。夏完淳被捕以后,他明知道自己要被敌人杀害,仍和难友一起吟诗作文,完全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在一首诗中高唱:月白劳人歌,霜空毅魂悲。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

刑期近了,他又写下了《狱中上母书》,其中写道: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表现出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

1647年9月,夏完淳和钱梅、顾咸正、刘曙等人一起被押赴南京西市刑场。他昂首挺胸走在最前面。到了刑场,刽子手令他跪下,他誓不屈服,始终没有跪下。敌人拿他没办法,任他站着砍下了他的头颅。夏完淳在敌人的屠刀下结束了他短暂而又悲壮的一生。

夏完淳死后,他的朋友收殓了他的遗体,把他的灵柩运回他的故乡——松江县,安葬在他父亲的墓旁。经过不断地修葺、保护,夏氏父子的墓至今保存完好。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便成群结队来这里瞻仰和凭吊这两位父子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