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有什么用?

 巴拉拉皇家书摊 2021-04-04

图片

有人说,我读了这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有人说,我读了这么多投资书籍,却依然对股市感到迷茫。

我说,你读书的方法错了,如果读书对你的现实生活没用,还不如不读。

中国是个极其注重历史的国家,西方人按照宗教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而中国人的宗教就是历史。以史为鉴不是口号,而是我们国家的优势。

读书读史能建立全局视角和跨越长时间的视角,很多跨越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史经验教训,只能从书里面找到。尤其是那些短期看特别有道理,有诱惑性欺骗性的,但长期看可能造成重大的,甚至毁灭性损失的陷阱。这种教训,如果要靠亲自吃亏去学,那代价是无法承受的。

现在很多人对历史不感兴趣,是因为我们从小的教学方式错了,光背诵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灌输所谓的历史意义,的确是让历史变得很没用。

针对读书方法的问题,宋代史学家吕祖谦有非常精彩而实用的言论。

吕祖谦:人二三十年读圣人书,一旦遇事,便与里巷人无异。

很多人读了二三十年的书,一旦碰到事情,还是不知所措,与庸众没什么差别。“里巷人”是宋朝用语,也就是《乌合之众》一书中所说的庸众。

为什么你读了这么多书,现实中碰到事情,却和庸众一样,只知道发表评论,而提不出半点解决的办法呢?为什么学了这么多知识,最后书还是书,你还是你?

吕祖谦:只缘读书不作有用看故也。

因为你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有用而去读书的。

我们受应试思维毒害太深了,从小就只会记笔记,而不敢对老师提出质疑,除了死记硬背,没有一点理性的思考。这一套应付考试可以,一旦到现实生活或股市中就行不通了。

那到底怎么读书呢?

吕祖谦:何取?观史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而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何处之。如此观史,学问亦可以进,智识亦可以高,方为有益。

读历史,要设身处地的去想,当历史人物碰到某个重要抉择或重要关头时,这时候一定要把书盖起来,想一想如果是你遇到这种事情,你会怎么办?

当你想清楚后,再把书打开,看看历史上这个人是怎么处理的,他最后成功了没有。

我们每个人都只能经历一种人生,而书籍却可以让你经历很多种人生。让我们面对真实生活时,可以更平静。

读历史最怕的就是把古人都想成笨蛋,这样去解释历史太草率了。人性亘古不变,我们今天看到的人世百态,和古人看到的没什么不同。古人的处世经验,和我们也就没什么不同。

举个例子,当年读历史的时候,我看到刘邦带领60万大军在彭城被项羽仅率3万精兵打得大败,感到很不可思议。而历史上的文人给出的解释是,刘邦骄傲轻敌,到了彭城只知道享乐。

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刘邦这么短视,他能够有资格和项羽争天下吗?更何况当时张良、陈平等谋士都在彭城,为什么他们不劝?

刘邦当时并没有蠢到以为项羽会坐视他占领老巢彭城(徐州),刘邦之所以敢在彭城喝酒享乐,是因为他派人防守住了启阳(临沂)傅阳(台儿庄)

两千年后,在同样的地点发生了一场相似的战役,日军和国军围绕徐州打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日军就处在项羽的位置,而国军第五战区的部署和刘邦差不多,总部驻在徐州(彭城),分兵把守台儿庄(傅阳)和临沂(启阳)。

想从北面进攻徐州,必须攻克台儿庄,而国军也正是在台儿庄围歼了日军,取得大胜。我想当时刘邦也抱着这样的想法,更何况项羽连启阳都没有攻克。

图片

战术天才项羽选择了另一条路,他直接绕过了刘邦的正面,经过鲁县直接进攻萧县。刘邦的大本营在西方,他的几路大军也是在萧县会师后才占领彭城,萧县陷落意味着刘邦60万大军的粮道被掐断了。

台儿庄失利后的日军,也迅速调整进攻方面,选择了和项羽一样的进攻路线,国军也赶紧从徐州撤退了。

图片

每当看到这里,我不得不对项羽这个战术天才感到佩服,面对看似绝不可能胜利的局面,他却能做到四两拨千斤、打蛇打七寸,一眼看出致命的要点。

回到前面读书的话题,每当历史人物遇到重大抉择时,你盖住书,多想想你会怎么做。靠这种方法一个案例一个案例去磨砺自己,不但可以让你更了解历史人物,也可以增长智慧。

历史是个磨刀石,用一个个案例磨亮你脑中那把智慧之刀。但是,磨刀石只能是磨刀石,磨刀石不能帮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只有智慧的这把刀可以。

历史事件不会简单的重复,比如你看到上面项羽与刘邦的例子,我们不可能再去指挥一场战斗了,但是出奇制胜、打蛇打七寸的智慧在商业策划中屡见不鲜。

人的焦虑,本质是是来自低维度的认知。某些人生障碍,怎么努力也过不去,但当智慧提升后,会让自己轻松绕过一些低维度的障碍,跳出别人设的局,曾经纠结的都变得无所谓。

最后说个问题:读书是不是越多越好?

那些号称一年读几百本书的人,要么是因为读的书很“水”,要么就是在瞎读、乱说。也可能,他读的只是快餐式小说,那读得再多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是康德的《纯粹的理性批判》,他还能一目十行吗?

还有一种可能,由于长期专注于某个领域,头脑中储存着大量的知识,此时再读该领域的书,可以做到“一目十行”的扫描,会越读越快,因为大部分段落扫一眼就知道在说什么。就好像现在去看小学一年级的书,我们扫几眼就够了。

所以,读书不在数量,在质量。高质量的读多了,速度慢慢就会起来。

晚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