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蛇雕

 沉香弓断魂箭 2021-04-05

蛇雕

蛇雕(学名:Spilornis cheela,别名:大冠鹫),隼形目鹰科蛇雕属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物种。该类动物分布于泰国、缅甸、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中国。 蛇雕为大中型鹰类,头顶具黑色杂白的圆形羽冠,覆盖后头;上体暗褐色,下体土黄色,颏、喉具暗褐色细横纹,腹部有黑白两色虫眼斑;飞羽暗褐色,羽端具白色羽缘,尾黑色,中间有一条宽的淡褐色带斑,尾下覆羽白色,喙灰绿色,蜡膜黄色。其栖居于深山高大密林中,多成对活动,以蛇、蛙、蜥蜴等为食,也吃鼠和鸟类、蟹及其他甲壳动物。

命名者及年代Latham, 1790

拉丁学名Spilornis cheela

鸟纲

蛇雕

蛇雕属

别 称大冠鹫、蛇鹰、蛇鵰、白腹蛇雕、冠蛇雕、凤头捕蛇雕

英文名称Crested Serpent Eagle

隼形目

亚 种21亚种

亚 科雕亚科

脊索动物门

中文学名蛇雕

鹰科

更多

    外形特征

    蛇雕前额白色,头顶黑色,羽基白色;枕部有大而显著的黑色冠羽,通常呈扇形展开, 其上有白色横斑。上体灰褐至暗褐色,具窄的白色或淡棕黄色羽缘,尾上覆羽具白色尖端,尾黑色,具1条宽阔的白色或灰白色中央横带和窄的白色尖端,翅上小覆羽褐色或暗褐色,具白色斑点,飞羽黑色,具白色端斑和淡褐色横斑。喉和胸灰褐色或黑色,具淡色或暗色虫蠹状斑;其余下体灰皮黄色或棕褐色,具丰富的白色圆形细斑。翼下覆羽和腋羽皮黄褐色,亦被白色圆形细斑。幼鸟头顶和羽冠白色,具黑色尖端,贯眼纹黑色,背暗褐色,杂有白色斑点。下体白色,喉和胸具暗色羽轴纹,覆腿羽具横斑,尾灰色,具两道宽阔的黑色横斑和黑色端斑。 虹膜黄色,嘴蓝灰色,先端较暗,蜡膜铅灰色或黄色,跗蹠裸出,被网状鳞,黄色,趾亦为黄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1150-1700g;体长♀590-640mm;嘴峰♂46mm,♀30-43mm;翅♂440mm,♀415-435mm;尾♂275mm,♀250-290mm;跗蹠♂59mm,♀89-100mm (海南亚种)。 

    蛇雕图册
    蛇雕图册

    物种分类

    蛇雕(21亚种)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蛇雕锡默卢岛亚种

    Spilornis cheela abbotti

    2.

    蛇雕尼亚斯岛亚种

    Spilornis cheela asturinus

    3.

    蛇雕苏门答腊岛亚种

    Spilornis cheela batu

    4.

    蛇雕巴韦安岛亚种

    Spilornis cheela baweanus

    5.

    蛇雕爪哇岛亚种

    Spilornis cheela bido

    6.

    蛇雕云南亚种

    Spilornis cheela burmanicus

    7.

    蛇雕指名亚种

    Spilornis cheela cheela

    8.

    蛇雕安达曼岛亚种

    Spilornis cheela davisoni

    9.

    蛇雕台湾亚种

    Spilornis cheela hoya

    10.

    蛇雕马来半岛亚种

    Spilornis cheela malayensis

    11.

    蛇雕印度亚种

    Spilornis cheela melanotis

    12.

    蛇雕尼科巴岛亚种

    Spilornis cheela minimus

    13.

    蛇雕纳土纳岛亚种

    Spilornis cheela natunensis

    14.

    蛇雕巴拉望岛亚种

    Spilornis cheela palawanensis

    15.

    蛇雕婆罗洲低地亚种

    Spilornis cheela pallidus

    16.

    蛇雕琉球群岛亚种

    Spilornis cheela perplexus

    17.

    蛇雕婆罗洲南部亚种

    Spilornis cheela richmondi

    18.

    蛇雕东南亚种

    Spilornis cheela ricketti

    19.

    蛇雕海南亚种

    Spilornis cheela rutherfordi

    20.

    蛇雕明打威亚种

    Spilornis cheela sipora

    21.

    蛇雕斯里兰卡亚种

    Spilornis cheela spilogaster

    更多

    生活习性

    飞行时常选择晴朗的天气,单独或小群随上升热气流旋至空中展翅翱翔,此时稍向前倾的宽长双翼下,一白色横带清晰明显,并发出嘹亮上扬的长呜哨音“忽溜...忽溜...”,为野外辨识主要特征。气候不佳时甚少活动,常停栖于枯木或密林群居。 

    叫声凄凉。主要以各种蛇类为食,也吃蜥蜴、蛙、鼠类、鸟类和甲壳动物。蛇雕是一种珍贵的大型猛禽,春天是蛇雕孵卵抱窝的季节。蛇是一种难以捕捉的动物,由于身体细长、滑溜,很不容易抓牢,而且抓住一部分之后,蛇体的其他部分会反过来卷缠,其巨大的缠力,往往使冒险者窒息致死。如果是毒蛇,还有一副难以抵御的毒牙,更使很多进攻者望而却步,因此专门以蛇为食的动物并不多见。而在蛇雕的跗跖上覆盖着坚硬的鳞片,象一片片小盾牌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能够抵挡蛇的毒牙的进攻;它的身体上长着的宽大的翅膀和丰厚的羽毛,也能阻挡蛇的进攻;它的脚趾粗而短,能够有力地抓住滑溜的蛇的身体,使其难以逃脱。所以当蛇被擒获之后,很难对蛇雕进行反击,这就是蛇雕之所以能成为捕蛇能手的主要原因。 

    蛇雕捕蛇和吃蛇的方式都十分奇特。它先是站在高处,或者盘旋于空中窥视地面,发现蛇后,便从高处悄悄地落下,用双爪抓住蛇体,利嘴钳住蛇头,翅膀张开,支撑于地面,以保持平稳。很多体型较大的蛇并不会俯首就擒,常常疯狂地翻滚着,扭动着,用还能活动的身体企图缠绕蛇雕的身体或翅膀。蛇雕则不慌不忙,一边继续抓住蛇的头部和身体不放,一边不时地甩动着翅膀,摆脱蛇的反扑。当蛇渐渐不支,失去进行激烈反抗能力时才开始吞食。 

    由于捉到蛇后大多是囫囵吞食,不需要撕扯,所以蛇雕的嘴没有其他猛禽发达。但它的颚肌非常强大,能将蛇的头部一口咬碎,然后首先吞进蛇的头部,接着是蛇的身体,最后是蛇的尾巴。在饲喂雏鸟的季节,成鸟捕捉到蛇后,并不全部吞下,往往将蛇的尾巴留在嘴的外边,以便回到巢中后,能使雏鸟叼住这段尾巴,然后将整个蛇的身体拉出来吃掉。 

    蛇雕将蛇吞入之后,往往要停下来,歇一会儿,同时做出一个十分古怪的动作:首先朝着太阳的方向,不断地挺胸和扬头,用呆滞的目光凝视着太阳,就象人在进食的时候被噎住的表情一样。这是蛇雕为了抵抗吞咽下去而又没有完全死亡的蛇体在腹中的扭动,不得不抬头挺胸,用胸部的肌肉去抑制蛇体的活动,同时扩张自己的气管而不至于受到窒息。 

    蛇雕栖息和活动于山地森林及其林缘开阔地带,单独或成对活动。常在高空翱翔和盘旋,停飞时多栖息于较开阔地区的枯树顶端枝杈上。 

    繁殖期4~6月。营巢于森林中高树顶端枝杈上。巢由枯枝构成,呈盘状,每窝产卵1枚,卵白色、微具淡红色斑点,卵的大小为66.3-73.1mm×54-58.2mm,雌鸟孵卵,孵化期35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抚养到60天左右才能飞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