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法律常识大家都知道,我国实行的是“二审终审制”。 通俗说,一个案子,通常有两次机会。 如果一审判决输了,还可以通过上诉,来启动二审,得到一个逆转的机会。 但,逆转的可能性有多高? 改卷前有什么前兆吗? 我们先来看组数据。 因为没有官方数据,公布过二审改判的数量和比例,我们自主动手,查下公开案例数据库。
再以“撤销一审判决”,即所谓的改判,作为关键字,在二审的案例继续搜索,出现1712927条结果。 将两者数据相除,用“撤销一审判决”的案例数量,除以全部“二审”的案例数 得到比例为19.18%,也即“改判率”。 虽然数据提取过程粗糙,逻辑是正确的。得出的数字也接近我们平时圈内内部交流时讨论的数字。 什么概念呢? 如果不服一审判决去打二审,只有19.18%的情况下,是撤销原一审判决的。 注意哦,只是撤销, 不代表就是逆转或支持二审请求了。 因为撤销后,可能直接判了不同的结论,也有可能,是发回原审重新审判。 而撤销的原因,也不完全是判决或事实本身有问题。 也有可能是程序上的瑕疵,比如: 应该追加的第三人没有追加,关键证据没有核实,重要证人没有出庭,公告没有作。 因此发撤销了原一审判决,不代表重新作出的二审判决就会大幅改判。 这也是我们在与二审客户多次强调的一点——二审改判难度非常非常大。 同时,作为普通公民,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占有理且去无辜。 但我们在取得证据和材料后,经过检索讨论,认为原一审判决没有问题,程序适当,也会如实告诉客户。 至于,二审改判前有没有前兆? 作为庭审律师,也试图通过经验总结。 但遗憾的是,并没有。 法官不会当庭作出判决,而在休庭后经过思考、讨论、汇报,通过判决书,作出判断和裁决。 法官作为司法审判方,理应是中立的、理性的、客观的。 法官需要抛弃个人成见、感情偏袒等人性因素,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地作出独立判决。 这就是为什么,正义女神的形象通常是蒙着双眼的。 也正基于此,法官在庭上不会有任何明显可揣测的痕迹,让当事人或律师猜其倾向立场。 很多时候,收到判决书的一刻,才叫玩的是心跳。 因为,完全无法预测原来法官会这么判。 你有不服的一审判决想上诉吗?你经历过二审改判前的任何前兆吗? |
|
来自: 新用户28552981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