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关乎未来的大趋势!

 苦海无涯回 2021-04-05

自从碳中和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下一阶段的一个工作重点后,碳中和这个概念就被市场爆炒,直接“万物皆可碳中和”,我看了很多券商报告,发现在券商报告里好像碳中和各行各业都能受益一样。有人拿这个概念爆炒,也有人对碳中和嗤之以鼻,觉得就是个概念。但其实碳中和并不是虚妄的概念,更不是能让所有行业都受益的万能法宝,他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大趋势,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他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生活,那怎么个影响法?高瓴资本发布了

《迈向2060碳中和——聚焦脱碳之路上的机遇和挑战》

图片

实现碳中和的八大重点领域包括电力、交通、工业、新材料、建筑、农业、负碳排放以及信息通信与数字化领域。在这些领域,投资者应该关注的机会包括:

电力领域:光伏发电中硅片和电池片技术提升、新光伏材料钙钛矿技术以及光热发电技术;风电领域陆上风电的大功率风机、大尺寸叶片开发、海上风电全产业链进一步成本降低以及浮式风电技术的商业化;可接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智能电网改造、微网系统和分布式发电;储能技术的成本降低和广泛应用等。

电力是碳排放的大户,从上面的图我们一眼就看到电力,电力治理是碳中和的重中之重,为什么呢?我国现在发电以火电为主,用炭发电这碳排放自然就大了。那咋办?就得提高其他发电方式的发电占比,水电?潜力太小。核电?太危险。

所以能靠的无非就俩,风电和光伏,这俩未来在能源里面的占比会大大提高,所以关注这俩产业链,没毛病。但这俩有个问题,时间空间分布十分不均衡,怎么说?不是哪里都有风,也不是随时都有风,光伏更不用说,不是每天都能发电,到了晚上没太阳了,难道就没电了?所以这就需要解决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也就是储能技术和电网改造,还有分布式发电。这俩行业技术路线都挺多的,现在还先进的技术说不定过两年就落伍了,这是一个比较风险的点。个人觉得投资机会应该往上游找,找卖铲子的企业。

交通领域:交通电气化(电动汽车、电动卡车等)、更低碳的铁路运输、城市公共交通与低碳共享出行、氢能和生物质燃料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海运和航空领域的低碳技术创新等。

运输也是一个很大的碳排放的点,现在路上的车这么多,二氧化碳排放也少不了。这里面汽车是重点,因为它排放的最多,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这个问题的解决只是时间问题,而比较难解决的点在于航空、海运,你能想象电动飞机电动轮船吗?或者氢能源飞机轮船?这技术都还没成熟,是交通运输解决的难点。这块先跟踪技术进展就行,投资什么的先交给天使投资人做吧。

工业领域:工业领域电气化、钢铁行业更大比例的废钢利用和电弧炉应用、氢能和生物能炼钢技术进步、水泥生产石灰石熟料替代技术等。

工业领域自然也是碳排放的一个重要领域,尤其是水泥和钢铁这两块,更是排放大头,二者加起来直接占碳排放量的30%!这肯定是未来治理的重点,但要怎么治理?钢铁主要就是耗能大,尤其是用铁矿石进行高炉炼钢耗能特别大,电弧炉炼钢好一些,但是需要废钢,成本也高。而排放更低的低碳炼钢方式还没技术突破,要实现碳中和谈何容易!

而水泥就更难了,不仅耗能,而且水泥的原料锻造就会产生碳!所以要想脱碳,连原材料都得变化!这对水泥行业来说简直就是个颠覆性的事件,本来已经明朗的竞争格局很有可能因此变得扑朔迷离,因为大家都不知道,用什么原材料来替代合适。

新材料领域:材料的循环利用再生、生物基材料替代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材料等。

新材料为什么会单独拎出来说?自然是因为现有材料制作过程碳排放太高了,传统石化产品通常由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提纯制造基本化工原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化学合成,这个过程的碳排放是特别高的,这包括什么材料呢?比如塑料、尼龙、合成橡胶这些,都是石化产品。对这些广泛应用的材料进行替代,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都是特别大的。

建筑领域:建筑节能改造、零碳建筑、电气化和多能互补系统、零碳采暖和制冷系统、建筑材料的零碳化等;

现在的建筑耗能也是特别大的,除了建设过程中用的建材像水泥钢铁是产碳大户,还有制冷取暖、炊事都会产生大量碳,所以得开源节流,一方面加强保温效果,保证制冷取暖效率都起来,减少能源浪费,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像工业废热、地热、分布式光伏等来提供能源。

农业领域:化肥和畜禽养殖排放相关减排技术、植物蛋白替代肉类和奶制品、人造肉、精准农业、基因编辑、垂直农业、水产养殖等;

农业主要是养的牲畜会产碳,毕竟得呼吸嘛,然后使用的化肥在制作使用过程都会产碳。这个改造起来特别难,不吃肉还是让牲畜不呼吸?好像都不现实。人造肉的技术还远远没有成熟,要达到肉的口感成本还是需要比较高的。

负碳排放领域:更低成本的碳汇、碳捕集封存和利用(CCUS)、直接空气碳捕集(DAC)等;

这块一个就是多种树,但是种树会受到土地面积的限制。还有就是把产生的碳捕捉后封存起来,别让他乱跑,这块技术现在的成本都很高,需要进行探索。

信息技术与数字化领域:智慧建筑、智慧能源、智慧生活方式与健康、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制造等

信息技术这块自身也会产碳,没想到吧?信息技术的产碳主要在于耗能,这个比较好解决,用绿色能源就行。而同时它却能通过各种技术来降低其他行业的碳排放量,未来还是比较重要的。

综合起来个人比较看好的领域有:电力领域的光伏风能、储能,这两块确定性是最高的,但是技术路线多变,建议买赛道或者买绕不过去的上游;交通领域的电气化,新能源汽车是可实现的路径,但是技术路线同样多变,建议也是买赛道买行业;工业领域现在还无法得知各家的应对方式,只能静观其变,但行业龙头很有可能会借此机会继续提高集中度,建议关注各家龙头的动作;新材料领域传统石化产品的替代品,尤其是成本与之差不多的新材料,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建筑领域,热泵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取暖能耗,是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的路径。还有炊事电气化,对厨房家电有可能会是一个大的机会;信息技术领域,能够降低能耗的信息技术未来需求量将会特别大,建议关注已经有成效的技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