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艺术产品的社会意识形态功能艺术的生产和市场运作都必须强调社会效益。艺术产品通过其特有的文化思想性和艺术特性,对人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艺术产业产品的社会效益关系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关系着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艺术产业运营目的是成功实现,代表着艺术创作的成功、艺术产品在艺术市场中流通的成功、艺术消费的成功,艺术产业运营成功的同时,弘扬了时代主旋律、反映人民内意识要求的艺术精品有利于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精神力量,有利于发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精华,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质。 在艺术消费者进行艺术消费的同时,不断强化审美意识,扩大审美视野,积累丰富审美经验,用艺术的方式掌握世界的能力的同时,享受体验自我、确证自我、完善自我,获得心灵宁静和自由的审美愉悦过程;是不断寻求与创作主体的心灵对话,不断丰富并建构自己的情感世界,品味、把握审美艺象的价值和意义,全身心地沉醉于艺象世界的精神漫游之旅;是使情感得以宣泄和升华,心灵得到净化,从中汲取巨大的精神力量,得到刻骨铭心的审美享受的情感历程;是实现艺术产品的使用价值,内化和提升主体自身的审美能力,丰富人的素质构成,优化生活质量,促进其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作为意识形态文化产业及特殊文化产业的本质要求,是艺术产业响应国家先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需要,它符合了国家的需求、社会的需要、人民的意愿,是艺术产业运营面向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是艺术产业运营发展的重要动力所在。在今天,每个国家都意识到努力维护自身形象的重要性,对于经济持续增长,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来说,国家文化艺术形象的塑造和建设已经被明确的制定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艺术产业,其产品以其在文化艺术交流中特有的交流优势,超越国界、跨越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展示民族创造的成果,宣传民族艺术形象。一个历史时期最高艺术水准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蕴涵浓厚的民族文化,依托了国家经济实力和国家政治地位,它们将随着艺术产业运营目的的实现而不断提升。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有助于艺术产业的再生产、再运作,提高艺术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如一些优秀艺术作品,以生动的人物形象,精美的舞蹈语汇,声情并茂地揭示人性中追寻光明与理想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大梦敦煌》、《依依山水情》,曾获多个奖项、演出超过3000场,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造成轰动的社会效应,艺术项目运营的成功,带来艺术产业运营目的的实现,进而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谢伦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微信公众号:文化工匠 |
|
来自: 不悲不喜assn0e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