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指挥的战斗,3次被写进主席诗词,红军将领中唯一,跟彭总齐名

 快乐老年435 2021-04-05

主席的诗词气势磅礴豪迈奔放,能被主席写进诗词的战斗不多,将领们被写进诗词的就更少了。

我们熟知的,是写彭总英雄气概的一首六言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给彭德怀同志》

他指挥的战斗,3次被写进主席诗词,红军将领中唯一,跟彭总齐名

彭德怀

这首六言诗,起初并不为多少人知晓。到了抗美援朝时,彭总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在朝鲜战场立下卓越功勋,这首诗才流传开来,广为人知。所以,不少人认为这首诗是抗美援朝时主席写给彭总的。

其实,这首诗是在1935年的吴起镇战役后写就的,到抗美援朝时因为彭总敢于战胜美国为首的16国联军,这首诗自然也就广为流传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红军时期,有一位高级将领,跟彭总齐名,他的名字直接被主席写进诗词,他指挥的战斗,有3次被主席写进诗词,这在红军所有的将领中,绝无仅有,是唯一的唯一。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其中的一首,也就知道我们今天缅怀的这位红军英烈了。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他指挥的战斗,3次被写进主席诗词,红军将领中唯一,跟彭总齐名

黄公略

这阙“蝶恋花”里出现的人名“黄攻略”就是这位红军高级将领。我们知道,偏师,就是非主力。黄公略的偏师都被主席如此“借重”,可见其实力实在不可小觑。

那么,这个“偏师借重”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平江起义之后的事情了。平江起义时,彭德怀是独立第一师第一团团长,黄公略是第三团第三营营长。

当时,因为黄公略身份暴露,只好先发动起义。3营驻扎在离县城60里的嘉义镇。起义后,率部向县城进发跟彭德怀汇合。

起义后,成立了红五军,彭德怀任军长,黄公略任13师4团党代表。现在看起来,还不能跟彭总平起平坐。

第五军成立后,遭到敌人的围攻,转战湘赣边界,之后,由彭德怀率领主力上井冈山跟朱毛红军会师,而黄公略则留下坚持游击斗争。

他指挥的战斗,3次被写进主席诗词,红军将领中唯一,跟彭总齐名

黄公略(剧照)

黄公略领导留下的部队,利用游击战的优势,不断发展壮大。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29年8月,彭德怀率部重回湘赣,跟黄公略游击队汇合,新建红五军。彭德怀任军长,黄公略任副军长。

1930年1月,奉上级命令,赣西南各游击队,编为红6军,黄公略任军长,跟红五军在湘鄂赣地区纵横驰骋,令敌人闻风丧胆,至此,二人并称“彭黄”。

这年7月,主席与朱德率红4军、红12军,与黄公略所部汇合,成立红一军团,所辖三个军军长分别是第3军黄公略,第4军林彪,第12军伍中豪。与第3军团总指挥彭德怀并称“红军四骁将”。

到了这年年底,老蒋调集10万大军围攻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役来了,也就有了主席第二次把黄公略指挥的战斗写进诗词里。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有人就奇怪了,这阙词里,没有写黄公略啊。是的,没有出现黄公略的名字,而是把敌军将领“张辉瓒”写进去了。

他指挥的战斗,3次被写进主席诗词,红军将领中唯一,跟彭总齐名

张辉瓒

张辉瓒,国军18师中将师长,老蒋发动第一次“大围剿”时,担任中路右纵前线总指挥,率领18师、50师进攻红军,结果当了红军的俘虏。

而跟张辉瓒对阵的,采取诱敌深入活捉张辉瓒的红军指挥员,就是黄公略。

关于游击战,黄公略可以说是红军第一个实践和理论家,他专门写了本《游击战术》的小册子,这是红军第一本游击战术理论,黄公略可以说是红军游击战开山鼻祖。

把敌人前线总指挥给俘虏了,主席欣然命笔,写下了这阙词。

就这样,老蒋的第一次“大围剿”被粉碎了,第一次“反围剿”取得了胜利。但是,老蒋肯定不甘心失败啊,所以,到了1931年4月,他调集了20万大军,卷土重来。这就是第二次“大围剿”,对红军而言,是第二次“反围剿”。

跟第一次“反围剿”一样,主席又写了一阙词,词牌还是“渔家傲”: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这阙词里,有黄公略吗?当然有,“飞将军”即是也。那么,黄公略怎么又得了个飞将军的美名呢?

第二次“大围剿”,老蒋调集的部队是第一次的二倍,达到20万,气势汹汹扑向根据地。其中,公秉藩的第28师是主力之一。

红军破译了28师的电报,得知第二天一早28师去东固。主席找到黄公略商量看这仗怎么打。他们一同分析,28师去东固有一处必经之路,那就是观音岩。无论走哪条路,都必须经过这里。

观音岩是一处山谷,是一个伏击的最佳之地。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黄公略所部离观音岩太远了,如果平常行军速度,等赶到那里,公秉藩的28师早就过去,连个影子都抓不到。

他指挥的战斗,3次被写进主席诗词,红军将领中唯一,跟彭总齐名

黄公略铜像

黄公略沉思了一会,计算了距离,觉得可以赶在公秉藩28师之前到达观音岩,但必须走一条崎岖小路。

说干就干,他立马找来了当地一位老乡当向导,带领部队展开急行军模式,抢先到达了观音岩进入了伏击阵地。

果然,28师进入了伏击圈,全军覆没。公秉藩怎么也不敢相信,惊叹:“难道红军是从天上飞过来的吗?”

公秉藩自己狼狈地当了俘虏,但他早就换上了普通士兵,称自己是营部书记,蒙混了过去,拿着红军发给的一块路费,侥幸逃脱。

黄公略将军因此得了个飞将军的称号。

1931年9月,老蒋调兵进行第三次“围剿”,黄公略所部将敌52师全部歼灭,令人痛心的是,在组织部队转移时,遭遇敌军飞机袭击,中弹牺牲,时年33岁。

2021年的清明节来临了,这是个缅怀先烈的日子。谨以此文,悼念伟大的军事家黄公略烈士。

革命先烈黄公略永垂不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