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计算机网络
自古以来,简单的手动设备,比如算盘,就帮助人们进行计算。在工业革命初期,各式各样机械的出现,初衷都是为了自动完成冗长而乏味的任务,例如织机的编织图案。更复杂的机器在20世纪初出现,通过模拟电路进行复杂特定的计算。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出现于二战期间。自那时以来,电脑的速度,功耗和多功能性则不断增加。在现代,机械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完全被电子计算机所取代。 ![]()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的学校计算机机房
![]() CPU
主要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机内部电路组成,可以高速准确地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当今计算机系统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万亿次,微机也可达每秒亿次以上,使大量复杂的科学计算问题得以解决。例如:卫星轨道的计算、大型水坝的计算、24小时天气算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在现代社会里,用计算机只需几分钟就可完成。 计算精确度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高度精确的计算。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之所以能准确地击中预定的目标,是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分不开的。一般计算机可以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二进制)有效数字,计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是任何计算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逻辑运算能力强计算机不仅能进行精确计算,还具有逻辑运算功能,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计算机能把参加运算的数据、程序以及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保存起来,并能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执行下一条指令以供用户随时调用。 存储容量大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具有记忆特性,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各类数据信息,还包括加工这些数据的程序。 自动化程度高由于计算机具有存储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所以人们可以将预先编好的程序组纳入计算机内存,在程序控制下,计算机可以连续、自动地工作,不需要人的干预。 性价比高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电脑,越来越普遍化、大众化,22世纪电脑必将成为每家每户不可缺少的电器之一。计算机发展很迅速,有台式的还有笔记本。 历史20世纪前![]() 计算棒
![]() 算盘
早期机械计算设备的祖先包括算盘,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7年的被古希腊人用于计算行星移动的安提基特拉机械。 第一台计算设备![]() 早期计算器
![]() 计算尺
![]() 环式简易计算尺
1801年,法国人约瑟夫·玛丽·雅卡尔对织布机的设计进行改进,使用一系列打孔的纸卡片来作为编织复杂图案的程序。尽管这种被称作“雅卡尔织布机”的机器并不被认为是一部真正的计算机,但是其可编程性质使之被视为现代计算机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查尔斯·巴贝奇于1820年构想和设计了第一部完全可程序化计算机。但由于技术条件、经费限制,以及无法忍耐对设计不停的修补,这部计算机在他有生之年始终未能问世。 约到19世纪晚期,许多后来被证明对计算机科学有着重大意义的技术相继出现,包括打孔卡片以及真空管。德裔美籍统计学家赫尔曼·何乐礼设计了一部制表用的机器,其中便应用打孔卡片来进行大规模自动数据处理。 模拟计算机![]() 全球首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
![]() 1946年,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1930-1940年代,计算机的性能逐渐强大并且通用性得到提升,现代计算机的关键特色被不断地加入进来。 1937年,年仅21岁的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克劳德·香农发表了他的重要论文《对继电器和开关电路中的符号分析》,文中首次提及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他向人们展示了如何使用开关来实现逻辑和数学运算。此后,他通过研究万尼瓦尔·布什的微分模拟器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想法。这是一个标志着二进制电子电路设计和逻辑门应用开始的重要时刻,而这些关键思想启蒙了许多先驱,包括:阿尔蒙·斯特罗格,他为一个含有逻辑门电路的设备申请了专利;尼古拉·特斯拉,他早在1898年就曾申请含有逻辑门的电路设备;李·德富雷斯特,他于1907年用真空管代替了继电器。 沿着这样一条上下求索的漫漫长途去定义所谓的“第一部电子计算机”可谓相当困难。 1941年5月12日,德国工程师康拉德·楚泽完成了他的图灵完全机电一体计算机“Z3”,这是第一部具有自动二进制数学计算特色以及可行的程序化功能的计算机,但还不是“电子”计算机。 ![]() 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复原图
数字计算机![]() 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 麻省理工学院
开发埃尼阿克的小组针对其缺陷又进一步改善了设计,并最终呈现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冯·诺伊曼结构(程序存储体系结构)。这个体系是当今所有计算机的基础。 20世纪40年代中晚期,大批基于此一体系的计算机开始研制,其中以英国最早。尽管第一部研制完成并投入运转的是小规模实验机(Small-Scale Experimental Machine,SSEM),但真正被开发出来的实用机很可能是延迟存储电子自动计算器(EDSAC)。 在整个1950年代,真空管计算机居于统治地位。 ![]() Intel第一批106名员工,最前排两人就是诺伊斯和摩尔
到了1960年代,晶体管计算机将其取而代之。晶体管体积更小,速度更快,价格更加低廉,性能更加可靠,这使得它们可以商品化生产。 1964年到1972年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三代计算机。大量使用集成电路,典型的机型是IBM360系列。 现代计算机![]() Intel无尘室早期照片
1972年以后的计算机习惯上被称为第四代计算机。。 ![]() 采用Intel 4004处理器的Busicom 141-PF桌面计算器
1972年4月1日,Intel推出8008微处理器。 ![]() Apple I计算机
1977年5月Apple II型计算机发布。 1979年6月1日Intel发布了8位的8088微处理器[5]。 1982年,微电脑开始普及,大量进入学校和家庭。 ![]() Commodore 64计算机
1982年2月Intel 80286发布。时脉提高到20 MHz,并增加了保护模式,可访问640 KB存储器。支持1 MB以上的虚拟内存。每秒运行270万条指令,集成了134000个晶体管。 1990年11月,微软发布第一代MPC(Multimedia PC,多媒体个人电脑标准):处理器至少为80286/12 MHz(后来增加到80386SX/16 MHz),有光盘驱动器,传输率不少于150 KB/sec。 ![]() 划时代的奔腾处理器
1995年11月1日,Pentium Pro发布。主频可达200 MHz,每秒钟完成4.4亿条指令,集成了550万个晶体管。1997年1月8日Intel发布Pentium MMX,对游戏和多媒体功能进行了增强。 此后计算机的变化日新月异,1965年发表的摩尔定律不断被认证,预测在未来10-15年仍依然适用。 原理尽管计算机技术自20世纪40年代第一部电子通用计算机诞生以来以来有了令人目眩的快速发展,但是今天计算机仍然基本上采用的是存储程序结构,即冯·诺伊曼结构。这个结构实现了实用化的通用计算机。 存储程序结构将一部计算机描述成四个主要部分:算术逻辑单元、控制电路、存储器及输入输出设备。这些部件通过一组一组的排线连接(特别地,当一组线被用于多种不同意图的数据传输时又被称为总线),并且由一个时钟来驱动(当然某些其他事件也可能驱动控制电路)。 概念上讲,一部计算机的存储器可以被视为一组“细胞”单元。每一个“细胞”都有一个编号,称为地址;又都可以存储一个较小的定长信息。这个信息既可以是指令(告诉计算机去做什么),也可以是数据(指令的处理对象)。原则上,每一个“细胞”都是可以存储二者之任一的。 算术逻辑单元(ALU)可以被称作计算机的大脑。它能做两类运算: 第一类是算术运算,比如对两个数字进行加减法。算术运算部件的功能在ALU中是十分有限的,事实上, 一些ALU根本不支持电路级的乘法和除法运算(由是用户只能通过编程进行乘除法运算)。第二类是比较运算,即给定两个数, ALU对其进行比较以确定哪个更大一些。 输入输出系统是计算机从外部世界接收信息和向外部世界反馈运算结果的手段。对于一部标准的个人电脑,输入设备主要有键盘和鼠标,输出设备则是显示器、打印机以及其他许多后文将要讨论的可连接到计算机上的I/O设备。 控制系统将以上计算机各部分联系起来。它的功能是从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中读取指令和数据,对指令进行解码, 并向ALU交付符合指令要求的正确输入,告知ALU对这些数据做哪些运算并将结果数据返回到何处。控制系统中一个重要组件就是一个用来保持跟踪当前指令所在地址的计数器。 通常这个计数器随着指令的执行而累加,但有时如果指令指示进行跳转则不依此规则。 20世纪80年代以来ALU和控制单元(二者合称中央处理器)逐渐被集成到一块集成电路上,称作微处理器。 这类计算机的工作模式十分直观:在一个时钟周期内,计算机先从存储器中获取指令和数据,然后执行指令,存储数据,再获取下一条指令。这个过程被反复执行,直至得到一个终止指令。 指令集合一般可以分为四类:
指令如同数据一样在计算机内部是以二进制来表示的。比如说,10110000就是一条Intel x86系列微处理器的拷贝指令代码。 某一个计算机所支持的指令集就是该计算机的机器语言。因此,使用流行的机器语言将会使既成软件在一部新计算机上运行得更加容易。所以对于那些机型商业化软件开发的人来说,它们通常只会关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机器语言。 更加强大的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服务器可能会与上述计算机有所不同。它们通常将任务分担给不同的CPU来执行。今天, 微处理器和多核个人电脑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超级计算机通常有着与基本的存储程序计算机显著区别的体系结构。它们通常有着数以千计的CPU, 不过这些设计似乎只对特定任务有用。在各种计算机中,还有一些微控制器采用令程序和数据分离的哈佛架构(Harvard architecture)。 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I/O)是对将外部世界信息发送给计算机的设备和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外部世界的设备的总称。 这些返回结果可能是作为用户能够视觉上体验的,或是作为该计算机所控制的其他设备的输入:对于一部机器人,控制计算机的输出基本上就是这部机器人本身,如做出各种行为。 ![]() 用打卡读孔方式完成数据写入
![]() 世界上第一个鼠标
![]() intel 2.5英寸固态硬盘
今天,国际互联网成就了数以千万计的计算机彼此间传送各种类型的数据。 主要分类计算机的种类按照其用途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 按运算速度分类法,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和微型计算机,微型机就是我们用的台式机,笔记本 按照所处理的数据类型可分为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和混合型计算机等等。 超级计算机![]() 天河超级计算机
![]()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服务器![]() 服务器
工作站![]() 德国zahner im6电化学工作站
![]() 工作站进行工程设计
无盘工作站是指无软盘、无硬盘、无光驱连入局域网的计算机。在网络系统中,把工作站端使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被全部放在服务器上,系统管理员只要完成服务器上的管理和维护,软件的升级和安装也只需要配置一次后,则整个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就都可以使用新软件。所以无盘工作站具有节省费用、系统的安全性高、易管理性和易维护性等优点,这对网络管理员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无盘工作站的工作原理是由网卡的启动芯片(Boot ROM)以不同的形式向服务器发出启动请求号,服务器收到后,根据不同的机制,向工作站发送启动数据,工作站下载完启动数据后,系统控制权由Boot ROM转到内存中的某些特定区域,并引导操作系统。 根据不同的启动机制,比较常用无盘工作站可分为RPL 和PXE。RPL 为Remote Initial Program Load 的缩写,此技术常用于Windows95 中。PXE 是RPL 的升级品,它是Preboot Execution Environment的缩写。两者不同之处在于RPL 是静态路由,而PXE 是动态路由,其通信协议采用TCP/IP,实现了与Internet 连接高效而可靠,它常用于Windows98、Windows NT、Windows2000、Windows XP中 。 集线器![]() 16路rs485集线器
交换机![]() 华为交换机
路由器![]() 小米无线路由器
交换机、路由器是一台特殊的网络计算机,它的硬件基础CPU、存储器和接口,软件基础是网络互联操作系统IOS。 工业控制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是一种采用总线结构,对生产过程及其机电设备、工艺装备进行检测与控制的计算机系统总称。简称工控机。它由计算机和过程输入输出(I/O)通过两大部分组成。计算机是由主机、输入输出设备和外部磁盘机、磁带机等组成。在计算机外部又增加一部分过程输入/输出通道,用来完成工业生产过程的检测数据送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将计算机要行使对生产过程控制的命令、信息转换成工业控制对象的控制变量的信号,再送往工业控制对象的控制器去。由控制器行使对生产设备运行控制。 个人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包括台式机、电脑一体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平板电脑等。 ![]() 台式机
![]() 苹果一体机
![]() ThinkPad Carbon X1
掌上电脑是一种运行在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内嵌式应用软件之上的、小巧、轻便、易带、实用、价廉的手持式计算设备。它无论在体积、功能和硬件配备方面都比笔记本电脑简单轻便。在掌上电脑基础上加上手机功能,就成了智能手机(Smartphone)。 ![]() Surface Pro 3
量子计算机![]() 中科院研制的量子计算机
![]() IBM宣称研制出第一台商用量子计算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