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破石的功效与作用:祛风利湿,活血通经

 用户08204546 2021-04-05
图片

穿破石

穿破石,桑科柘属植物构棘,以根入药。产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疏林下或灌丛中。有止咳化痰,祛风利湿,散瘀止痛等功效。

穿破石图片

图片

穿破石植物图片

图片

穿破石中药图片

图片

穿破石植物图片

穿破石简介

药材名:穿破石

拼音:Chuān Pò Shí

别名:葨芝、金蝉退壳、黄龙退壳、牵牛入石、金腰带、黄蛇根、山荔枝、千重皮,柘根,川破石,地棉根

来源:桑科柘属植物构棘,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性状:干燥根呈圆柱形,极少分枝,粗细不一,粗者可达5~6厘米。外表栓皮橙黄色或橙红色,有细密横皱纹,菲薄如纸,极易脱落;栓皮脱落后,表面现灰黄色,并有棕黄色或橙黄色斑块。质坚硬。横切面皮部薄,纤维性,木部发达,黄色,满布细小密集的针孔状导管,中心或有小的髓部。以皮色黄、根条匀、无须根者为佳。

化学成分:小柘树根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类。

性味:味淡;微苦;性凉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禁忌:孕妇忌服。

穿破石的功效

止咳化痰,祛风利湿,散瘀止痛。用于肺结核,黄疸型肝炎,肝脾肿大,胃、十二指肠溃疡,风湿性腰腿痛;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

穿破石的作用

抗结核菌作用

试管中,采用改良苏通半流体琼脂培养基,接种强毒人型结核菌(H37RV),其最低抑菌浓度为6.3-12.5μg/ml。体内抗菌试验表明,给感染结核菌小鼠第2日开始给予柘木注射液1.5g/只,每日1次,至对照组半数动物死亡时停药,可显着延长感染小鼠的半数存活时间。

穿破石的用法

内服:0.5~1两。--《全国中草药汇编》

外用:适量,根皮捣烂敷患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或浸酒。--《中药大辞典》

外用:捣敷。--《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9~30g,鲜者可用至1209;或浸酒。--《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捣敷。--《中华本草》

穿破石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肺痨,风湿

穿破石、铁包金、甘草。同煎服。(《广东中药》)

2、治体虚白带

柘树根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3、治挫伤

葨芝根和糯米捣敷。(《浙江中药资源名录》)

4、治耳久聋鸣,或有汁出,皆由肾虚, 致多年不瘥

故铁三十斤(烧令赤,以水五斗,渍铁三宿,澄清),菖蒲七斤(切,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 柘根三十斤(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上药,合成一石五斗,用米二石,并曲三斗,酿如常法,侯酒熟即开,用磁石三斤,捣罗为末,纳酒中,渍三宿。日夜恒饮之,取醉为度,候听闻人语乃止。(《圣惠方》铁浆酒)

5、治小儿心热,重舌,鹅口

柘根(锉)五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更煎,取五合。细细敷之,数数为之。(《千金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