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州杂谈 039:浅谈泉厦漳台闽南话口音的形成

 超人的旅途分享 2021-04-05
如今的中国人听闽南话,觉得它是跟普通话完全不搭边的谜一般的语言。但是,你可知道闽南话就是唐朝的普通话?闽南人口的主要构成是晋唐时期的中原移民由于闽南偏安一隅,远离中原地区,历朝历代都没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没有受到北方胡化汉语的影响和冲击,闽南话反而保留了许多晋唐古音,堪称古汉语中的活化石。所以,用闽南话来吟诵唐诗比现代普通话来的更加押韵。甚至,在广泛受唐朝汉语影响的日语中,直到今天还有一些词语发音跟闽南话是一模一样的,比如:世界(Se Kai) 。

为什么闽南话会形成今天的这么多口音?因为闽南的历史,就是一部移民,再移民的历史。从最初从中原移民到闽南的先民,到后来再迁徙到其他地区,除了闽南地区讲闽南话之外,台湾、潮汕、浙南、雷州半岛、海南,以及东南亚各国都是属于闽南语系的,全世界使用闽南语的有7000多万人。这次,我将集中跟大家分析泉州、厦门、漳州、台湾这几个地方的闽南话口音的形成。

闽南语系为蓝色和紫色部分

闽南语的支系皆源于泉州漳州音系,但依分化时间的早晚、地理隔阂、漳泉音演变等因素,出现了不等的差异和变化。

闽南语的第一次形成是中原避乱的移民潮:第四世纪晋朝人移居入闽,部分初级泉州话的形成于晋朝五胡乱华时期(西元304-439年),异族入侵中原,在西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的时候,中原(河南一带)的衣冠八族(詹林黄陈郑丘何胡)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晋江等流域一带,他们把当时的中原语言(比如,有身、瞑、鳖、斟酌、鼎、箸等)带过来,后来称作“泉州话”。但这次数量很少 ,移民多留在闽江和木兰溪流域。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析晋安郡南部置南安郡,以保持闽疆南部安定取称,治所在今南安市丰州镇,领晋安等三县,辖今之厦门、莆田、泉州、漳州一带,但不久就被撤销,直到200多年后的唐朝中期,又在今泉州市区第三次置武荣州,不久改名泉州,泉州市区一带的建制才稳定下来。

汉人南迁图

闽南语的第二次形成是征讨蛮族的军事移民: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囝屯垦漳州,漳州话的初步形成于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福建南部蛮夷祸乱不安,朝廷派陈政、陈元光父子(郡望河东)南下平乱,平乱了后屯兵伫即马的漳州一带,亦包括今天龙岩地区新罗,漳平一带,这批人带来七世纪的中古汉语。唐代设立漳州前不过几千户人家,这些人应为唐朝可以控制的农业户口,在他们之外还有少数蛮僚生活于漳州南部山区。陈元光所率领的唐朝军队与蛮僚为争夺漳州控制权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双方交战的最后结果,唐朝控制了漳州沿海平原等广大地区,而蛮僚最终被平定。

闽南语的第三次平乱的军事移民:唐代末年,中国发生黄巢之乱(公元878年),唐代光州固始县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南下平乱,平乱了后王潮被封做福建威武军节度使。即此批人阁带来九世纪的中原话,泉州话形成。关于泉州话,我在先前写过一篇《泉州话是很Fashion的国际范语言?》(点击链接浏览),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

无论是开漳圣王,还是开闽三王,都是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县,但是年代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虽然近似的中原话,又略带有不同的口音。

开闽三王

那么,台湾口音的闽南话是如何形成的呢?闽南渔民很早就在澎湖和台湾北港一带捕鱼狩猎,并有人陆续定居下来,但大规模的迁徙则是在17世纪的郑芝龙、郑成功时代以农业开垦为目的的有组织的移民。此后数百年间,闽南人频繁往返泉台两地,绵延不断。泉州人入台时间最早,基本上分布在台湾西岸沿海地区的几个重要城市、港口及附近的乡村。漳州人在17世纪末,施琅平台后也大量迁入台湾,分布于距海较远的丘陵地带和各条河流的中上游流域。

泉州人和漳州人的蜜月期并不长,台湾从一开始的荒芜之地,到后来大力发展农垦,族群之间的生存空间逐渐扩大,并产生交叉,最终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先来後到的土地分配、灌溉水权、争取垦地、建屋盖庙等等。从18世纪开始,泉漳两地人发生了长达两百年之久的械斗。械斗加速了泉漳两地之间语音的交流和融合,于是台湾口音就成了泉州口音和漳州口音的混血儿,依据地区的不同,要么泉州口音多一点,要么漳州口音多一点。

最后来说厦门,厦门的历史就远不如泉州和漳州悠久了,从福建建制以来,一直都是属于泉州的行政管辖范围,一直到1933年才设市。在明代之前的厦门表现并不突出,只是泉州港的外围辅助港口。厦门古城嘉禾岛屿,直到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永宁卫的中、左两个千户所移驻嘉禾屿,并筑厦门城,才有现在的名称。此后,郑芝龙、郑成功也以厦门作为军事基地和贸易港口,这时的厦门话口音以泉州口音为主。

厦门话口音的改变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厦门成为《南京条约》中规定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在1843年厦门开埠之后,正式进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贸易的对象从东亚、东南亚扩大到了西方,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急需引入大量人力资源。由于受限于交通方式,那时远处的移民不方便过来,所以旁边的泉州人和漳州人大量涌入厦门。在通过一百多年的交流和通婚之后,厦门话跟台湾话一样,变成了泉州话和漳州话的混血儿。

看到这里,你不由得有点纳闷了,如今最流行的闽南话为什么不是更古老的泉州口音或者漳州口音,而是年代并不久远的厦门口音和台湾口音呢?

从中国大陆方面来说,自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当时台湾人口有近600万,蒋介石带来的外省人只有100万。从此两岸进入对峙阶段,其中仅有一水之隔的金门岛和大嶝岛仅有6公里距离。为了让台湾地区民众能够听得懂对台宣传,大陆方面只好选用跟他们口音最相似的厦门口音闽南话,通过重达1吨,号筒长5米的号称世界之最的大喇叭向对岸喊话,有效传声距离可达12公里。

后来,厦门成为中国的经济特区,逐渐成为福建省的文化中心和旅游名片,有了更高的曝光度,厦门口音的闽南话就更多地被国人所熟悉。

大嶝岛上的喇叭

另一方面,随着两岸局势趋于缓和,台湾地区的娱乐业开始蓬勃发展,无论是闽南语歌曲,还是电视连续剧,或是综艺节目,都在中国大陆一度流行,成为几代人心目中的怀旧经典。台湾的影视作品和歌曲成为大部分人接触和认识闽南话的途径,台湾口音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时至今日,哪怕是不懂闽南话的外地人,都能够多少哼上几句耳熟能详的闽南语歌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