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3-101

 草木帮 2021-04-06
今天主要讲痰饮病。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个大概对痰饮的认识,其中有大量类比帮助了解,不代表实际情况。
另外分享一个我最近的小医案,前一段时间一个亲戚来我家,带着6岁的孩子,有小便失禁的问题,孩子各方面都挺好的,活泼好动,已经上幼儿园了,就是控制不住小便,经常尿裤子,平时吃饭也不好,看舌苔稍微有一点白厚。想到不久前记得笔记是遗尿用肾着汤,补中焦来强下焦,刚好这个孩子又不是很爱吃饭,就用肾着汤稍微减量加了焦三仙,鸡内金这些,方子很小也不苦,只开了7副,最近孩子妈妈反馈效果非常好,基本上没有尿裤子的现象,而且饭量也长了很多。
《伤寒论》就是有一个神奇的地方,经常可以学到哪里,恰好就碰到这样的病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我好多方子的运用经验都是这样积累下来的,就像解出来一道数学题一样开心。而且实际用过以后是一生都不会忘记的。好像叔叔说的,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各位同仁,如果有验方的话,也可以私信我一起讨论,希望我们一起进步,当医生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下面开始说正文。
痰饮概述
痰的概念大家大概都知道,就是属于那种粘粘稠稠比较热上火的,体积比较小的死水。
饮的概念是比较稀的死水,体积比较大片。
那同样是死水,和水毒有什么关系呢?比如说真武汤的水毒,它是一种虽然是死水身体代谢不了,但是还是在正常的渠道中的。痰饮就属于这种死水,已经溢到身体的组织缝隙之间了,会导致人有咳嗽、咳痰,甚至胸膜炎,关节炎,癫痫等等这种疾病。
痰饮的分类
一.痰饮:好像是己椒苈黄丸的这种症状,就是有一些腹水的现象,水从血管里面伸到腹腔里去了,肠道会咕噜咕噜响(现代疾病可能是肝硬化腹水,很多营养液不能吸收,变成腹水,以至于以前有治疗方法是回收腹水给自体输液,因为腹水其实是一些营养液)。
二.悬饮:胸膜炎、胸腔积液,咳嗽会有扯痛感,典型的是十枣汤。
三.溢饮:吹冷风后手脚酸痛,好像皮肤和肌肉之间有小细的痰饮(这个时候拔罐会缓解),也可以服用大青龙汤。
四.支饮:类比的话是血管里面有痰饮死水,是不是可以对到血脂高,动脉硬化,肺源性心脏病,心衰之类?这个存疑,大家还是看症状吧。
症状是有胸口闷,咳嗽,呕吐,头晕,心脏病这一类,后面会具体再讲,不过这个确实涉及到很多心脑血管方面的症状。
主要治疗方剂是木防己汤,泽泻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小半夏汤这一类。
治疗痰饮的原则
治疗痰饮最重要的是治疗体质,而不是去痰,需要把容易产生痰饮的这种气虚、脾虚,甚至肾虚的体质调节好,才能不生痰。
痰病的体质
痰病的体质大家可以自测一下,就是平时容易头晕,恶心,失眠,容易受到惊吓 ,脸色焦黄(也有的人脸色就像涂一层蜡一样,有一点光泽),有黑眼圈,而且可能左边眼睛黑眼圈更严重一些,下眼袋比较严重,容易浮肿,皮肤不太紧绷,甚至皮肤底下可以摸到一颗一颗的不平的这种感觉。容易胖(感觉这点很多人要对号了,但是实际上是那种虚胖),身体局部一个小地方特别容易发冷发麻,这种体质虽然容易生痰,但是时间很长也不会太恶化,“久病而形体不衰”,好像现在的亚健康一样,平时身体有很多不舒服,但是真的也不是很严重的病。
容易把到滑脉。
条文
桂林本伤寒论14.26
【问曰】饮病奈何?
【师曰】饮病有四:日痰饮,日悬饮,日溢饮,日支饮。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为痰饮,水流胁下,咳唾引痛,为悬饮;水归四肢,当汗不汗,身体疼重,为溢饮;水停膈下,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为支饮。
解释
这一条主要讲的痰饮的分类,前面已经写过了。
这里主要解释的是素盛今瘦,这涉及到一个痰饮病人的体质,一般都是有气虚,然后导致脾虚,最后甚至导致肾虚,水运化机能不好才能导致水代谢不良,有死水变成痰饮。
有这种体质的人,一开始都是脾胃运化不动,水代谢不动,堆起来就容易变胖,但是时间长了以后,脾胃甚至肾的机能都不好,不能吸收营养,所以人会变瘦(肝硬化腹水这种症状就比较明显)。
还有一点就是,支饮有可能会身上发肿(肺源性心脏病?)其他的三种饮病身上不会肿。
桂林的伤寒论14.27
水在心,则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必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则少气身重;水在肝,则胁下支满,嚏则胁痛;水在肾,则心下悸。
解释
这里和五脏水做一个鉴别,五脏水是五脏的功能不足导致的有水。
而水在五脏是水在五脏的位置。
比如说水在心下,会有心下硬邦邦的,发闷,短气,发喘,不想喝水的症状,一般用苓桂术甘汤,更严重一点,用木防己汤。
水在肺,会吐稀稀的痰,一般是用小青龙汤。
水在脾,会有运化不良的状况,消化轴太湿,所以身体会沉重。
水在肝,比较像悬饮的症状,胁肋会有满,撑,塞,甚至扯痛的感觉。
水在肾,有点像真武汤的症状,会有心悸或奔豚症状。
这一条又是在讲病机,所以看看就行了。
桂林本伤寒论14.28
心下有留饮,其人必背寒冷如掌大,咳则肋下痛引缺盆。
解释
这一条是说,身体有痰饮可能会产生的症状。
背上有很多重要的腧穴,如果身体有很多痰饮,导致能量不通,会有背上感觉冷的症状。
其实延伸一点,我们前面呕吐那篇,容易呕吐的人,就是有痰饮的体质,用小半夏汤。咳嗽喜欢咳稀痰的,用小青龙汤。胸胁扯痛的,是十枣汤证,这些都是常见的痰饮体质导致的病症。
桂林本伤寒论14.29
胸中有留饮,其人必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
解释
这一条讲到有点像是小青龙汤主的溢饮。
溢饮分两种,有吹到冷风导致四肢关节疼痛的,那种是大青龙汤比较有效。
而像本条讲的,胸中有留饮,好像是肺部出了问题,导致短气,水运化不良而口渴,同时因为气血运行不调,所以四肢也会疼痛。这种是要解决胸中留饮,所以用小青龙汤比较好。
痰饮除了会导致四肢痛的话,也可能会产生痛风石或者形成痰核(小脂肪瘤的样子)。这种经络的痰饮,是用小续命汤之类的方子,或者是玉真散之类。
补充一个痰饮导致的四肢痛和风湿,痛风的鉴别。
1.痛风会比较痛,而且会有黄汗,肿,发热的症状。而经络的痰饮没有这些症状。
2.风湿病脉会比较浮,随气候发,经络的痰饮没有气候上的差别。
桂林本伤寒论14.30
夫平人食少饮多,水停心下,久久成病,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脉偏弦者饮也。
解释
这一条讲的是脾胃不好的人,但是平时爱喝冷饮,时间长了水代谢不良会加重,可能会发生心悸,短气这一类的病,更多的对到肾阳虚的真武汤证。
两手脉弦的,多考虑寒证真武汤这一类。(这里也有另一种说法是,阳虚的很厉害可能会导致一条脉变成两条)。
单侧手脉弦的,多考虑痰饮,苓桂术甘汤。
金匮要略12.13,12.14
12.13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
12.14支饮亦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解释
肺脉不容易弦,一般是浮,就像是小青龙汤这些有痰饮还是浮脉为主。人的症状就是气短喘气。
支饮好像是痰饮在血管的内侧,不像是其他的饮病,痰饮压在肌肉组织或者其他血管外部的地方,会导致血管紧绷(象征说法),支饮会有胸口闷、憋胀、不能躺,短气这种心脏疾病的感觉。
金匮要略12.16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解释
这条是讲治疗痰饮的思路是要从调体质治疗开始,不能只去痰,需要用温药把他生痰的体质调好。
桂林本伤寒论14.31 金匮要略12.18
【桂林本伤寒论14.31】夫短气有微饮者,当从小便去之。
【金匮要略12.18】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解释
这里讲到一个去痰饮的万能方了,如果痰饮不是很严重的话,用苓桂术甘汤去痰饮就很好,苓桂剂帮助身体水气运化,可以把很微小的痰饮代谢出去。
当然要从强肾这种根本上来治的话,还是用肾气丸。这里要注意一点,大部分痰饮病人胃口不好,肾气丸是地黄剂,有碍胃的说法,但是也有一个矛盾的点,就是有的病人吃肾气丸胃口会更好,因为增强了肾的功能。这里就要看实际情况了,如果吃肾气丸会觉得消化不良的话,就先用苓桂术甘汤。
桂林本伤寒论14.33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脉沉弦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解释
前面讲到心脏疾病,基本上都归到支饮,胸痹大概会想到木防己汤,但是陈慎吾教授就说,他常常用苓桂术甘汤去治心脏病,他认为心脏病是痰饮压出来的病,桂枝甘草组可以温通心阳,茯苓白术组可以把水代谢顾好。而且本方还合并头晕症状,我觉得这是一个和木防己汤证的鉴别点吧。胸胁支满是胸部闷胀,没有达到扯痛。
眩晕鉴别
说到眩晕就要说到泽泻汤。泽泻汤就是好像血管里面有死水的那种眩晕,所以站着坐着都一样晕。
苓桂术甘汤,好像是清阳不升,被痰压着,所以是站起来那一下会觉得晕的很厉害。
苓桂术甘汤的禁用证
肺胃偏热,咳痰发黄,干咳。也就是上焦上火的不能用,毕竟这是温药。
推扩用法
1.咳嗽,膀胱咳,也就是咳嗽的时候会遗尿,苓桂术甘汤是特效药之一,苓桂剂帮助膀胱气化。当然也可以用真武汤加生脉散。
2.眼睛痛或者发炎可以用苓桂术甘汤加车前子。
3.眼睛忽然看东西不清楚,或者假性近视,可以用苓桂术甘汤加车前子,细辛,黄连。
4.怀孕期间的呕吐,也可以用苓桂术甘汤。
5.刚刚说到的头晕,如果喝泽泻汤很难鉴别的话,就先吃苓桂术甘汤,如果不好的话再换泽泻汤也可以,这两个方剂都是需要吃时间比较久的药。
6.调痰饮体质,就是从气虚,脾胃虚开始慢慢形成痰饮的这种体质,苓桂术甘汤优先考虑。
7.日本人治疗脚软不能走路的方,也就是萎证,因为《伤寒论》曾经写过,有痰饮体质的人会“久而成萎”,可能是痰饮会导致气血不通,久而久之变成萎证,大家也可以借鉴这个思路,但是我们中国人的中医会说,“治萎独取阳明”,就是肺胃太干,这个和苓桂术甘汤就有冲突,所以辩证是否肺胃热还是痰饮很有必要,好在这点很容易鉴别,只要注意其他的症状就可以了。
8.可以用在十枣汤的轻症。
9.一些小毛病,比如说胸闷,脸色容易发黑,有气上冲胸,好像奔豚,身体的肌肉有时候跳动一下。这些大概都可以考虑苓桂术甘汤。
桂林本伤寒论14.32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甘遂半夏汤主之。
解释
甘遂半夏汤的主证。气喘病的病人同时有胃胀和拉肚子,而且可能越拉越胀。
象征说法:有可能是上焦有痰饮,被粘着下不来了,要用大陷胸汤的法,用甘遂把粘住的那个东西剪断,把痰饮给拽下来,芍药加大拉到下焦的力道。
煮服法
要加蜂蜜缓和甘遂药性,甘遂反甘草。
金匮要略12.19
脉浮而细滑伤饮。
解释
叔叔解释说,脉浮而细滑比较表层,可能这个伤饮的状态是喝了冷水或者是吹了冷风导致的溢饮,不是慢性病。
金匮要略12.20
脉弦数有寒饮冬夏难治。
解释
这一条是讲的患者有寒性的痰饮,但是体质又是阴虚发热,用药寒热就不好用,需要均衡一点,可以用温胆汤,小陷胸汤这种寒热比较均衡的药。
金匮要略12.21, 12.22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解释
脉沉弦说明悬饮在里,扯动感强烈的,一般是用十枣汤,而且胸腔积液比腹水好用。
用药比例是芫花1:甘遂2:大戟3
如果十枣汤用量过多导致拉肚子太厉害,可以服用冷稀饭缓和药性。
金匮要略12.23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解释
溢饮的治疗方法是发汗,用大小青龙汤。叔叔特别提出,这种痰饮发汗会有腐臭味,因为是死水。
鉴别点:
大青龙汤主要治疗的是痰饮散在肌肉的四肢疼痛。严重到可能会有手脚肿,但是手脚不发汗,可能会身上出汗,身体沉重,更偏于感冒吹冷风这种或者是关节炎都有效,但是排除免疫类的关节炎。
小青龙汤,主要是对于肺部的痰饮更有效,比如说喝了大量冷水或着凉以后造成的咳嗽吐稀痰。
金匮要略12.24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去石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解释
接下来是支饮,症状主要有咳嗽,气喘,胸闷,心下痞硬(可能是淤血型肝肿大),脸色黄而晦暗,浮肿,有淤血斑,左眼黑眼圈严重,脉沉紧,小便不利。(我个人觉得非常像右心衰)
用石膏和芒硝把痰化掉,生石膏是可以化有牵丝状态的痰,芒硝可以化更粘稠一点的。(如果从右心衰来想的话,血液里面应该是很缺氧的,木防己,生石膏和芒硝可能会帮助利尿,减少心脏负担吗?帮助自己记忆,只是大致想象一个象征感觉,欢迎大家吐槽)
桂枝人参,可以强心复脉。
肺心病,心源性哮喘或者是心脏瓣膜病,隔间病,可以用石膏拌粉加茯苓。(这里就感觉更能验证石膏是可以去掉心脏多余的一些东西的)
肺气肿,心衰,可以把木防己汤和真武汤一起开,效果不错。
桂林本伤寒论14.37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解释
支饮的另一种类型,如果说刚才的木防己汤是死水堆积在心脏、肺部血管的话,泽泻汤的死水可能就是堆积在全身比较多。
比如说它经常的一个主证就是头晕,可能是真武汤那种肾阳虚体质导致的身体死水过多,脑部缺氧而头晕(高血压头晕)。
也可以堆积在耳朵,导致中耳积水,但是这个要排除柴胡证,可以加菖蒲,茯苓。耳鸣耳聋可以用泽泻汤加小柴胡汤。
桂林本伤寒论14.38
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解释
主要的主证就是越便秘痰越多。(现在想一下,以前遇到肺气肿的病人便秘的确实有很多,也许以后是一个思路)
桂林的伤寒论14.39
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支饮,口不渴,作呕者,或吐水者,小半夏汤主之。
解释
肺里的压力过大的时候,导致胸口撑胀,塞满,喘不过气,呼吸困难的可以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前面呕吐篇讲过了,呕吐的病机是痰饮,所以有呕吐的支饮用小半夏汤,咳嗽也牵连着呕吐的话可以用小半夏汤。
结束语
今天的内容比较多,但是是一个完整的篇章,可以相对全面的了解痰饮病,还是比较过瘾的,痰饮还有一小部分,下篇笔记继续~
越学习就越感觉自己的浅薄,好在还是在前进的路上,共勉~
以上是自己的学习笔记分享,因为本身的能力水平局限,如果有错误,希望大家指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