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牙齿不松动的“小妙方”,让牙齿在80岁的时候还能陪伴你

 陈XUEBIN 2021-04-06

中医讲“治未病”,注重护养。若牙齿出现松动,中医不建议拔,多建议要“保”,更注重平时的“养”。

“百物养生,莫先固齿”,中医认为牙齿的牢固与肾气是有关系。黄帝内经指出两者的关系:男人到了40岁以后,由于肾气衰竭,就开始慢慢掉头发,牙齿也开始枯落。女人从35岁以后,面色开始难看,牙齿的坚固程度也大不如从前。

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叶天士明确指出“齿为肾之余”,肾精生髓,而髓养骨,骨髓充足牙齿也就不易脱落。牙齿和肾、骨骼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牙齿的养护方面一定要重视养肾。

经过千年的实践和总结,中医根据肾主骨的理论,在生活中运用补肾的方法,就可以起到壮骨健齿的作用,在平时只要坚持以下三点,牙齿可牢固而不疏。

■ 固

唐·白居易诗云:起来无可作,闭目时叩齿。方法是上下牙齿相互敲击,力度适中。每日晨起叩齿300下,可坚固牙齿。

■ 省

不用就是省,中医认为人在大小便时需要肾气的推动。所以在大小便时咬紧牙关。这样就能节省肾气。

■ 补

自古多有补益肾气来固齿方, 一代固齿名方“立户方牢牙散”,择“升麻、女贞子、羌青、大青盐、墨旱莲、寒水石、薄荷”制成细粉,早晚刷牙,就可牢固牙齿。

在牙齿没有出现松动,可以用上面三个方法“养”。若是出现松动,多伴有齿龈萎缩,牙缝变大,塞牙等,则更应该采用以上三个方法“保”。

推荐 | 牙齿不好 | 立户方牢牙散 值得一试▼▼▼▼▼▼

人到中年,各种原因都会导致肾精亏虚,如果再不注意保养身体,就更不能抵挡日常琐碎的消耗。所以在有限的生命力里,平时一定注意牙齿的保养,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就会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