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老安东的商市

 涛儿—taoer 2021-04-06

2017.04.25 束缚 阅读 239

安东粮市

1876年(清光绪二年)安东设治后,由于变通便利,迅速发展成为鸭绿江流域的物资集散地。粮油、木材、柞丝成为经营的三大物流。1921年市政公所成立后,开辟了粮市、菜市、鱼市、丝茧和柴草等交易市场。在各类市场中粮市实力量为雄厚,名声显赫,盛极一时。
粮市设在江沿老3号坝门右侧(原税务干控所在地),开始只有几闻狭小简陋的平房,1929年建起面积为380平方米的3层粮市新楼。楼内设有交易大厅和多个业务洽谈室,周围有各种文娱活动场所。所有粮商都派出常年跑粮市的“外柜”,每天上午9-12时、下午2-5时为粮市开市时间,外柜们集中于此进行交易活动。下市可随兴进行各种文娱活动。

粮市规定,外地粮商不能直接到粮市变易,必须通过代理店代购、代销,代理店按成交额扣二分佣金。水路运来的粮食,粮船到达后,由代理店的外柜上船取样品到粮市挂牌出售,购粮外柜看样品按质论价,买卖双方经过讨价还价,量后达成共同认可的价格。定价后由外柜通知老客(粮商),老客亲自看货,并认为价格合适,便可成交。粮食在码头过斗(不计重量.按斗计价),卸船搬运费由买方负责(装卸搬运有装卸搬运队)。铁路运来的粮食在分市交易,双方成交后,从站台运到买方过斗,运费也由买方负责。农民将自己生产的粮食用大车拉来出售可直接售给粮商。因此每到年底,粮商派出伙计、外柜,到处堵截进城粮车,把农民出售的便宜粮买到手。
粮市市场(实际是粮食交易所)地方不大,也不直接堆放粮食,但交易数额很大,有时一天成交几千吨,在辽东可谓赫赫有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日本帝闻主义统治,粮油业日趋萧条。1939年后日本统治者实行“粮谷统制法”,粮食交易市场被取缔。
靠近粮市的一条街,被人们称为粮市街。上世纪80年代,粮市街南起鸭绿江堤,北至兴东街,全长300米。
安东早期的银市
清光绪四年(1878年)3月,安东商埠有实力的商号在财神庙街一个大院内进行货币现物的买卖,并与上海、天津、烟台进行汇兑买卖及豆饼、豆油、柞蚕丝的商品交易。人称“银市”。
安东开埠前,货币流通通关内一样,使用银两和铜钱。外国势力入侵后,随之出现外国货币。由于交易的需求,安东相继出现过11种货币和票券:1、马蹄银、镇平银,又叫银元宝;2、小洋银;3、大洋银,即银圆;4、鹰洋,墨西哥币;5、铜子儿;6、日本洋钱;7、老头票,日本银行券;8、钞票,金银行券;9、差贴,俄国纸币;10、贴子,各商号发行的私票;11、飞子,是商号发行的凭票付款的期票。多种货币流通需要统一的比价,以防止交易纠纷。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4月,安东总商会设立专门机构监督银市经营,并在财神庙街建立银市交易所。1919年至1929年,为安东银市交易的最盛时期,参加银市交易的中外商号达87家。
为保证银市交易健康发展,1920年,总商会制订银市交易章程,规定参加交易者必须是商会会员单位;有5000元以上资本金;要有2户铺保。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安东银市日趋萧条。1936年,伪满洲国币的强制推行,使银市名存实亡。1938年,伪满洲国币确定,安东银市被取缔。

安东丝茧市场

丹东地区放养柞蚕有近300年历史。解放前,柞蚕业发展高峰时,柞蚕放养地达5532处,养蚕户有19880户,年放养量在4~5万把,年产茧量过2~3万吨。1906年以后,随着缫丝行业的发展,安东商人相继开设茧站。
1910年,安东商会为规范丝茧市场,发动商户捐资在广济街建立丝茧市场,1916年就已有8家,到1920年增加到34家,到1926年,安东有缫丝厂49家,丝机16375台,年产灰丝7823箱,碎丝689万斤。
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电机是使用,丝绸业的生产力大幅提升,到1928年在民国政府发展民族经济政策的鼓励下,安东地区的柞茧产量达22000吨,安东县城的丝厂、绸厂已增至66家,繅丝机10210台,年产柞丝341吨。1929年,安东柞蚕丝工厂,共计37家。产品远销日本、法国、意大利、朝鲜等欧美国家,是早年安东民族纺织业的鼎盛时期。

当年八道沟聚集了数十家缫丝厂,工人逾万,每到上下班之时,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蔚为壮观,成为安东缫丝工业的发祥地。
1931年“9·18”事变,日本铁蹄踏进东北,对民族工商业百般打击,安东的丝绸业每况愈下,厂子不断倒闭。1937年,伪满洲国实行“经济统制”和“汇兑管理”,安东各丝茧栈被迫改为在安东自产自销。及后,伪政府又成立“满洲柞蚕株式会社”,垄断收购,禁止大茧、蚕丝自由买卖,安东丝茧市场随之被取缔。
到解放前丝厂只剩5家、绸厂只剩3家。

六道口鱼菜交易市场

1903年,安东开埠以后,人口剧增,每天需要大量的蔬菜供应居民,安东县城近郊应运出现种植蔬菜的菜园子,生产的蔬菜源源不断地运到城内出售。蔬菜交易,最初有附近菜农挑担沿街叫卖或设摊出售。随后出现了菜贩。于是1910年在六道口出现了一个较大的蔬菜交易市场。蔬菜是个体生产,自由种植,蔬菜进入市场双方直接交易。
菜市场规模较大,南起粮市街老海关门前,北至兴隆街、官电街口。
1930年,日本人又在租借地内三经街西段建立四合厅式封闭鱼菜市场,时称日本鱼菜市场。由于蔬菜交易集中于此,此街道便得名菜市街。菜市街南起11号坝门,北至六道口,全长630米。

安东鱼市

安东鱼市,1910年6月,在元宝区永安前街江岸一带开设。永安前街江岸是渔码头,各种打鱼的渔船,打回鲜鱼都停泊于此,或批发,或零售。批发大宗货,由渔行代理商通过拍卖方式转卖给出价高的商贩,并收取卖方的佣金,俗称“叫行”。小宗鲜货,则由船主与顾主直接议价交易,渔行不收取佣金。

鱼市,主要是私人渔行和渔贩参与经营。除30多家大小渔行外,还有部分游动渔贩。
渔行,从鱼市批得鲜货后便运回渔行设摊定点出售。
渔贩,则走街串巷叫卖。
鱼市开市时间无固定时间,每天开市时间要视鸭绿江潮水涨落而定。
1930年,日本人在其租借地内三经街西段建规模较大的四合厅式封闭鱼市一处(解放后的丹东商场),主要供应租借地内日本人,称“日本鱼市”。

安东柴草市

1876年(光绪二年)安东设治以后,聚落形成,县城居民烧饭、取暖用燃料,大多户用柴草。安东地区的柴草资源十分丰富,有枝柴、茅草、锯末、木质下脚料等,价格十分低廉,市居民喜欢用的燃料。当时,安东的民族工业缫丝工厂、油坊等供热,基本上也用大柴作燃料。所以柴草销售量很大。也用少数居民用木炭、草炭(土煤)作燃料,但用量很少。

柴草运往县城,近郊多采用驴驮、马拉大车装载。鸭绿江上游大量柴草用槽船水运。当时运载柴草的槽船,开始集中停泊在元宝区后潮沟,卸船交易,逐渐形成柴草市场。市场所在地的街道便得名为柴草市街。
后来,江堤筑成,后潮沟淤塞,槽船无法进入,柴草市场遂迁至镇安桥下。但柴草市街名却一直沿用。
上世纪80年代,柴草市街南起兴东街,北至公安街,全长385米。

安东破烂市

1906年,安东开埠以后,新兴一个市场,俗称“破烂市”或“破烂摊”,即旧物市场。古旧物市场只有少部分经营古玩字画设店铺,多数为摊床、地摊。白天出摊,夜间收摊。经营的物品,种类繁多,服装鞋帽、箱柜炊具、火炉水桶、车辆船具、木瓦工具,应有尽有。物品价格比店铺更便宜,一些木把、船夫、脚行和普通居民,都爱光顾旧物市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知名度很高的“破烂市”。

“破烂市”南起金汤街,北至广济街,东至东平电影院(丹东电影院,即现新安步行街“金冠”眼镜店处)后身,西至坝岗街。
1925年(民国十四年),安东市政公所规划市街,命名“新市街”,但人们仍习惯地称“破烂摊”或“破烂市”。
——图文源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