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便利店,人世百态窗

 了明y 2021-04-06

一定程度上,便利店已经成为都市的文化符号和快节奏都市生活的象征——

便利店:贩卖一种生活方式

品牌便利店里,茶叶蛋等熟食区成为吸引人气必不可少的部分。

深夜从单位加完班出来,小刘的眼睛有些酸痛,不远处一家便利店微黄的灯光吸引着他走了进去。坐在硕大的落地窗前,热气腾腾的包子、口味多样的关东煮以及温热的牛奶,让他从一天的疲惫中暂时抽离出来。有别于大型商超和百货店“大而全”的商品品类选择,生于忙碌都市生活的便利店,为大家提供即时性、急需性和调剂型产品及服务的同时,很多时候也成了情感的慰藉。

春娇在便利店遇到了喝醉后与收银员划拳的志明……便利店正不断以故事发生地的身份出现在影视剧中。因快节奏生活而红火的便利店,正在成为都市人慢生活的注脚,也见证着个人化消费行为的持续兴起。

便利店的进化

3月3日,全球最大连锁商业机构7-ELEVEn将正式落户济南的消息,引发了不少人的期待。便利店不算新事物,7-ELEVEn却如此受期待,这是为何?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就叫7-ELEVEn,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店也是7-ELEVEn。

在日本,便利店被誉为“国民的生命线”,24小时营业,一站式服务,几乎能满足普通民众所有的日常生活需求,包括快递、干洗、票务、存取款,以及影印、传真、公共厕所等。在便利店行业发达的台湾,便利店还可以帮居民扔垃圾。

“日本便利店与国内便利店显然还有不小的差异。”长期从事便利店运营的马先生介绍,这与历史、文化等很多因素有关。

在济南,虽然7-ELEVEn尚未进驻,但是本土便利店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史。2005年,台湾统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山东统一银座商业有限公司。统一银座让济南人开始认识便利店。一代便利店,更像是小型超市,以商品零售为主,相比大超市,货品数量和价格都没有太大优势,位置是便利店的最大优势,换句话说,便利店贩卖的是“便利”。

在济南,便利店开始提供生活服务是从2007年开始。2007年6月22日,统一银座在济南开出第50家门店,店内新增了充值电话卡、报纸杂志、提款机以及微波炉加热、快餐、开水冲泡等服务。这个里程碑式的变化,标志着便利店升级换代,带动济南便利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随后的发展中,便利店的饮食和服务功能越来越强大,烘焙、书吧、水吧甚至包括洗衣、公交充值等服务不断扩充。

如今,随着数字化改造的不断深入,便利店已经进化到第三代。数字化的运用,让便利店库存越来越少,商品越来越精准,也可以腾出更多的位置给鲜食,很多店面还预留了桌椅和用餐区。同时,便利店经营地盘向线上延伸,与第三方外卖平台展开合作,开发社区团购等业务。

下沉与整合

这些年来,济南的便利店“江湖”可谓“人来人往”,尤其是2014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品牌竞争态势加剧。

2014年,倍全进入济南,当年4月在高新区开出首家店,三四年时间店铺开到200多家;同年,宜快宜慢在济南市高新区开出第一家门店;华联集团新增便利店品牌华联鲜超,如今店铺约百家。

2016年,济南第一家讯猫智能便利店开业,2017年橙子便利店开业,2020年便利蜂进驻……加上天猫小店、京东便利店、苏宁小店以及中石化易捷和中石油昆仑好客等品牌,便利店市场竞争激烈。“大浪淘沙”下,倍全、讯猫等不少品牌经历快速扩张后,不同程度地面临资金、运营等难题,慢慢退出市场。

那么,为何2014年会成为转折点?

2013年—2014年,全国范围内零售业转入寒冬。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毕马威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2014年小型超市、大型商超、百货商店的销售额增速从2013年的9%,下滑到1%,增长几乎停滞,不过这一年的便利店销售额增速仍为11%。此后一直保持较高增速,2015年到2018年,便利店销售额增速分别为12%、31%、23%、19%。便利店“一枝独秀”大背景下,资本向行业聚集,新品牌层出不穷,各处跑马圈地。

也正是因为此,整个便利店市场也在面临着竞争加剧、增速下滑的压力。据《2020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一线城市市场较为饱和,二三线城市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消费习惯的培育成为便利店企业市场扩张新阵地。近年来,无论是三大日系品牌还是本土品牌,均走出自己的大本营,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开拓新的区域版图,成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那么,拥有诸多便利店品牌的济南和青岛,还有多大市场空间?根据2020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发布36城市的“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从便利店饱和度来看,即单店覆盖人数,济南为10371人/店,排名32位,青岛为7578人/店,排名23位,而排名第一的东莞为1242人/店。由此来看,便利店业态还有很大市场空间。市场空间大,吸引着便利店品牌快速布局,2019年门店增长率,青岛和济南分别为15%和9.5%,位居第7位和第10位。

大品牌的快速下沉,必将深刻改变行业格局。据《2020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2019年国内便利店的规模达到了13.2万家,石油系便利店,即中石化易捷和中石油昆仑好客分别以2.76万家和2万家名列前两名,占36%。前十大便利店占据了全国店铺数量的63%。相比之下,在日本,7-ELEVEn、全家、罗森三大品牌占据了89%的市场份额。报告预计,便利店行业集中度提升的空间很大,合作整合也将是未来的趋势。

即食食品热卖

便利店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门店背后生产能力与供应链的比拼,在这方面国际品牌的实力相对还是比较强大。“很多本土便利店在餐饮等方面仍旧无法与7-ELEVEn等品牌相比。”马先生介绍,“即食食品、自营商品等是国际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因为其背后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便利店与超市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便利店面向个人消费,而超市面向家庭消费。“工作日的早餐有一半多都是靠7-ELEVEn解决的。”曾在北京生活过的徐鹏说,便利店如同上班族的食堂。热气腾腾的“好炖”关东煮、味道醇厚的现磨咖啡7-coffee,以及各类寿司饭团、便当、甜点、各类网红小零食等,都已经成为了7-ELEVEn的活招牌。依靠强大的中央厨房和研发能力,便利店会结合当地口味特色,不断推出不同口味的新品。

据《2020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本土便利店即食食品仅占10%,领先便利店品牌占到60%。这也导致了毛利率的差异,本土便利店仅为25%,领先便利店达到35%。“传统便利店产品的毛利率在20%左右,而鲜食的毛利率在50%以上。”业内人士介绍,这也是如今便利店都能看到“关东煮”的原因。

鲜食口味自然因地域有所差异。7-ELEVEn在中国的落地,大多选择了与当地零售公司合作,渠道、供应链优势明显,而且能够更熟悉当地消费习惯,灵活应对变化趋势。因此,融入本土特色的7-ELEVEn或将带给消费者全新的体验,这也是不少人期待的原因。

事实上,便利店的进化,是快节奏都市生活的映照。无论是生活服务还是即食食品,都是快节奏生活下的必然之选。反过来,品质成熟和分布密集的便利店,也是城市品质生活的注脚。

工作日的早晨,走进公司楼下便利店,来一份早餐;夏天烈日下,到便利店购买一瓶冷饮;冬日寒风中,也可以到便利店来一杯热咖啡……透过干净明亮的玻璃窗,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整齐的货架,还有都市人的生活琐碎与悲喜,是人世百态。(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段婷婷 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