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陇西旅行者汪轶:骑着铁驴闯关东(上篇)

 微美陇西 2021-04-06

2016年的暑假,我骑着GR带着妻子再次单骑闯关东,历时24天,从区划来说,经过了西北—东北---华北—中原,从地貌特征来看,穿越了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太行山地---关中平原。从甘肃陇西出发,经宁夏——内蒙——到黑龙江漠河县北极村折返,经吉林——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回到陇西家中,历经九省,行程8397公里。


原定这个假期再次向南,可因为南方今年多雨,再加这多年来,自己不管是工作、生活还是出游,总是找不着“北”,常被人们笑话,我就试试能否找着“北”!故就一路向北,直奔中国北极点。
 

第一天,7月21日,甘肃陇西——宁夏固原三营,骑行325公里。


原计划23日出发,可因这天有雨,我就提前了两天。故这次出行的几次下雨都下在我的屁股后面——我走过了天才下雨。

早上8点出发,向北走坑坑洼洼的县乡道,中午到宁夏西吉县城吃了午饭,继续向北,傍晚到固原三营时,看天象有雨,就找了一家旅馆住下了,晚上雨淅淅沥沥下了个不停。
 


第二天,7月22日,三营——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的毛盖图,骑行375公里。

早上7点起床,雨还在下着,吃了点压缩饼干、饼子,喝了点茶,保温壶里装满了开水,我俩穿好了雨衣和鞋套,在雨中出发了,因为只要出发,车轮就不能停了!从三营向东走宁夏S302省道再向北,在盐池上了高速,在内蒙古境内的收费站被拦截,因为摩托车能否上高速,在中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小巡警不好处理,给大领导打了个电话,领导在电话中问我到哪儿,我说到鄂托克前旗,这位领导想到我离鄂托克前旗不远,就说没办法让我过去吧。此时已近黄昏,我原计划住鄂托克前旗,不准备往前走了,因为在内蒙古一个旗(县)到另一个旗的距离大都在150公里左右,甚至更远。其间是“无人区”。在高速上我留心找“鄂托克前旗”的路牌,可总也没看到(实际已经越过了),太阳落山时,我在毛盖图苏西下了高速,在一个正在修建的空院子搭帐篷住下了,这儿的海拔1700米,晚上气温不冷不热。
 


第三天,7月23号,毛盖图——包头石拐区,骑行477公里。

这天早上出发,经鄂托克旗由内蒙古S216线转G109线,到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区的石拐区,住一中学门房。

从鄂尔多斯起,混在一辆辆运煤的大车中间,走在被大车压烂的路上,因为摩托车不能和高贵的轿车一起走阳光大道。吸着不可言语的空气,我才明白了“包头”是“包着头”走路的意思!内蒙古和山西都是煤炭资源大省,丰富的资源同样带来了“丰富”的环境污染,煤矿孪生了电厂和工厂,污染就不可避免了。
 


第四天,7月24日,包头——苏尼特右旗,骑行439公里。

这天很晦气!早上起来,向北翻越阴山山脉包头段的大青山,到固阳县走内蒙古S311线一直往东,这条路在改造,一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走了几十公里,后胎就被扎,换了备胎,没走多远,一群小鸟撞在了我没超过60码车速的车上,头盔和摩托车前轮及车叉上,留下了血迹和污物,我心里感到真的晦气!因此这一整天我小心驾车。

在中午,到武川县城吃了当地名吃——炒莜麦面,饭后从哈乐镇改走内蒙古S101线向东北骑行,一路上细雨蒙蒙,一洗早晨的晦气,油菜花在原野绽放,那达慕大帐又是那样显眼!风景不错!路况很好,骑行很快乐!我在公路上一直找“苏尼特右旗”的路标,但到了赛罕塔拉镇时,天黑可能有雨,找一旅馆住下,问了店家,才明白,地图上的“旗(县)”路牌上标的是旗所在地的镇,与众不同呀!怪不得我总是找不着“北”。

晚上一夜的雨为我洗尘,雨——你下也好,不下也罢,我明天照样骑行!
 


第五天,7月25日,苏尼特右旗——锡林浩特市北的毛登牧场,骑行415公里。

我们夫妻俩,出门摩旅清晨都是吃一点干粮喝一点茶,因为清晨早餐店都没开门。我最主要的是保温壶和保温杯里要装满开水,天越热我越不喝冷水的。

雨后天晴,空气清新,从苏尼特右旗出发,走内蒙古S101线,向东迎着初升的太阳进入浑善达克沙地,经过苏尼特左旗——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北,搭帐篷住毛登牧场收费站。

2013年国庆节时,我作为全国摩托车年度车型评选的评委,骑参选的摩托车到过锡林浩特市及东北其他一些地方,骑行于草原天路,不过那时牧草枯黄、寒风凛冽,穿着厚厚的骑行服,我们都冻的大喊大叫。可这次遇到北方多年不遇的高温,给我一个别样的感受。锡林浩特草原绿草茵茵,广阔无垠!我认为锡林浩特草原是全国最美的草原!天高云淡,真正感受到了古人天圆地方之说!草原天路笔直平坦,过往的车辆较少,骑行轻松快乐!

在路过阿巴嘎旗时,远远看到在广袤的高原上有一座巍峨的山,像一个巨人雄瞰天下,这座山如在内蒙古以外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起眼,可对于一望无际的蒙古高原来说,就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冲击!

这就是成吉思宝格都山:距别力古台镇西35公里,位于101省道北侧15公里,海拨1303.2米,相对高度208米,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系火山玄武岩地质结构,形成于上新世第三纪。该山雄伟壮观,自然风景十分优美,北山坡酷似成吉。

(未完待续)

汪轶,陇西著名摩旅旅行者,骑着铃木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