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通渭到会宁(下)

 微美陇西 2021-04-06

车窗外大雾弥天,我们的团队正由通渭向会宁行进。会宁,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强县,所有的教育人都应该去看看。

三十多年前,会宁是属于定西地区的。后来不知何因,会宁和靖远划到了白银。上世纪1980年代,会宁的好多学生在陇西师范毕业后,留在陇西任教,好多都是业务尖子。后来会宁划入白银,定西教育人中少了会宁人。甘肃著名诗人牛庆国,据说毕业于陇西师范。后来当了会宁的文化局长,再后来调到省城。这么说来,八九十年代的陇西师范,不啻是一所陇中名校。定西少了会宁,对教育来说,实则一大损失;白银有了会宁,是白银教育的福。

闲话休提,看看会宁到底如何。

我们首先来到会宁县思源实验学校。这所学校与全国好多思源实验学校一样,设计如出一辙。但一看投资,我们感觉我们还是差了一截。因为我们的思源学校投资1个多亿,就感觉是大手笔,人家的这所思源实验学校投资2.8亿。或许是地价有差异,或许是确实有差距。

会宁县思源实验学校图书馆一角。妙就妙在书桌围住了一盆花。

这是会宁县思源实验学校图书馆的一个图书架,简直太专业


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没有好成绩不是思源,只有好成绩也不是思源。”办学,不但要有好成绩,更要有特色。这,就是他们的追求。

为了好成绩,他们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确定了“以学定教、以学导教、以学评教”的思路。一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最让人钦佩的是,这所学校“没有主课、副课之说”,保证了体育、艺术、科学、劳动等课的课时量。


一所新生的学校,正规化而不死板,正在努力前行。

接下来到会宁县文昌小学去,临近中午,匆匆参观。这是一所新修的小学。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学校的陶艺室和非常大的操场。

会宁县学校的投资是惊人的,这么一个贫困县,能有这么大的投资,可以说政府真正“不惜血本”。

下午到会宁县会师中学去。会师中学在会宁一中对面,是一所独立初中,占地面积不大,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主要就是学校的交响乐队。

                           这样的训练室一级一个

这所学校的交响乐队太厉害了,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这,估计在全省的学校也是绝无仅有。会宁人的世界观真大,他们已在放眼世界。

走出会师中学,我们来到会宁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参观了“会宁教育展”。

这是1986年3月13日《甘肃日报》头版的评论员文章,高度评价了会宁教育。

这是2006年10月16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对会宁教育的报道。

会宁人信奉这么一幅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展室里,这幅对联很是显眼。

可惜,手机快没电了,只记录下下面的内容:


一组大型泥塑是会宁教育的过去:长条凳,长条桌,窄小的教室,简陋的讲桌,朴素的老师。过去,会宁的大学生就从这简陋的教室走出;现在,据说在国务院工作的会宁籍干部不少,科技人才更是遍布全国。截止2016年,会宁县输送的学生中,有1500多人已获博士学位,6000多人获硕士学位。永远的会宁人,永不止步的教育!举全县之力办学,岂能不出人才!

回去的时候,我们顺路又看了会宁县红军小学,这是一所新建的学校。据校长介绍,只征地费就是1个亿。

这是会宁县红军小学刚刚建好的操场,再一次见证了会宁人对教育的巨大投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